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2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537篇
林业   352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690篇
  916篇
综合类   3096篇
农作物   276篇
水产渔业   447篇
畜牧兽医   1416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13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姜锋  唐作英 《中国沼气》1995,13(1):33-34
厌氧处理有机废液是治理城镇污染的有效途径姜锋,唐作英(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城乡工副业和养殖业排放有机废弃物已成为污染环境一大社会公害。许多酿酒、造纸、食品、屠宰、禽畜养殖等厂(场),每日排放废液污物污染农田、毁坏水井、粪尿四溢、蚊蝇孽生,群众纷纷...  相似文献   
42.
杨翠平 《北方牧业》2005,(10):20-20
<正> 当牛采食过量尿素后,因尿素分解成氨的速度大于氨被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并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过量的氮进入血液、肝脏,使血氨浓度增高而侵害神经系统,就会发生尿素中毒。一、临床症状当牛发生中毒时,反刍停止,瘤胃迅速胀大,全身肌肉颤抖,不安,四肢痉挛,呻吟,喘气,呼吸困难,出汗,唾液分泌增多,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严重的突然倒地,瞳孔散大,很快死亡。二、治疗方法一旦发现有中毒表  相似文献   
43.
44.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动态变化及存在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年长期定位实验土样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腐殖质含量,氧化稳定性,分组组成、结合形态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化肥,土壤腐殖质含量随年代变化不大;休闲处理,虽然每年施用一定的有机肥料,但腐殖质的含量变化也不大;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腐殖质含量,且腐殖质的氧化稳定性(K)降低,而化肥和无肥处理基本一致。有机肥可增加土壤中游离态和游离态和钙结合态腐殖质含量,使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5.
组氨醇脱氢酶(HDH)是组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最后两步反应的催化酶。对组氨醇脱氢酶的结构、催化机理、组氨醇脱氢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46.
镧素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其致病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2O3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病菌的EC50和EC95分别为278.2和552.0 m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a提高了单位量菌丝所产生3种致病酶的活性,但由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除蛋白酶外,病菌胞外致病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或总活性受到了抑制,降低了病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47.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8.
以3-氨甲基吡啶和2-氯-5-氨甲基吡啶为原料先与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反应得到中间体2a和2b,不经分离,直接与脂肪胺反应,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开环类吡虫啉结构化合物3.所有目标化合物(包括2a和2b)均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并对其构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荆州市郊小菜蛾对几种代表性杀虫剂(氯氰菊酯、敌敌畏、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虫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氯氰菊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56.6倍);对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产生了中等程度的抗性(17倍和11.3倍)。杀虫双、阿维菌素基本上未产生抗性。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的增效试验表明代谢水平升高不是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中生菌素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品种用200μg/ml中生菌素55℃温汤药液浸种,自然降温,秧田3—4叶期和移栽前5d各用30μg/ml中生菌素处理后,于成株期剪叶接种白叶枯病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前期处理,于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菌时,高抗、中等抗性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3种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中等抗性品种酶活提高最多,接种24和48h,3种酶活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26.92%、26.74%、24.06%和7.09%、1.31%、1.60%。盆栽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对中抗品种的防治效果最好,达58.4%。说明中生菌素对水稻防御酶活性的诱激作用是其防治白叶枯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