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1.
从容器育苗基质的配制出发,介绍了棕榈植物苗木选择及处理方法,包括苗木选择、起挖前处理、起挖包扎及吊装等,论述了苗木种植技术,从施肥、叶面水管理、树干保湿、遮阴、促根及防寒等方面阐述了苗木管理技术,并展望了棕榈植物大规格容器育苗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In this study,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four kinds of Jinmudan Oolong tea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by simultaneous steam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SD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respectively.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quantified by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and NIST database.A total of 93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46 for sample 1,56 for sample 2,45 for sample 3 and 30 for sample 4.Alcohols and ester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volatiles in Jinmudan Oolong tea.Palmitic acid,nerolidol,2-phenylethanol,phytol,cis-5-ethenyltetrahydro-,α,α-5-trimethyl-2-furanmethanol,2,2,6-trimethyl-6-ethenyltetrahydro-2h-pyran-3-ol,a-farnesene,eicosane,hexadecane,indole,β-phenethyl hexanoate,β-phenethyl hexanoate,methyl palmitate,benzoic acid,2-phenylethyl ester,tetrahydro-6-(cis-2-pentenyl)-2h-pyran-2-one and cis-jasmone were in all of the samples.Nerolidol was shown to be the aroma components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in Jinmudan Oolong tea,which accounted for 26.61%,36.89%,36.89% and 36.89%.  相似文献   
93.
以棕榈藤叶片为原料,对其进行超声微波交替提取并探究其机理。单因素实验得出超声微波交替提取的最优操作条件:以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m(棕榈藤叶片)∶V (乙醇)=1 g∶14 mL。超声微波交替提取实验得出先微波辅助提取2.0 min,微波功率为600 W;再超声提取15 min,超声功率500 W,重复两次为最佳交替提取条件。所得棕榈藤叶片总酚酸的提取率为3.97 mg/g。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棕榈藤酚酸过程中:微波自内而外的加热效应和超声空化效应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交替作用于藤叶细胞,有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酚酸溶出,大大提高提取效率。对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4.
为给贵阳地区棕榈人工造林的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内遵义、毕节等18个市(县)的棕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育苗的方法进行培育。对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棕榈种源进行类别划分,对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种源棕榈苗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高、地径、总根长、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及总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指标的变幅分别为28.78~51.09cm、8.40~21.93mm、37.41~85.02cm、14.73~41.20cm、127.13~362.82cm2、5.52~19.55cm3、902~1536、4.64~12.32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种源可分为2大类,其中罗甸、兴义、毕节为苗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的一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是低纬度和湿润地区的棕榈苗在试验区生长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得分排序的前3名分别为罗甸、兴义、毕节种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初步评价出罗甸、兴义和毕节种源为贵阳地区首选的棕榈种源。  相似文献   
95.
纤维素酶水解棕榈壳制取乙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将棕榈壳置于多功能水解反应器中于200℃,4.0 MPa,液固比15∶1,搅拌转速500 r/min条件下纯水预处理5 min,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从21.74%,45.42%变为2.35%,47.63%,再以一定比例混合预处理液与棕榈壳残渣,研究液固比,温度,加酶量和时间对棕榈壳糖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为16∶1最合适,低温37℃比高温50℃更有利于棕榈壳的糖化,从长时间看,加酶量并不完全与原料转化率成正相关,以小于10 FPU/g为宜。糖化效果取决于β-葡萄糖苷酶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以及预处理效果。采用酿酒酵母对糖化液发酵,乙醇得率为77%。通过电镜扫描发现,预处理与酶解后的残渣的结构比原料明显疏松,长条状晶束结构有着不同的程度的破坏,但木质素结构破坏较小。  相似文献   
96.
为了开发利用棕榈丝栽培秀珍菇的棕榈丝再利用新技术,本研究配制以棕榈丝为主料(含量分别为72.5%、62.5%、52.5%)的3种培养料和以普通木屑为主料的培养料开展秀珍菇栽培试验,并对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第一潮菇子实体产量等生长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以棕榈丝为主料的处理组菌丝生长势比以木屑为主料的处理组弱,生长速率也偏低;且在3个以棕榈丝为主料的处理组中,随棕榈丝含量的降低菌丝的生长速度逐渐降低,生长势减弱,第一潮菇子实体产量减少。可见棕榈丝含量对于秀珍菇栽培有一定的影响,此试验结果对利用棕榈丝栽培秀珍菇关键性技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选用18头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6头,每头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菜籽油和1.5%棕榈酸。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间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棕榈酸组的泌乳量、标准乳产量、乳脂率、乳总固形物、血糖、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棕榈酸组的标准乳产量、乳脂率、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IGF-1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5%棕榈酸能够缓解泌乳早期奶牛能量负平衡,调节奶牛体内糖脂代谢,提高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且效果优于菜籽油。  相似文献   
98.
大多数的棕榈植物都生长在高温多湿的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也为病虫害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随着当今城镇化绿化工程的展开,棕榈植物的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在逐年地增加,严重威胁到了棕榈植物的顺利生长,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当前棕榈植物种植和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棕榈植物中出现的病虫害多种多样,有的是通过吸取棕榈的汁液,使得棕榈的生长衰弱,引发煤污病;有的是吃棕榈的叶子和果皮,使得植物的美观受到影响。对于棕榈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严把检疫关;其次要加强对棕榈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滋生的条件;三是通过定期的喷洒农药等方法来杜绝或者减少病虫害对棕榈植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
《畜牧与兽医》2020,(2):67-72
为了探究蓝刺头多糖B(ETPB)对棕榈酸(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L6骨骼肌细胞耗糖量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大鼠L6成肌细胞,诱导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并进行分化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PA和ETPB的安全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各组细胞耗糖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MPK mRNA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PA诱导L6骨骼肌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造模浓度为0.4 mmol/L,ETPB的最大安全浓度为200 mg/mL;ETPB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L6骨骼肌细胞耗糖量(P<0.05),上调AMPK mRNA表达水平,增加AMPK蛋白表达量。提示:ETPB可以通过提高AMPK基因及蛋白表达而促进胰岛素抵抗L6骨骼肌细胞耗糖,这可能是ETPB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敖翔  周建川  周婷  何健 《养猪》2019,(3):9-12
为研究棕榈仁粕饲粮添加碳水化合物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50.45±1.91)kg的21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棕榈仁粕饲粮,复合酶制剂组饲喂负对照组饲粮+1 kg/t碳水化合物酶(主要为α-半乳糖苷酶、蛋白酶和β-甘露聚糖酶)。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末重和日增重,但与复合酶制剂组差异不显著(P>0.05);2)负对照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复合酶制剂组和正对照组;3)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氮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4)负对照组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复合酶制剂组;5)负对照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低于正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5%的棕榈仁粕饲粮降低了生长肥育猪的末重和日增重,增加了料重比,而添加1 kg/t碳水化合物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分消化率,改善了生长性能,且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