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47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694篇
林业   2264篇
农学   1548篇
基础科学   2492篇
  1389篇
综合类   10996篇
农作物   619篇
水产渔业   1422篇
畜牧兽医   8148篇
园艺   1626篇
植物保护   434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55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1831篇
  2013年   1544篇
  2012年   2035篇
  2011年   2218篇
  2010年   2083篇
  2009年   2238篇
  2008年   2711篇
  2007年   2343篇
  2006年   2170篇
  2005年   1740篇
  2004年   947篇
  2003年   795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71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2010年天然橡胶产销动态与2011年供求形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天然橡胶产销动态(一)国外生产情况回顾1、全球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179万公顷。2009年下半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比预期提前快速恢复上涨,再次刺激了胶农的植胶积极性,全球橡胶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初步统计,除马来西亚略有减少外,2010年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越南  相似文献   
912.
杭杂401是以T06-1为母本,以9905-2-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50%的植株有长而密的白色茸毛,50%为普通植株;第1花序着生于第7.6节,幼果有绿色果肩,成熟果大红色,单果重150.9 g,果实硬度1.13 kg.cm-2,较耐贮运;品质佳,风味好,Vc含量352.7 mg.kg-1,可溶性固形物7.93%,总糖3.37%,可滴定酸度0.407%;耐高温、耐低寒和耐涝性均好,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和叶霉病、抗黄瓜花叶病毒病、中抗青枯病;茸毛株对蚜虫、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具有较好的避虫效果;春大棚栽培每亩产量5 312.3 kg,适于设施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913.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0~20 cm土层体现得尤为明显;2)土壤...  相似文献   
91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巨大,但是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所以研究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的途径,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保障粮食生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更要解决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这一技术性问题,充分发挥水的利用率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利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15.
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对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4种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快速湿润使大部分团聚体崩解为细小的团聚体,慢速湿润和湿润振荡2种处理对5—2 mm大团聚体的影响最大,崩解后集中分布在2—0.5 mm范围内。(2)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为桑园地>苜蓿地>荒草地>菜地,快速湿润作用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都较小,慢速湿润处理的MWD和GMD总体较大,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而黏粒膨胀对团聚体破坏的作用最小。(3)在持续模拟降雨下,4种旱坡地产流产沙量大小为:菜地>荒草地>苜蓿地>桑园地,产流产沙过程与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相耦合;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产流率和产沙率在第1小时降雨历时相关系数大于第2 小时,快速湿润下MWD值分别和径流总量与侵蚀泥沙总量呈显著负相关,降雨侵蚀产沙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孔隙内部空气压力对土壤团聚体的破碎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形式。【结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差,紫色土旱坡地侵蚀产沙量和径流量越大,降雨前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侵蚀产流产沙相关性最高,MWD能更好反映紫色土土壤团聚体与侵蚀产沙和产流间的关系,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内部空气压力破坏是土壤团聚体破碎侵蚀产沙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16.
[目的]探讨岩-土介质中Cr6+、Mn2+复合污染的吸附相关性。[方法]通过单一Cr6+、Mn2+及Cr6+、Mn2+复合污染吸附试验,研究Cr6+、Mn2+复合污染的吸附规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Cr6+、Mn2+的吸附相关性。[结果]吸附试验对比分析表明,在单一和复合污染吸附试验中,Cr6+、Mn2+在吸附时间、总吸附量、吸附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Cr6+、Mn2+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两者存在加和作用,即在Mn2+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增强供试土壤对Cr6+的吸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环境治理及环境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7.
[目的]针对当前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研究利用耐冷微生物进行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厂筛选出3株有较高COD降解效率的耐冷菌,组成复合菌群,用以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结果]在低温条件下(10℃),三株耐冷菌有较高的COD去除功能,降解效率可达40;以上,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强.组合成的复合菌群,有助于提高生物处理的能力,其COD去除效率比单菌可提高10;~20;.[结论]耐冷微生物复合菌群在低温条件下有较好的COD处理能力,在低温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8.
目前发现的赤霉素种类已达136种之多,GA4+7以其较高的活性和独特的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就GA4+7的合成途径、关键酶及信号转导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19.
牛伟伟  李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58-7261,729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 0.5°×0.5°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低槽东移、中层在江淮之间有切变线东移南压,低层以及地面为冷高压控制,是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发生时的天气背景;此次雷暴是在稳定的层结下产生的,不再满足不稳定层结这一雷暴发生的三要素之一。中层有较强的西南急流带,急流带随着系统的南移而向南收缩,其辐合带南移的速度快于急流向南收缩的速度,雷暴主要发生在急流的北侧边缘附近的辐合带内,辐合位于800 hPa以上的气层内,主要位于650~600 hPa。此次雷暴过程中,近地层和中层出现了相反的冷暖平流交替,雷雨发生时段,近地层为冷平流控制,850 hPa以上暖平流迅速加强,这也导致在中层出现了较强的上升气流,暖平流和上升气流的突然加强为雷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触发条件;西南急流为降水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另外,对流的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向高层输送,整个中高层均有较为充足的水汽,为对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回波的强度较弱,为30~35 dBz,顶高较低,大部分回波低于6 km,且干湿层边界明显。  相似文献   
920.
李文莉  宋琳琳  伏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02-4505,45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9年1月21~23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及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冷空气路径属西北偏北型,有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发现,正涡度输送对寒潮爆发有一定的作用;冷平流强度强,从温度平流的垂直结构来看,冷平流中心在700 hPa,冷空气主要集中在底层;水汽条件较差,所以降水较弱;地面正负3 h变压差达6 h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