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66篇
  免费   1158篇
  国内免费   1576篇
林业   1519篇
农学   1652篇
基础科学   560篇
  1230篇
综合类   16197篇
农作物   1311篇
水产渔业   1176篇
畜牧兽医   9284篇
园艺   3517篇
植物保护   2954篇
  2024年   337篇
  2023年   1104篇
  2022年   1130篇
  2021年   1186篇
  2020年   1113篇
  2019年   1319篇
  2018年   737篇
  2017年   1116篇
  2016年   1374篇
  2015年   1475篇
  2014年   1989篇
  2013年   1710篇
  2012年   2472篇
  2011年   2488篇
  2010年   2137篇
  2009年   2127篇
  2008年   2052篇
  2007年   1758篇
  2006年   1548篇
  2005年   1431篇
  2004年   1143篇
  2003年   1024篇
  2002年   843篇
  2001年   787篇
  2000年   662篇
  1999年   574篇
  1998年   541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98篇
  1994年   384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310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17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单克隆抗体检测栗疫菌dsRNA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dsRN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体夹芯ELISA法,检测了栗疫菌中的dsRNA.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从栗疫菌低毒力菌株的总核酸粗提液中检测到dsRNA而不受其它核酸的干扰,而且比电泳法简便迅速,在大量筛选含dsRNA的栗疫菌低毒力菌株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1992年和1993年不同时期采集的小麦白粉病菌越夏、越冬和春季菌源共238个菌株的生理小种、毒性基因结构和对9个推广品种的毒力频率。结果表明三种菌源在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组成及出现频率是相似的,对9个推广品种的毒力频率均较高。这样在白粉病菌毒性和品种抗病性研究中,可以采集应用越夏和越冬菌株标样,避免了夏季高温季节保存菌株的工作;而且从毒性结构方面进一步证实白粉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夏季侵染高海拔地区的自生麦苗而越夏,再逐渐扩展至秋播麦苗越冬后导致春季大田发病,病菌的子囊孢子在平原地区侵染循环上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虫草头孢菌发酵废液培养哈茨木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霉(Trichodermaspp.)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培养该菌一般以麦麸为原料。由于麦麸供应较紧张,成本也较高,影响了木霉的推广应用。虫草头孢菌(CephalosporiumsinensisChen)为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产生菌,生...  相似文献   
994.
绿僵菌防治豆田蛴螬小区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蛴螬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地下害虫,徐州地区豆田蛴螬种类以暗黑金龟(Holotrichiaparalela)、大黑金龟(H.oblita)、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为主。蛴螬年度间发生程度不同,严重危害时,每平方米可达数十头,减产5...  相似文献   
995.
杂交稻稻瘟菌致病菌系的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栽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2号上的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菌系由多个生理小种群组成,其中以ZB、ZC群小种为主。用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接种汕优2号和汕优63的结果表明:ZB群小种对汕优2号的致病频率最高,为100%,而不同生理小种群对汕优63的致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为75%。致使这两个杂交稻组合丧失抗性的菌株来自四川省发病多年的常规稻、雄性不育系和早熟杂交稻组合。四  相似文献   
996.
小麦根腐镰刀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1994年对山东省11县市的小麦根腐病标样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出6种镰刀菌,有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Smith Sacc)、禾谷镰刀苏(F graminearum Schw)、尖孢镰刀苏(F oxysporum Schl)、串珠镰刀苏(F moniliforme Sheld)茄病镰刀苏(F solani(Mart) Sacc)及木贼镰刀菌(F eq  相似文献   
997.
从全国6省12个地区的26种植物根围采集到土壤样本50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细菌菌株226个。以水稻、小麦和棉花等6种农作物上主要病原菌(8种真菌,4种细菌)为指示菌对这226个菌株进行平板双培养法抑菌测定,分别筛选到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或细菌有颉颃活性的菌株95个和78个。对进一步研制防治不同作物病害的生物制剂建立了一个颉颃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998.
青枯菌的菌种保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99.
小麦白粉菌已知毒性基因型菌株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00.
 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na like-oaganism Blue Dwarf-WMBD)是北方麦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特别是在间套麦田和麦草覆盖保墒的旱农栽培麦区发生严重,其是我国在小麦上新近发现的第一个类菌原体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