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04篇
  免费   2159篇
  国内免费   3209篇
林业   10822篇
农学   5265篇
基础科学   7601篇
  6881篇
综合类   54369篇
农作物   3629篇
水产渔业   4079篇
畜牧兽医   20309篇
园艺   7187篇
植物保护   3530篇
  2024年   594篇
  2023年   1903篇
  2022年   2205篇
  2021年   2355篇
  2020年   2397篇
  2019年   3030篇
  2018年   1281篇
  2017年   2495篇
  2016年   3066篇
  2015年   3589篇
  2014年   6733篇
  2013年   6342篇
  2012年   7721篇
  2011年   7982篇
  2010年   7495篇
  2009年   7248篇
  2008年   8179篇
  2007年   7176篇
  2006年   5917篇
  2005年   5883篇
  2004年   4249篇
  2003年   3519篇
  2002年   3225篇
  2001年   3370篇
  2000年   2795篇
  1999年   1664篇
  1998年   1541篇
  1997年   1389篇
  1996年   1262篇
  1995年   1130篇
  1994年   950篇
  1993年   823篇
  1992年   813篇
  1991年   693篇
  1990年   762篇
  1989年   649篇
  1988年   215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60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86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5篇
  1977年   29篇
  1975年   31篇
  1974年   27篇
  1957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52.
53.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广泛存在于羊场的养殖环境中,7日龄以内羔羊感染后死亡率可达60%以上。本文结合某大型山羊养殖场防控该病的成功案例,介绍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发病特点、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4.
创伤性网胃炎是养牛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内科病,主要由于牛采食坚硬的异物后,异物在胃内将网胃刺伤,导致病牛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产奶量下降和疼痛等。病情严重者不愿站立和行走,甚至会出现死亡。本文针对牛创伤性网胃炎进行详细分析和归纳,旨在为养牛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玉兰属特有珍稀物种——莓蕊玉兰资源与栽培利用研究。其内容有:莓蕊玉兰、变异莓蕊玉兰及‘裂被’莓蕊玉兰、‘九被’莓蕊玉兰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繁育与栽培技术要点,尤其是开发利用前景及科学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6.
土地市场成熟度的发展对于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012-2018年石家庄市为例,从发展、协调、弹性、竞争,效率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突变级数和障碍度定量分析土地市场的成熟度与障碍度。结果表明:(1)市本级的成熟度高于县域,空间差异特征明显;(2)2012-2018年成熟度水平得分为0.0422-0.9805,成熟度总体呈波动上升发展趋势;(3)主要障碍因素是市场发展和价格弹性指数。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栖息地选择和利用规律,对江西省中华秋沙鸭4个越冬区域进行了调查分析。实地测定河宽、隐蔽度、石滩数量等8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生境特征进行分析,对利用和未利用微生境进行非参数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判断观测变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并对利用栖息地微生境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的微生境组合具有规律性,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河流的流速、透明度、隐蔽度、植被盖度、石滩数量为影响中华秋沙鸭栖息地选择和利用的主要因素,其中石滩的作用尤为突出,对栖息地选择、利用和数量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8.
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的深层土壤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后0~1 000 cm土壤含水量特征,分析了苹果园土壤干燥化和苹果园转换为农田后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2、7、17、23、29 a苹果园200~1 000 cm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2.8%、21.4%、16.8%、15.4%、14.9%。500~1 000 cm土层中,29 a苹果园平均土壤含水量(14.5%)高于23 a的果园(13.3%);17~29 a的苹果园均表现为轻度干燥化;基于苹果园和农田转换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估算,苹果园最大种植年限为21 a。苹果园转换为农田1、5、10 a后,农田200~1 0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3%、15.7%和16.2%,恢复到土壤稳定湿度以上的土层厚度分别为140 cm(1 a)、220 cm(5 a)和400 cm(10 a)。  相似文献   
59.
60.
《植物检疫》2020,(3):I0001-I0001
《植物检疫》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反映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农业植物检疫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除害处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调查与监管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国际植物检疫和病虫害疫情动态等信息;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