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5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松香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非贵金属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醇盐水解法制备氧化物负载金属活性组分为纳米粒子的新型催化剂。用F/MnOx催化剂催化思茅松脂松香歧化反应,在松香:催化剂:溶剂质量比为100:2.5:1、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3h、通N2条件下,得到歧化松香脱氢枞酸含量48%以上,酸值152mgKOH/g以上,软化点高于79℃,不皂化物含量低于8%,色泽号(罗维邦)低于2。  相似文献   
92.
地下水氟来源是防氟改水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吉林通榆氟中毒区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大兴安岭来源是地下水中氟来源的主体,地下水含水介质和围岩释放的氟均是富集了大兴安岭来源的再释放。研究区含水介质中可溶性氟含量为3.15~8.00 mg/kg,围岩可溶性氟含量为5.2~10.4 mg/kg。1984~2006年,地下水氟含量有升高现象。根据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选择5个示范井,进行防氟改水,将上第三系大安组含水层作为目的水层,水中氟浓度符合生活饮用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铜尾矿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与解吸,从铜陵尾矿库采取尾矿样本,以其作为吸附材料对KH2PO4配制的水溶液进行吸附,用比色法测定磷的平衡浓度,然后计算平衡吸附量和解吸量。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铜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过程;尾矿废弃物对水溶液中磷酸根的吸附量与尾矿样本中游离氧化铁、晶质氧化铁、有机络合铁含量以及烧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各种植物群落下A层尾矿对磷的吸附量低于C层,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平均最大吸附量超过0.85 mg.g-1,铜官山老尾矿库白茅群落下硬盘层对水溶液中磷的平均最大吸附量达到8.66 mg.g-1,被铜尾矿吸附的磷的平均解吸率低于5%。  相似文献   
94.
南方主要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土壤吸附Bt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Bt蛋白与南方主要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的相互作用,探讨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Bt蛋白在去游离态铁铝砖红壤和红壤表面吸附曲线为H型,而在其它供试土壤表面的吸附曲线均为L型,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对Bt蛋白吸附量增加,而去除其它形态铁铝氧化物土壤上的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游离态铁铝对Bt蛋白吸附的影响最大;Bt蛋白在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表面吸附亲和力最大,在去除游离态铁铝的供试土壤表面亲和力最小.[结论]除络合态铁铝外,游离态、非晶形态等铁铝氧化物能促进土壤对Bt蛋白的吸附,这将为Bt蛋白在土壤中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生长的绒面ZnO透明导电(ZnO-TCO)薄膜应用于Si基薄膜太阳电池上能够形成"陷光结构",以提高薄膜太阳电池效率和稳定性。本文将电子束反应蒸发技术生长的掺W的In2O3(In2O3:W,(IWO)薄膜作为缓冲层,应用于MOCVD-ZnO:B薄膜与玻璃之间,可促进ZnO:B薄膜的生长,并且有效提升薄膜的光散射特性。当IWO缓冲层厚度为20nm时,获得的IWO/ZnO:B薄膜的电阻率为2.07×10-3Ω.cm,迁移率为20.9cm2.V-1.s-1,载流子浓度为1.44×1020 cm-3;同时,薄膜具有的透过率大于85%,且在550nm处绒度较ZnO:B薄膜提高了约9.5%,在800nm处绒度较ZnO:B薄膜提高了约4.5%。  相似文献   
96.
透明陶瓷具有高温氧化物单晶的优良理化性能和玻璃的异型加工时且尺寸任意放大的双重优点,因此,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纳米陶瓷由于其晶粒的细化,晶界数量大幅度增加,可使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并对材料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材料的利用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7.
在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层,地质非常恶劣的底层对于隧洞的施工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采取适合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保证隧洞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进行隧洞施工,常常会遇见含水疏松砂岩段,在这种地质的情况下进行隧洞施工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含水疏松砂岩段进行处理。本篇文章以甘肃省引洮工程7#隧洞的施工为例子,对隧洞含水疏松砂岩段的处理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为我国隧洞在含水疏松砂岩段进行施工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8.
高含水期砂岩油藏治砂研究包括出砂预测和防砂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油井出砂和防砂存在的问题,从油藏出砂机理、出砂预测方法和防砂技术3个方面阐述疏松砂岩油藏治砂研究现状和应用水平,指出预测方法和防砂技术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9.
1、烘干.白果(银杏)置于70~75℃烘房中烘15~19小时,烘后白果内衣膜与果肉易剥离,含水分约35%~38%(带壳计).  相似文献   
100.
砖红壤铬(Cr)的背景值和锰氧化物的含量均较高,当土壤中Cr溶出或者受到Cr(III)污染,可能被氧化生成毒性较高的Cr(VI),从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威胁。为考察砖红壤中Cr的环境风险,以云南、海南和广东采集的部分砖红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中Cr的溶出和外源Cr(III)的氧化。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重碳酸钠法提取和电子探针扫描分析的结果表明,砖红壤中的Cr主要与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结合,呈非活性状态。盐酸和柠檬酸的酸化和络合作用促进了Cr的溶出,但即使1 mol?L-1的盐酸也仅使海南3和广东9砖红壤中3.68%和3.54%的Cr溶出。向砖红壤中添加Cr(III)并培养42 d,发现少量添加的Cr(III)氧化为Cr(VI),但不同土壤中Cr(VI)的生成量与亚锰的净产生量不一致,说明土壤中Cr(III)氧化生成的Cr(VI)可能会被土壤有机质重新还原为Cr(III)。去除土壤有机质后,一次平衡实验中观察到外源添加的Cr(III)氧化为Cr(VI),氧化量与土壤易还原锰的含量一致。随着溶液pH的增加,Cr(III)的氧化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pH4.5时Cr(III)氧化量达最大值,但Cr(III)的氧化转化量在Cr(III)添加量中的占比很小,外源Cr(III)在土壤中氧化转化的风险也很低。虽然砖红壤的背景Cr和易还原锰的含量较高,但自然条件下Cr的溶解和Cr(III)的氧化反应很难发生,Cr(III)不易转化为Cr(VI),因此不需要过度担忧砖红壤中Cr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