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徐志文(1972-),男,四川邛崃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导。1994、1998和2003年依次获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4-2006年进西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站。获得四川省2006年度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及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2009年增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四川省创新团队生猪疫病岗位专家。  相似文献   
62.
    
我国自1985年7月试行博士后制度迄今已走过了8年历程.通过社会各方面和博士后们的共同努力,该制度在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使青年学者多出快出成果以及培养新一代学术带头人等方面已经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正在形成.作为著名农业高等学府,北京农业大学,1985年在国内最早设立了农学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63.
广东封开杏花河发现的古栽培稻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82年8月,广东封开县文化局、博物馆对当时杏花区(现为杏花镇)开展文物普查,在杏花河两岸五十多个村庄的八十多个山岗上,发现了十多处古遗迹及一批文化遗物。同年9月。肇庆地区(现为肇庆市)文化局在这里举办全区文物普查骨干培训班。广东省文物普查办公室和广东省博物馆派杨式挺先生参加办班和辅导工作,并对杏花河两岸多处遗址进行了复查和试掘。1984年底时,就在杏花河两岸发现古遗址和古遗物点28处;至1994年底,共发现古遗址和古遗物点71处。2003年初,在封开杏花河出土的一个朱色夹砂粗陶锅碎片上竟完整保存了4000多年前的稻谷壳。这一发现引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分化研究》课题组的高度重视。结合邻近的封开县江口镇筋竹口遗址发现的水稻硅质体,我们课题组认为:广东省封开县(特别是杏花河两岸)很可能是广东地区继粤北曲江石峡文化之后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文化区,有必要开展与古栽培稻相关的调查研究。为此,课题组会同广东封开县博物馆姚锦鸿馆长,在封开县杳花镇莫仲良先生的协助下,对封开县杏花镇杏花河两岸的部分遗址进了小范围的古栽培稻遗存的初步调查,并采集到一批含稻遗物。现在对此进行专门介绍;并结合该地区之前的考古发现,就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4.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4):F0003-F0003
崔鹏,1957年8月生于陕西长安。汉族。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1985年在中科院成都地理所获硕士学位。1990年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系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4.10~1995.10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高级访问学。1995.10~1997.2在英日伦敦大学伦敦皇家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65.
摄影欣赏     
《种子世界》2006,(7):61-61
芳草湖绿芳种业:棉种俏销;利民种业:“利民15”玉米新品种被侵权;金象种业:建成博士后科研站;登海种业:年报点评;滑丰种业:做大“种子蛋糕”;秋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个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5):106-106
3月26日,河北省科技厅邀请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我校承担并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枣胚败育机理及早期幼胚挽救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明显,应用前景广阔,达到了中国枣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点为:1.通过  相似文献   
67.
张云贵     
张云贵,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重庆綦江人,博士,研究员。1986年毕业西南农学院果树专业,分别于1997年及2001年获得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先后为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常绿果树研究室主任、科技管理科科长、贮藏加工室主任、所长助理,现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长江上中游柑橘试验站站长。2002—2004年在浙江大学食品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还对加拿大现代  相似文献   
6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人兽共患病防控研究项目组现有科技人员9人,其中博士(含在读)4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2人,每年有在站博士后及研究生、实习生15-20人。  相似文献   
69.
博士后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博士后制度宗旨以及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内涵入手,根据本单位博士后流动站建站8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特色的思路,论述了博士后与学科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试图进一步探讨博士后流动站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0.
《农药学学报》2006,8(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成立于1950年,是集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则中国科学院博士重点培养基地。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