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0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806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1157篇
基础科学   135篇
  272篇
综合类   3838篇
农作物   999篇
水产渔业   671篇
畜牧兽医   1152篇
园艺   333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991.
中国五个绵羊群体mtDNA D-环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国绵羊mtDNA D-环遗传多样性,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中国五个绵羊群体mtDNA D-环全序列进行研究,发现这五个绵羊群体mtDNA D-环碱基组成: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34.66%、28.94%、13.90%、22.50%,(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碱基突变以转换/颠换为主,且在绵羊mtDNA D-环区存在75bp的重复序列,含有4个重复序列是中国绵羊的基本特征;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甘肃滩羊与其他中国绵羊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为0.0459~0.0573,其他四个绵羊群体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小,为0.0246~0.0342,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323%,说明这五个绵羊群体mtDNA D-环遗传多样性均较贫乏,应该对其遗传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4对SSR引物对四川省89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种质资源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迁移率不同的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89份桑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群体,4个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52 0~0.599 8之间,总体为0.657 7;基因多样度在0.554 8~0.600 3之间,总体为0.579 0;等位基因数目在66~76个之间,总体为134个;等位基因丰富度在3.327 2~3.549 1之间,总体为3.983 1;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品种内,属中等偏高水平;14对SSR引物位点的总基因多样度Ht在0.291~0.931之间,整体为0.699;Nei’s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7~0.910,整体为0.662;种群间基因多样度为0.003~0.098,整体为0.03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08~0.047,整体为0.053;基因流为2.901~62.000,整体为8.93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分化程度低,基因流大。UPGMA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2种分析结果都显示分群无地理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993.
口腔液取样具有无创、可实现早期诊断和群体诊断等优点,在猪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临床实践中,对口腔液样品的采集和送检如果没有做好,常常会影响诊断结果。总结口腔液采集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科学合理利用猪口腔液诊断猪只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正"竹峰"葡萄是从"巨峰"自然群体中发现变异单株而育成的新品种。2018年3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SSV-VV-013-2017。该品种果穗圆锥形,果粒着生较紧密,穗大型,平均穗重850 g,最大穗重1 200 g,平均单粒重6~7 g,经处理后平均穗重可达15 g,最大穗重23 g,果粒圆形,平均纵径2.5 cm,横径  相似文献   
995.
猕猴桃溃疡病菌biovar 3群体MLVA分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生物型3(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biovar 3,Psa3)是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世界流行群体,但仅在中国存在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开发适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multi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技术是探索中国Psa3起源与流行学特性的基础。本研究对7个Psa3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合已公布的86个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Psa3至少存在7个亚群;在各亚群间存在多态性的24个串联重复序列中,其中10个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开且变异指数合适,据此建立了适于Psa3的MLVA技术。采用该技术对分别来自贵州和陕西的62和9个Psa3菌株进行群体分型,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高度一致,证明该MLVA体系分型准确。MLVA分型结果表明:贵州主产区修文县Psa3有3个MLVA群体,其中亚群4的组内分化明显,代表最早发生的群体;而亚群 1和3的结构单一,且多在新果园发现,是新传入群体。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可用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技术,将有助于解析中国各猕猴桃产区Psa3群体结构,以及探索中国Psa3的起源、传播和流行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6.
2003年,OIE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政策的新理念——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sation),即通过采取生物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等手段,建设基于企业水平的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从2004年起,OIE先后在《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和《OIE公告》中提出了定义、评价和确认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原则、要素和步骤建议,为世界各国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虽然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美国、泰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研究探索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以一个牛角椒组合(‘97403’ב97410’ 杂交而成)作为供体,通过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103个加倍单倍体(DH)系组成的DH群体,再以此DH群体为试验材料,对该群体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果肉厚、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等5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是 82.3%、80.8%、80.5%、75.7%、70.9%,最少基因对数分别为20.6、8.4、6.1、33.9、10.0。估算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影响各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影响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果肉厚的多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各自的基因间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岷江百合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的7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瓣长、叶片数、花朵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岷江百合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存在广泛变异,6个性状群体间的F值为4.878~34.915,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群体内只有叶片长和叶片宽达极显著水平,其他4个性状均不显著。6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61.5%,群体间变异(26.2%)大于群体内变异(20.0%),说明群体间变异是百合表型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岷江百合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花朵数和叶宽与纬度成显著正相关,而其它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岷江百合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两类,说明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  相似文献   
999.
单倍体是理想的育种材料,未授粉子房培养是获得黄瓜单倍体的有效途径.阐述了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对再生植株的倍性检测方法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00.
以Co60γ射线为辐射源,研究了辐射剂量200,300,500,800,1 200,1 500和2 000 Gy对甜瓜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同时在辐射花粉授粉6 h后,用1,10,50,100和200 mg/L的2,4-D,以浸蘸柱头和节间注射2种处理方法,研究2,4-D对甜瓜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在200~1 500 Gy时,坐果率低于对照(96.7%),但不同剂量间坐果率没有明显的差异,都达到80%以上;而在2 000 Gy时坐果率明显降低,仅为63.3%.2,4-D的两种处理方法在低浓度(1 mg/L)时,对坐果率没有影响;但随2,4-D处理浓度的升高,坐果率呈下降趋势.浸蘸柱头对出胚率和植株再生率没有明显影响,而在100 mg/L浓度下采用节间注射处理时出胚率和植株再生率分别为2.8%和1.09%,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