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蔗种处理及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蔗种处理 由于蔗种携带有害病菌、绵蚜等,害虫常隐藏于蔗种叶鞘内或附着于蔗种上,成为初侵染源,因此,为防止蔗种带病虫,为促进蔗芽早生快发,达到全苗、齐苗、匀苗、壮苗的目的,蔗种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2.
一、发病原因 辣椒疫霉病病原系真菌,属鞭毛菌亚门,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到茎的基部,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重复侵染。雨季或雨后骤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  相似文献   
93.
1 播前拌种或浸种 因为带菌的种薯是晚疫病唯一的初侵染源,因此对种薯进行处理以控制初侵染菌源很有必要。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94.
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 年Koike 等报道了匍柄
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 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
(S. 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 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
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 J. Li, Y. F. Zhou & Y.
L. Guo sp. nov. )(Zhou et al.,2011)。近年来,随着菠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加
大,菠菜匍柄霉叶斑病已逐渐成为危害菠菜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发生
较为严重,给当地的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5.
白菜白斑病是我地白菜发生的主要病害近两年尤为严重,为此我们对白菜白斑病的流行原因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1流行原因1.1白菜大面积与本科蔬菜连作或重茬,白菜白斑病菌可侵染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病菌以菌丝或菌丝块附在地表的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9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带病的种子是初侵染源。做好制种田防治,是杜绝初侵染源的关键。但制种栽培有其特殊的管理过程,当父、母本幼穗发育差异时,要采用割叶、施用高氮素等进行花期调整,这样都会给病菌入侵蔓延创造有利的发病条件。在生产操作如何做到趋利避害,理顺防治与调整花期的矛盾。做到既增加制种产量,又杜绝种子带菌。可见,制种生产的综合防治是一门较复杂的技术。  相似文献   
97.
大棚芹菜是任城区主产蔬菜品种之一,但是大棚芹菜菌核病近几年发生较重,严重时成片绝收。病害常先在叶部发生,形成暗绿色病斑,潮湿时表面生白色菌丝层,后下蔓延,引起叶柄及茎发病。病处初为褐色水渍状,后形成软腐或全株溃烂,表面生浓密的自霉,最后形成鼠粪状菌核。病菌以菌核在土壤或混杂的种子中越冬,为次年初侵染源。第二年,当条件适合时病菌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等传播。芹菜发病后,病菌菌丝在田间通过茎叶直接接触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98.
对Jiao头疽病的初溉源和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Jiao头炭疽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散落在田间的病残体和带病种茎,Jiao头叶1心时主能发病,病害的消长与气象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温度13-25℃,相对湿度80%以上气候的条件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势低洼,长期积水等情况病严重砂质壤土和粘性稻土病情重于丘陵红壤土。  相似文献   
99.
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1995-1996年调查研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菌核、病残体和病土是该病的初次侵染源;无论是春玉米或晚玉米,及不同玉米品种,其病害始发期均在8-11张叶期,以10-11张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病斑激增期从玉米抽雄期到灌浆期,且病情发展很快。该病除了多晴少雨天外,无明显的停滞期;不同玉米品种发病程度也有差异;同一品种在栽培环境不同时,其发病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0.
玉米多堆柄锈菌的初侵染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锈病,以前文献均称为玉米南方型锈病.我国台湾省在1976年首次报道,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面积流行.1997~1999年在浙江省淳安县和1998年在河北省邯郸、沧州等地病害发生流行.关于玉米多堆锈菌的生活史和侵染循环,仅知有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夏孢子重复再侵染完成侵染循环.在台湾省全年都有发病,病害传播主要靠夏孢子不断产生和侵染,冬天如气温较低,可产生冬孢子.为了探讨浙江省及我国冬季玉米不能种植地区,该菌的越冬和初侵染源,于1998~2001年分别在浙江省杭州市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场和淳安县重病区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