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绿山林 红土地 广西百色市的石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0%。放眼望去,起伏连绵,望不到边。总长5045公里的102条地面中、小河和49条岩溶地下河,纵横交错,奔流不息,滋润着大地的农田和山上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22.
选取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8个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中推荐的方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检出评价和超标评价,同时进行污染源和降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总体尚好,Ⅲ类水占50%,Ⅳ类水主要超标指标为苯并(a)芘、总DDT;系统内的主要污染源为露天堆放的人畜粪便、农田施用的农药、化肥等,DDTs主要为历史积累的残留污染,HCHs则除了残留污染外,还可能有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河硝酸盐污染源的时空分布及硝酸盐转化特征,以两个自然条件相似但人类活动方式不同的岩溶区——重庆市金佛山水房泉岩溶地下河流域和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系统测定了主要水化学指标及硝酸盐氮氧同位素(δ15N-nitrate和δ18O-nitrate)组成,分析了硝酸盐的转化过程,使用MixSIAR模型,对不同污染源的时空分布比例及贡献概率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水房泉与青木关地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相似,均为HCO-3-Ca2+型.(2)两个地下河流域均以硝化作用为主要过程,但也发生反硝化作用,如水房泉流域药池坝污水、化粪池和青木关流域果园污水.(3) MixSIAR模型运算表明,水房泉地下河流域土壤有机氮来源占比高达60.8%,粪肥污水来源为31.3%,大气降水占比较低,为7.9%;青木关地下河流域化肥来源占比高达41.9%,土壤有机氮和粪肥污水占比相近,分别为29.4%和24.9%,...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岩溶区地下河水质的影响,于2008年5月期间在重庆市青木关地下河上游入口、下游出口以及地下河上游入口附近水田共采集102个水样进行分析.根据监测期间上、下游岩溶地下河与监测水田的阴阳离子变化以及地下河中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对氯离子的离子摩尔比率关系研究结果,监测期间青木关地下河水质变化与地下河上游的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地下河水中的硫酸根、硝酸根和氯离子对地下河上游的农业施肥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响应关系.该时期的水质变化研究对以青木关地下河下游泉水为主要生活、生产用水来源的居民用水安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龙宫——“中国最美的水溶洞”——其实就是一条长达15公里的地下河地下河、地下瀑布、溶洞、峡符、峰林、绝壁、石林等多种喀斯特地貌景观,使它成为“地下的漓江”、“人间的仙境”。  相似文献   
26.
《农村实用科技》2009,(10):F0004-F0004
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谭,众多的湖泊等,  相似文献   
27.
贵州省岩溶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由于岩溶山区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作用,导致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为了尽快推进贵州岩溶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加强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治水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展以岩溶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8.
岩溶地下河在西南地区分布极广,作为当地重要的生活和生产水源,近年来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硝酸盐污染是岩溶地下河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且由于岩溶地区含水层的高度非均质性,使得硝酸盐的分布及其形成规律很难通过模拟手段揭示。本文选取广西柳州市大良镇官村的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系统采集不同水体样品。通过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示踪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硝酸盐浓度及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岩溶地下河系统中,丰水期和枯水期硝酸盐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上湖洞到下湖洞段硝酸盐浓度逐渐升高,下湖洞到地下河出口硝酸盐浓度呈降低趋势;水体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水体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农业源和生活源,农业源的输入对水体中硝酸盐浓度的影响较强;由于不同季节地下河系统硝酸盐来源的差异及补给水的不同,使地下河系统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和硝酸盐浓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水体中硝酸盐平均浓度大于枯水期硝酸盐平均浓度;受外源硝酸盐输入、不同补给水的混合作用及还原作用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系统中不同水体的硝酸盐浓度分布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本研究通过示踪的方法分析了硝酸盐在岩溶地下河系统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岩溶地区面源污染防治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雪玉洞地下河系统水文水化学在暴雨前后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Davis Vantage Pro2小型自动气象站获取当地的降雨量,用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CDTP300)监测地下河的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外界环境的变化.酸雨可能引起地下河pH值的降低,因此应重视酸雨对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的影响.雨水的稀释作用是降雨过程中地下河水化学变化的主要控制过程.进一步利用WATSPAC软件计算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白云石饱和指数(SID)、石膏饱和指数(SIG)和p(CO2),发现SIC,SID,SIG在降雨期间均呈明显降低趋势,推断可能受雨水稀释的影响,而p(CO2)值升高,可能受CO2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30.
岩溶地下河是岩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岩溶作用最直接的场所.通过对老龙洞地下河出口处水体的主 要水化学指标进行连续检测,并与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各项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气候温度无关, 但与降水量变化关系较大,其中变化最明显的Ca2 和HCO- 3 ,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