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70篇
农学   533篇
基础科学   447篇
  289篇
综合类   4000篇
农作物   48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455篇
植物保护   28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6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1篇
  1952年   1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地膜玉米增产效应及抓好覆膜栽培的几项关键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区处于高寒地区,无霜期短,春寒、春旱,这种不良的条件,往往会使玉米生长后期,因贪青晚熟而减产。近年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收到增产增收的效益。  相似文献   
62.
一、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开浅沟,按株距25厘米摆苗,脱下容器,从行间取土培埂,浇足定植水(每株秧苗浇水量1.5~2升),水渗下后,株间点施磷酸二铵,每667平方米40~50千克,然后培垄,垄高13~15厘米。用小木板刮光垄台、垄帮,在小行距两垄上覆盖地膜,开纵口把秧苗引出膜外,用湿土67平方米栽苗3700~3800株。  相似文献   
63.
一、苗床及材料准备 1.做苗床水稻育苗大棚做高床,床面平整,最好是秋做床,同时挖好大棚周围排水、降渍沟,3月上中旬开始扣棚增温。纸盘育苗的,床面整平后,覆盖上废旧农膜或地膜(阻根膜),膜上打漏水孔。  相似文献   
64.
陈富强 《农村科技》2011,(12):14-15
一、早衰症状 早衰棉花花铃期(7月8日左右)表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小而薄,果枝伸展不开。叶片首先普遍落黄,继而逐步变褐枯萎,老叶自动脱落;盛花期(7月25日-8月初),顶心冒实、发硬,红茎到顶,蕾小而黄,花弱铃小,蕾铃脱落严重,生长点变尖,向心运动停滞,花位上移,顶端花芽潜伏;花铃后期(8月15日后),顶部叶片褐色,后转为紫红色或褐色,红茎比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毛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覆盖黑地膜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覆盖黑地膜在毛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120 g/hm~2兑水225 kg/hm~2对毛薯产量有一定的提高;覆盖黑地膜不利于毛薯产量的增加,块根多且小。  相似文献   
66.
<正>1建造栽培设施1.1栽培槽建造平整温室内地面,距温室后墙80 cm外,将地面下挖45~50 cm,并用标准红砖建南北向栽培槽,槽宽50 cm,槽间距60 cm,长度依温室跨度而定。栽培槽建好后,在槽的底部及四周铺一层0.1 mm厚的塑料膜,槽底装入10 cm的干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地膜露头栽培模式下陇西同类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在控制统一行距的条件下,设计4种不同的株距进行田间栽培试验,通过观测黄芩地上部分、地下药用部位的生长量、试验区药材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物经济指标,结合经济效益分析,优选黄芩地膜露头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株距5 cm栽培的鲜药产量较高,但药材商品规格、产籽量均低,增产不增收;株距15 cm栽培的鲜药商品规格较高,但产量和产籽量均偏低,经济效益低;株距10 cm栽培的出苗率、鲜药产量、产籽量、田间长势、药材商品规格表现好。结论:黄芩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在陇西同类地区的最佳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10 cm,即亩保苗22 000-22 500株。  相似文献   
68.
播前准备 洗盐压碱冬耕后格田平整,格田间距30~40m。灌水量180~200m3/667m2,并保持水层,以提高洗盐效果;盐碱较轻的棉田可采取冬灌带冰越冬的方法,实施春不复水;未冬灌棉田和重盐碱棉田辅补春灌。要求格田平整,严格控制春灌水量,灌量在80~100m^3-667m^2。  相似文献   
69.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通过覆盖不同颜色地膜,对秋覆膜、顶凌覆膜膜下进行除草,减少劳动量,推动旱作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0.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药剂 5%阿维菌素乳油,渗透性强,对活动螨有特效,不杀卵;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损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