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9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林业   870篇
农学   571篇
基础科学   241篇
  842篇
综合类   2900篇
农作物   428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1239篇
园艺   434篇
植物保护   17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五种蚌的形态变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开建 《水产学报》2003,27(1):13-18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6个形态性状对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5种蚌的种间以及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受4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54.17%;第二主成分受1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34.0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褶纹冠蚌与三解帆蚌形态相近,随圆背角无齿蚌与球形无齿蚌外形相拟。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褶纹冠蚌和三解帆蚌的不同地理种群分别表现出形态上变异。建立了5种蚌的判别函数,三角帆蚌和圆背角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褶纹冠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98.92%、86.36%和96.88%,总判别准确率为97.83%。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江苏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的特点,本研究从2013年采自江苏省宿迁市的疑似PRV感染病料中分离纯化了一株PRV病毒,对其进行了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并进一步在Vero细胞上测定该分离株的病毒滴度TCID50和一步生长曲线,扩增其gB、gC、gD和gE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分子遗传进化分析,并将该分离株分别接种新西兰白兔和15日龄仔猪研究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病毒为一株PRV,命名为PRV JSSQ2013株,纯化后的病毒滴度为10^7.8 TCID50/ml;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在感染20h后病毒滴度即达到最高,为10^8.6 TCID50/ml。与我国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序列相比,PRV JSSQ2013株的gB、gC、gD和g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9.6%、99.5~99.6%、99.5~99.6%和98.7~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99.0%、99.5~99.7%、99.0~99.2%和98.1~99.3%,均高于其与经典毒株(Ea、Fa和SC株)和欧美毒株(Becker、Kaplan、Bartha、Kolchis和NIA3)的同源性;基于gB、gC、gD和gE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均显示PRV JSSQ2013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属同一分支。该病毒接种新西兰白兔后均出现典型的PR症状,如厌食、兴奋、啃咬或用爪挠接种部位等典型症状,且在48h内全部死亡;接种仔猪后第1天开始出现典型的PR症状,第5天全部死亡。以上结果证实,从江苏省宿迁市采集的疑似PRV感染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强毒力的PRV变异株。本研究为了解江苏PRV分子流行特征、丰富我国PRV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植被生产力(GPP、NPP)和碳利用效率(CUE)是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反应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汾河流域是黄土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出发点,基于MODIS数据重点分析了汾河流域2000-2015年GPP、NPP和CUE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2018年8月3日,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并在之后快速传播,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呈现点多、面广的趋势,发生风险不容忽视.据国内多家研究单位的研究报道,国内非洲猪瘟病毒呈现多样性,经典强毒株和变异株共...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 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 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采用荧光PCR检测组织样品中的PRV核酸,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gE全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6.03%,场群阳性率为54.15%;不同场群中商品代养殖场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且冬季的个体阳性率最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4份病毒核酸阳性,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27%,对其中的4株PRV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4株gE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9%,与国内经典株同源性为99.2%~99.5%,与国内流行变异毒株同源性为99.6%~99.9%,同属于GenotypeⅡ群,均为变异毒株。河南省猪场PRV的感染较为普遍,且流行毒株为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大理州烟田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旨在为科学的施肥策略及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2和2022年,在云南大理州平原地区选取连片烟田,分别采集了1131和4512个烟田耕层(0—20 cm)土壤样品。调查采样点经纬度和海拔、地形、土壤质地和前茬作物等信息,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结合1982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1982、2012和2022年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的时空分布,利用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量化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982、2012和2022年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分别为2.35、3.50、4.35 mg/kg,呈上升趋势;有效钼含量分别为0.18、0.14、0.11 mg/kg,呈下降趋势;有效硼含量分别为0.26、0.63、0.58 mg/kg,呈先升后降趋势。空间上,1982、2012、2022年有效锌和硼块金效应分别为50.8%、45.5%、31.8%和41.3%、39.4%、33.8%,均呈中等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四周高、中部低的地理分布格局,而有效钼的块金效应均小于25%,呈东南高、...  相似文献   
997.
近几年来,各地随着交通事业的壮大,高等级公路的相继通车,车辆行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车辆因高速行驶引发的轮胎爆裂事故也越来越多。以高速公路为例,爆胎事故已占到总事故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998.
天台铁线莲是中国特有的铁线莲属植物,为大花平展型藤本花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花色通常白色.项目组在天台铁线莲引种驯化过程中发现了花萼呈现白色和紫色相间以及花萼全部为蓝紫色的多个花色变异类型.为进一步探究影响花色变异机制,以白色原种天台铁线莲为对照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共获得136.03 Gb的clean data....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萱草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花色是其主要观赏性状之一,探析萱草属植物杂交后代内外花被片颜色的遗传规律可为培育新型花色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黄花菜单色花品种‘六月花’为母本,萱草双色花品种‘海尔范’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F1群体,采用分光测色计对杂交F1代的内、外花被片颜色进行测量并计算其色光值,基于内、外花被片的L*、a*、b*值进行聚类分析并确定颜色分级,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探究萱草属植物杂交F1代内、外花被片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萱草属植物杂交F1群体出现了黄色到深红色的花色分离,通过聚类分析将杂交F1群体内花被片划分为黄色、鲜肉色、淡珊瑚色、印度红、深红色5个色系,外花被片皆为黄色系,划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等级;基于内、外花被片色光值和颜色分级进行遗传分析,确定内花被片颜色受2对主基因控制,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第1对主基因...  相似文献   
1000.
对41份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种质资源的16个外部性状变异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在对16个指标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34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偃麦草种内形态指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88%~33.30%,其中叶层高度变异系数最大,达33.30%,其次为旗叶长(26.03%),而种子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厚度、颖长、叶长变异较小,均在10.0%以下;海拔高度与偃麦草生殖枝高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颖长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纬度上的相关性却呈现相反趋势;经度仅与穗下第1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对外部性状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5.0处,34份偃麦草材料可被划分为高大型、偏高大型、特殊型、低矮型4个类型,且特殊型和低矮型均具有开发为草坪草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