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芥菜型杂交渍菜的三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芥菜Cry2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为后期对两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克隆芥菜类茎瘤芥Cry2基因的基础上,构建该基因的RNAi载体,并导入根瘤农杆菌GV3103,获得工程菌株后,通过农杆菌浸染茎瘤芥子叶外植体进行植物体转化,并验证转化结果。[结果]成功构建了茎瘤芥Cry2基因的RNAi载体,并建立了茎瘤芥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结论]茎瘤芥Cry2 RNAi的构建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后期深入研究茎瘤芥熟期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基因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以萝卜不育系为母本,雪里蕻、大头菜和多裂叶芥为父本,在温室通过蜜蜂进行远缘杂交,并获得杂交种。经过田间种植淘汰掉假杂种,获得一株叶形明显变异的品种,对其自交,其分离成7个类型品系。选取较稳定的"萝芥4号"品系观察了其生长形态、下扎趋势以及根系分布特性,分析了早期生长过程中品种间的相似性,同时针对"萝芥4号"及对照品种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采用"武A"雄性不育系与"萝芥4号"配制杂交组合,获得叶片性状遗传稳定、肉质根杂交优势明显的组合,该组合十分适合腌制加工。  相似文献   
44.
两种十字花科短命植物抗旱性分析及其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十字花科类短命植物大蒜芥(Sisybrium altissimum L.)和线果芥(Conringia planisiliqua L.)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对二者种子和幼苗进行胁迫,统计种子的发芽率并测定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从而筛选出合适的PEG-6000胁迫浓度。测定幼苗胁迫后的7种生理生化指标,然后与拟南芥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发现,大蒜芥和线果芥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脯氨酸、MDA、SOD、POD等指标可作为大蒜芥抗旱性研究的良好参数;脯氨酸、可溶性糖、MDA、SOD、CAT等指标可用来对线果芥进行抗旱性研究。  相似文献   
45.
以来自长江流域的133个茎瘤种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茎瘤芥种质的表型特性.结果表明,133份茎瘤芥材料的21个农艺、经济性状的总信息量可用8个主成分概括,并能以此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大致分为8类,且有81.20%集中在第Ⅲ、Ⅵ类和第Ⅷ类,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较科学、系统地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同时表明参试材料遗传基础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46.
《园艺学报》2012,(2):374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编,已于2002年9月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卷,1~6章为上卷,包括根菜类、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及葱蒜类,计2263个品种,1347页;7~12章为下卷,包括瓜类、茄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计2550个品种,1177页。入志的品种中,地方品种占  相似文献   
47.
 以能够产生抗虫皂苷的高抗小菜蛾资源G 型欧洲山芥(Barbarea vulgaris R. Br.)B44 为材料,利用RACE 技术克隆出皂苷合成关键酶beta–香树脂合成酶的基因(Barbarea vulgaris beta-amyrin synthase,Bv-beta-AS)。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为2 289 bp(GenBank 登录号JQ172795),推导其编码762个氨基酸;在基因组水平上长度为4 107 bp (GenBank 登录号JQ172796),含有15 个内含子。Bv-beta-AS编码的氨基酸具有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即DCTAE 序列和QW 特征序列,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的相似性最高,为74%。利用荧光定量PCR 对欧洲山芥在小菜蛾诱导下该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受虫害诱导时上调表达,但是上升到12 h 达顶峰后随时间推移呈回归的趋势。从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上推测,Bv-beta-AS 可能是抗虫皂苷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48.
不同生态区8种芸芥根系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8个芸芥类型(高抗旱类型的会宁芸芥、陇西芸芥,中抗旱类型的张北芸芥、Varomin芸芥、兴和芸芥、和田芸芥,低抗旱类型的西凉芸芥、四川芸芥)的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芸芥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层次分布模型可用多项式y=a bx cx2 dx3描述;会宁、陇西、兴和、西凉芸芥与张北、和田、Varomin、四川芸芥的各参数值(a、b、c、d)总体相差较大且根系总生物量、各层次的生物量和根/冠比前者均低于后者;各层次根系生物量的百分含量也呈现不同的垂直变化规律。无论是总的还是各层次的根系生物量,强抗旱芸芥类型的趋于中等大小,中抗芸芥类型的有大也有小,低抗芸芥类型的均较大。  相似文献   
49.
明确盐胁迫下蓝香芥(Hesperis matronalis)种子的萌发特性,可为蓝香芥在盐碱地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蓝香芥种子萌发最适温度25℃条件下,分别利用NaCl和Na_2CO_3溶液进行单盐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盐分处理对蓝香芥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均对蓝香芥种子萌发及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NaCl浓度低于150 mg/L时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NaCl浓度为650 mg/L时蓝香芥种子发芽率(46%)低于50%。蓝香芥种子在浓度250 mg/L的Na_2CO_3溶液中生长良好且发芽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浓度高于350 mg/L时种子萌发及其苗高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浓度为700 mg/L时种子发芽率低于50%。蓝香芥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其种子萌发及生长所忍耐的NaCl浓度为650 mg/L以下,所忍耐的Na_2CO_3浓度为70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50.
根际是受根系影响而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方面均不同于土体的极小部分土壤区域.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根系的代谢作用而向根外排泄H 或HCO3-,使根际土壤pH发生较大变化.而根际土壤的pH直接影响到土壤养分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故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的pH状况可反映出它们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能力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