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233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193篇
  158篇
综合类   817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硒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其毒性和生物活性与化学形态相关,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从食品中总硒的测定和硒化学形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在总硒测定方法中,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总硒,并以原子吸收作为检测器时,方法的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而在硒化学形态分析中,固相萃取是效率高、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的提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测定硒化物含量时,方法的检测限较低.由于其他形态的硒含量低或结构复杂,难以从基质中分离鉴定,目前主要关注5种形态的硒[Se(Ⅵ)、Se(Ⅳ)、SeMet、SeCys和Se-MeSeCys],且存在总硒测定和硒形态分析的过程均耗时较长等问题,因此今后需关注更多未知形态的硒,以便更好地利用硒,并开发绿色快速提取、分离及检测一体化的自动化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92.
紫薯全粉广泛用作食品加工的原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紫薯全粉预处理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紫薯全粉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浸钙浓度60μg/mg、预煮温度70℃、预煮时间12 min、蒸煮时间12 min、乳化剂添加量2.5%,此条件下得到的紫薯全粉颗粒相对较平整完好。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提高木材的渗透性,改善木材染色效果,采用压缩空气微爆破进行橡胶木单板预处理,探究微爆破压力、 处理次数对单板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电镜和压汞分析法,表征处理前后单板表面形貌及微观孔隙。结果表明,处 理压力对单板上染率和表面色深影响显著,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压力0.4 MPa、爆破4 次),上染率和表面色深值 分别提高22.76%和19.69%;处理后木材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均明显增大,比表面积略大,有利于染料的渗透。  相似文献   
994.
低浓度乙酸预处理玉米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除木质素,降解半纤维素为木糖,提高纤维素酶解得率为目的,研究了低浓度乙酸预处理玉米芯的效果,考察了乙酸质量分数、预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预处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5%乙酸预处理玉米芯可以脱除大部分的半纤维素和少部分木质素,预处理后的玉米芯具有较好的水解效果。低浓度乙酸预处理玉米芯最优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60℃,保温时间60 min,乙酸质量分数5%,固液比1∶8(g∶mL)。在此条件下,玉米芯固体渣回收率为53.75%,固体渣中纤维素保留率93.17%,半纤维素脱除率87.36%,木质素脱除率25.04%,预处理液中木糖质量浓度15.56 g/L。预处理后的玉米芯固体经72 h酶解,酶解得率为92.69%。  相似文献   
995.
以杨木片为原料,采用两步法预处理脱除木质素后,对原料进行酶水解,对杨木表观结构、理化特征及酶水解结果进行考察。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一步法蒸汽爆破(SE)预处理,碱性磺化-蒸汽爆破(AS-SE)和碱性氧化-蒸汽爆破(AO-SE)预处理后均可脱除50%左右的木质素,并且显著增加了物料中的酸性亲水基团如磺酸基和羧酸基含量,纤维素可及度分别提高至132.04和119.10 mg/g。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碱性磺化和碱性氧化后,木质素结构中出现了亲水性功能基团(羟基、羧基和磺酸基),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两步法预处理后的物料表面出现开裂分层、层层剥落的现象。AS-SE预处理后,杨木纤维素酶水解率高达81.09%,原料糖得率达到73.72%。两步法预处理可对木质素进行选择性脱除和改性,改变了木质素理化特性及表观结构,增强了纤维素酶水解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热处理、碱处理、酸处理和重复曝气处理4种方法对厌氧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以此提高处理玉米乙醇废水(COD为20 000 mg·L~(-1))发酵产氢的效率。结果表明,重复曝气处理、酸处理为乙醇乙酸型发酵,热处理、碱处理、未处理为丁酸型发酵。试验数据经过修改Modified Gompertz模型处理,获得的厌氧消化动力学参数(最大累积产气量、最大产气速率和滞留时间),并计算出TS、VS评价指标。Modified Gompertz模型拟合不同预处理接种污泥对玉米乙醇废水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拟合结果中与未经处理的接种污泥相比,重复曝气处理、酸处理产氢效果较好,热处理、碱处理产氢效果较差。