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187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75篇
  579篇
综合类   66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广西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黄承标  韦炳二 《林业科学》1991,27(5):490-497
1982—1989年,采用定位对比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及动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差异很大,草坡>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区内各植被类型的径流系数较小,平均为0.78%,但各类型间差异很大,可达57倍强。2.地表径流的季节动态,主要受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制约;而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量主要受植被的树冠群体或植物群体、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效能所决定。这种综合效能呈现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大于针叶林、针叶林大于草坡地的规律。文中还建立了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深与林外降雨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52.
论述了地表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牡丹江市的地表植被为例,着重分析了地表植被的变化对地方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提高森林水文研究过程中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GNSS 卫星测量及测深仪的水深测量等,研究了广州南香山水库的库容变化规律,反演水库上游森林径流。研究结果表明:南香山一年内的降雨量分布出现类似双波浪形的变化,波峰出现在5月份和8月份,波谷出现在1月和10月;降雨量与库容增量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152;地表径流的大小主要与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饱和度及地形有密切关系。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现代测绘技术更精确地反映了广州南香山地区森林水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4.
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干旱区土壤水分循环方式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蒸发是荒草漠原水分丧失的主要途径,也是水分亏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指出了土壤水分是影响地表径流产生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土壤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因子 ,对林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水分的分布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 ,不仅如此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还受到诸如气象因子、地形因子、地形利用因子、人为活动等因子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都导致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 ,从而导致了林地降雨-产流的差异.因此 ,深入研究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各种因素 ,以及研究各种因素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作用规律 ,一方面能够为降雨-地表径流的发生规律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为保护林地植被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6.
以泉州市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提取的泉州市2001年的NDVI影像、2006年的NDVI影像以及2006年与2001年的NDVI相减所得到影像进行了彩色合成,根据彩色的合成原理,得到的合成结果图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反映了泉州市不同植被覆盖度区域的不同变化程度.再结合泉州市这些年实地变化情况,根据不同颜色以及各种植被覆盖区的不同变化程度,将泉州市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总体上分成了6大类.结果分析表明:泉州市在2001~2006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要求,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严重的植被破坏、植被覆盖度严重下降、植被退化较严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57.
雨强及播栽方式对太湖地区麦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太湖地区麦田氮磷流失特征,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播栽方式(条播、撒播)和降雨强度(低,30 mm/h;中,60 mm/h;高,90 mm/h)对麦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雨强显著负相关,而径流系数与雨强显著正相关(P<0.01).径流氮磷浓度在径流初期较高,并随产流时间不断降低,且均可用对数函数...  相似文献   
58.
将地表气温分析场更新到CESM模式模拟场中,对比更新和未更新地表气温模拟得到的1980—2009年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场和环流场各物理量的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更新模式的地表气温、降水、水汽通量、纬向和经向环流场的模拟都得到明显改进,更新后的模拟场与再分析场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未更新的。  相似文献   
59.
60.
为明确鄱阳湖生态区赣北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探究氮肥减施和部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域暴雨主要出现在5~7月,该时期为径流发生的高风险期;棉田总氮和总磷年度累积流失量分别为7.59~22.49 kg·hm-2和0.43~1.61 kg·hm-2,地表径流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硝态氮是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地表径流、养分流失时间、流失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常规施肥处理下,径流量和氮、磷流失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20%基础上配施部分(10%)有机肥的施肥措施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径流系数、减少氮流失,且对磷的流失和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