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21.
《茶世界》2010,(4)
蒲江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蒲江茶叶起源于唐,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当代大发展,境内至今仍保存有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茶马古道旧址,有碑为证:修数百年崎岖之径,通千万人来往之途;旅客行商同登云路,轻车快马共历亨衢。  相似文献   
122.
1前言中国是茶的故乡,具有悠久的种茶、制茶和饮茶历史,同时也是融修身、养性、情趣、美学、哲理于一体的茶文化发祥地。茶树喜温、喜湿、喜温  相似文献   
123.
肖悦  刘金广 《绿色科技》2023,(17):164-169
潇贺古道保留有丰富的人文遗存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秦汉至今两千年的文明形态和历史风俗,研究潇贺古道文化对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拓展乡村经济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丰富潇贺古道文化的理论研究,对潇贺古道文化的研究进展、来源期刊、研究机构以及重点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描述和探讨潇贺古道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性,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历史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挖掘潇贺古道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深度开发以及现代化发展的研究;以及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以及网络文本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探究,但对古道文化保护与活化的总体收益评价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定量探析,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4.
张海超 《农业考古》2020,(2):110-117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茶叶生产趋于繁荣,将茶运往藏区销售并出口到以安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成为王国重要的贸易活动。南诏大理国将茶叶产区的诸多民族置于统一的管辖之下,保证了产地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茶叶贸易不仅维持着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的存在,云南也借此强化了与西藏以及东南亚的政治文化交流。本文以茶叶及其对外贸易为媒介进行讨论,旨在揭示南诏大理国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深化对中国西南边疆发展历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5.
刘超凡 《农业考古》2021,(2):261-270
"茶马古道"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交通运输网络,其存在已有数千年之久。唐宋以来,藏区的藏族居民因为饮食多为肉类,为消食因而对茶叶具有很高的依赖,西南川滇地区对藏区优良的马匹、毛皮等也适应了朝廷的大量需求,因此该商道在较长时间内以茶叶和马匹作为核心商品。20世纪90年代,木霁弘、李旭、陈保亚等学者将其命名为"茶马古道",自此正式揭开了"茶马古道"的研究序幕。"茶马古道"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学术界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茶马古道"相关概念、路线、民族交往、商业贸易、开发保护、茶马官营等方面。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文学类作品占比高,学术类著作相对较少,茶马古道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学术机构建设,建立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6.
古道”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它出现在古诗词的多个场景中,营造了丰富的审美意境,反映了文人骚客的审美取向。同时,随着朝代的更迭,“古道”的审美与哲思内涵又发生了改变,或扩大,或缩小,或稳定。  相似文献   
127.
宗莉加 《福建茶叶》2016,(8):331-332
"茶马古道"是我国内地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云南是"茶马古道"途径的重要省份。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茶马古道"与民歌音乐的概念之后,详细阐述了云南"茶马古道"的民歌音乐的主要形式(《赶马调》)、主要功能(抒情功能与实用功能)以及文化特征(包容性与民族性),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汉源县地处川西的青藏高原边缘,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如今又被誉为攀西阳光第一城、中国花椒之乡。汉源花椒,古称黎椒,在汉源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传说,汉源花椒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建黎乡,因见山路崎岖,满山瘴雾,百姓苦不堪言,为解救民众脱离苦海,特插黎杖化为椒树,滋生传种至今,这就是现汉源建黎乡"岩槽头"的千年椒王树。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汉源花椒被列为贡  相似文献   
129.
"走西口"是长城以内的晋西北、雁北和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到长城以外的西部地区谋生的社会活动。"走西口"的山西人或进入河套地区,或进入蒙古,或沿丝绸古道向西,走向了一条充满艰辛、迷茫、苦难和辛酸的求生路、求富路在内蒙古地区,很多老人回想起"走西口"的事,都会不由自主地哼上几句"二人台"。除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许多地方小戏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走西口"的历史。"走西口"讲述着历史上绵延数百  相似文献   
130.
《森林与人类》2014,(8):116-117
<正>益阳市安化县境内的柘溪国家森林公园,处在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公园由柘溪景区、云台山景区和茶马古道景区三大部分组成,三个景区以县城为中心分布,相互之间距离在50公里之内,有公路或水路连接。公园属中低山地形,地势起伏,沟谷相间,山势陡峭,切割强烈,汇高山、峡谷、溪流、瀑布、茂林于一体。柘溪水库修建完成后,广阔的湖面与巍峨的群山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