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34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根瘤菌存在下土壤胶体和矿物对镉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Cd on two soil collids(red soil and yellowbrown soil) and three variable-charge minerals (goethite,noncrystalline Fe oxide and kaolin)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rhizobia.The tested strain Rhizobium fredii C6,tolerant to 0.8 mmol L^-1 Cd,was selected from 30 rhizobial strai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therms for the adsorption of Cd by examined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in the presence of rhizobia could be described by Langmuir equation.Within the range of the numbers of rhizobial cells studied,the amount of Cd adsorbed by each system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hizobial cells,Greater increases for the adsorption of Cd were found in red soil and kaolin systems.Rhizobia influence on the adsorption of Cd by examined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he adsorption of Cu.The presence of rhizobia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affinity of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for Cd,particularly for the goethite and kaolin systems.The discrepancies in the influence of rhizobia on the adsorbability and affinity of selected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for Cd suggesed the different interactions of rhizobia with various soil components.It is assumed that bacterial bioma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d in soils with kaolinite and goethite as the major colloidal compnents,such as in variable-charge soil.  相似文献   
52.
土粒表面电场对土壤团聚体破碎及溅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是评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团聚体破碎是降雨溅蚀发生的关键一步。土粒表面电场对团聚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必然也会深刻影响降雨溅蚀过程。该文以黄土母质发育的黄绵土和塿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定量调控土粒表面电场,研究不同电场强度对团聚体破碎及溅蚀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电解质浓度的降低,土粒表面电位升高,表面电场增大,黄绵土和塿土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减小,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降雨溅蚀量增大。2)电解质浓度小于10-2 mol/L,黄绵土和塿土表面电位绝对值分别高于202.0和231.6 mV,此时团聚体稳定性和溅蚀量变化不明显,表明表面电位202.0和231.6 mV分别是影响黄绵土和塿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关键电位。3)随着土粒表面电场的减弱,团聚体破碎后释放的<0.15 mm微团聚体含量减小,>0.25 mm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倾向于破碎为更大粒级的团聚体。4)电场作用下团聚体的破碎特征对降雨溅蚀具有重要的影响,溅蚀量与团聚体破碎释放的<0.15 mm微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0.25 mm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当降雨进入土壤后,对于干燥的土壤而言,土壤溶液电解质浓度被迅速稀释,土粒表面产生强大的电场,该电场通过影响团聚体破碎程度进而影响降雨溅蚀。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降雨溅蚀的科学认识,同时也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降雨溅蚀的人为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北方园艺》2011,(11):16
在蔬菜生产中,菜农在施用尿素时为了贪图方便,习惯于将尿素撒于地表或随水冲施,这样尿素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肥效,而且还造成极大的浪费。尿素施人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方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由于尿素是酰胺态氮肥,与土壤胶体间吸附力较低,流动性和淋失性较强,若随水冲施,尿素很难被土壤胶体吸附而转变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发挥肥效,流  相似文献   
54.
55.
恒电荷土壤胶体的电导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恒电荷土壤胶体表面的电导特性 ,提出了几个特征参数 :表观碱量电导率、表观碱量电导贡献率 ,这些参数是氢铝离子与胶体亲和力、碱金属阳离子在土壤胶体表面解离度及离子自身导电能力的综合表征。电导滴定法测定的阳离子代换量 (CEC)与滴定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56.
吴健 《今日农村》2006,(2):41-41
石灰氮学名氰胺化钙,是一种迟效碱性氮素肥料。它是诸多氮素肥料中惟一不溶于水的肥料,在土壤中与土壤胶体所吸附的氢离子结合,可形成游离氰氨,水解成为尿素,进一步水解可成碳酸铵,变成植物可吸收的氮素营养。石灰氮分解为尿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氰氨对有害生物具有杀灭作用,是一种无公害、安全卫生、无残留,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农药肥料。  相似文献   
57.
Five soil sapmles collected from China and two soil samples from Pakistan with widely different origin and characterstic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zero point of charge(ZPC) of soil colloi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zero point of charge of H-clay complex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clays in all the samples.Natural clay complexes had the highest ZPC as compared to -Hclay complex and H-clay in alfisol,closer to H-clays rather than H-clay complexes in oxisol and udult.The Delta Value of ZPT(zero point of titration )to ZPC was higher in H-Clay complexes than in H-Clays.  相似文献   
58.
周健民 《土壤学报》2002,39(6):769-779
熊毅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土壤学家,是中国土壤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土壤科学研究,以创新的思想,开辟了中国科学研究的许多新领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承担国家重大生产建设任务,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严谨治学,率先垂范,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土壤学的学术带头人.他曾较长时间地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的领导工作,确立了土壤研究所在当时的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方向,扩大了土壤研究所在国际上的影响.由于他为祖国土壤科学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现科学院院士).熊毅先生离开我们已近20年了,但他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土壤学的发展.我们今天缅怀熊毅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求实创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于祖国建设的崇高精神,不断地把我国的土壤学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9.
微量热法在土壤胶体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热法在土壤胶体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中的应用张桂银1)董元彦1)李学垣1)望天志2)(1)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2)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APPLICATIONOFMICROCALORIMETRYONRESEARCHINGA...  相似文献   
60.
降雨对土壤胶体释放与迁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对表层土壤垂直侵蚀的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选取长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阶地农田的粘壤土、河漫滩的细砂土和黄土台地的粉壤土为研究对象,用实验室土柱淋滤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降雨对表层土壤中胶体释放与迁移的影响能力,并首次从土壤胶体的释放与迁移的角度解释了土壤的垂直侵蚀作用,从而为长春市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环境中降雨对土壤胶体的释放与迁移的影响即对表层土壤垂直侵蚀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释放与迁移随降雨周期均具有"脉冲"的规律,在淋滤初期胶体具有比较明显的释放,后来胶体就降到一个较低恒定的水平.降雨通过引起土壤水动力条件和土壤溶液化学两方面变化影响土壤胶体的释放和迁移,初始降雨对土壤表面的侵蚀作用比持续的降雨具有更明显的作用.由于土壤矿物和机械组成不同,降雨对3种土壤的垂直侵蚀程度不同,释放量(垂直侵蚀损失量)为农土土柱>河土土柱>黄土土柱,且介于30-120mg/m~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