其中,重复曝气预处理种泥产氢效果最好,发酵累积产氢量222 m L,与未处理组相比提高了25.68%,最大产氢速率6.51 m L·h~(-1),总固体产氢率、挥发性固体产氢率分别为36.19、64.24 m L·g~(-1),优于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因此,重复曝气可能成为生物制氢较理想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以胡桃楸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及培养预处理(低温、暗培养)对胡桃楸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以紫外线直射5 min+0.1%HgCl_28 min处理效果好于其他处理,染菌率为13.45%,褐化率为22.78%。培养预处理中暗培养随着时间延长愈伤组织诱导率增加。低温处理是随着时间延长呈现抛物线形式,先升后降,低温14 d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42.71%。经过预处理后,在低温处理14 d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42.8%。随着种子贮存年限的延长,胡桃楸发芽率、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率越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明确秸秆预处理加快堆肥效率的同时,考察其是否能对堆体中磷的转化产生影响。[方法]通过添加秸秆腐熟剂(B)和氢氧化钙(C)分别对水稻秸秆进行10 d(B1、C1)和20 d(B2、C2)的预处理静态堆置,以无预处理的秸秆为对照(CK),与猪粪按比例混合后进行好氧堆肥。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水稻秸秆的改变程度,并用传统方法分级测定了堆肥过程中连续浸提的磷形态。[结果]秸秆腐熟剂预处理对秸秆结构破坏性更强,且预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秸秆腐熟剂预处理可缩短堆肥高温期,促进水稻秸秆与猪粪混合堆肥的进程,而氢氧化钙预处理则并无明显效果。堆肥结束后,C1和C2的总磷含量分别为26.47和23.68 g/kg,CK为22.51 g/kg;而B1和B2处理分别高达29.84和32.88g/kg。不同处理堆体中各形态磷含量差异较大,但整体来看各形态总磷含量高低依次为HCl-P>NaHCO3-P>H2O-P>NaOH-P。从植物有效磷(H2O-P+NaHCO3-P)含量上来看,秸秆腐熟剂预处理效果要优于氢氧化钙预处理(B1和B2分别为14.44和13.74 g/kg,C1和C2分别为12.27和12.02 g/kg)。不同的秸秆预处理时间对堆肥过程中磷素形态的转变影响不大,但与氢氧化钙预处理组相比,秸秆腐熟剂预处理更有利于NaOH-Po向NaOH-Pi的转化。[结论]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秸秆进行预处理破坏性强于氢氧化钙预处理,且预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预处理有利于促进秸秆、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磷植物有效性的提高,且秸秆腐熟剂预处理效果要优于氢氧化钙预处理。  相似文献   
999.
连翘种皮僵硬,自然条件下发芽时间长,出苗率低,严重影响其种子繁育。本文采用不同pH值、高锰酸钾、吲哚乙酸、过氧化氢四种化学方法对连翘种子进行预处理,为提高其种子萌发率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处理对连翘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pH=8的碱性溶液预处理后连翘种子发芽率约高于对照组21%,发芽指数为对照组的1.14倍。低浓度的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吲哚乙酸溶液预处理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则抑制种子萌发。0.1 g/L的高锰酸钾溶液预处理后对连翘种子的发芽能力提高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31.58%、61.67%、37.69%。0.1 g/L的吲哚乙酸溶液预处理后连翘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组26.32%,发芽势高于对照组53.33%,发芽指数高于对照组32.68%。1%的过氧化氢预处理后连翘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组24.74%,发芽势高于对照组31.68%,发芽指数高于对照组26.08%。  相似文献   
1000.
醋酸预处理对牛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醋酸预处理提高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原因,研究用醋酸预处理水稻秸秆,之后将预处理后的水稻与牛粪混合进行厌氧发酵,测定发酵初始环境和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还原性糖含量、VFA 含量、pH 及日产气量,并且对其发酵过程中的稳定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在 4%的醋酸浓度下预处理 4 d 处理组的总沼气产量最高为 11 605 mL,且显著高于未经预处理总沼气量 6 450 mL(P<0.01),且该处理的日产气量的峰值提高和出现的时间提前;厌氧发酵的初始环境、过程环境、环境稳定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受醋酸预处理影响;醋酸预处理提高总沼气产量的主要原因是,醋酸预处理使厌氧发酵初始环境和过程环境更加协调,使发酵系统更加稳定。研究表明,醋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沼气产量,为醋酸预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