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大麦条纹病初侵染源和再侵染问题,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和大量的调查分析,明确了种子带菌是大麦条纹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指比较,种子带菌占整个初侵染源的90.8%,发病率比较,种子带菌占整个初侵染源的75%。种子消毒处理,能很好的控制大麦条纹病的发生发展。土壤中残存的大麦条纹病病菌,也是大麦条纹病的初侵染源,但在整个初侵染源中所占比例很小。大麦条纹病再侵染程度主要取决于初侵染量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2.
1964年春季,河北省平原和山地梨区黑星病普遍流行,平原梨区较一般山地梨区为重。据在定县、曲阳、河间、交河等县部份果园调查,六月份病叶率达52—64%,病果率50—68%,个别重病园病果率高达90%左右。香椿梨、秋梨、鸭梨、酸梨、马蹄黄、瓶梨、土虫梨、砘子梨、雪花梨及夏梨等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被害,其中以香椿梨、秋梨、酸梨和砘子梨等发病最严重。邢台市西  相似文献   
23.
<正>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可使带菌的种子发芽和幼苗成活率均降低,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4.
 1988~1991年调查河北、河南、山东和北京地区刺槐花叶病树率为4~87.5%,一般30%左右。蚜传试验说明:豆蚜(Aphis craccivora)能将花生矮化病毒(PSV)从刺槐传播到花生。在田间经常观察到PSV由刺槐花叶病树林向花生传播,形成病害发生梯度。1990~1991两年河南开封田间系统观察,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蚜虫在刺槐上形成繁殖高峰并产生有翅蚜虫向花生地迁飞,随后花生地内出现PSV病株。1990和1991两年河北滦县、迁安病区调查,未发现PSV种传苗,开封PSV感染病株种子,PSV种传率0.025%。PSV引起花生病害一般年份发病很轻。与种传相比,刺槐作为病害初侵染源,对PSV在花生上流行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红枣黑斑病是枣果成熟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调查该病害在新疆阿拉尔垦区的发病规律,以骏枣和灰枣为试材,应用孢子捕捉技术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阿拉尔垦区红枣黑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孢子扩散与田间病情的关系以及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上一年的枣树病残体是红枣黑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在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高峰期,随后进入消退期。分生孢子通常在枣树冠层附近分布较多,全天24h内都可捕到分生孢子,但一般12:00左右捕捉量最多。分生孢子的扩散与温度、降雨量和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而且与病害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骏枣抗病性较弱,采用漫灌方式的枣园黑斑病发生较重;9月降雨是影响黑斑病流行程度的重要因子。因此,菌量、品种、灌水、温度和降雨等因素共同影响黑斑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26.
<正>甘蔗黑穗病又名甘蔗鞭黑穗病,主要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初侵染源主要是带病种蔗及带菌土壤。很多蔗农种植甘蔗时省去了对种蔗消毒这一重要步骤,或将病株拔除随手丢在田里,或作肥料或喂牛。这种做法并没有达到防治此病的目的。正确的防治方法是:1、选用抗病品种如新台糖16号、新台糖23号、粤糖57/423。2、实行轮栽在病区特别是重病区,甘蔗应与水稻、玉米、甘薯、花生或苜蓿  相似文献   
27.
小麦种子带菌与小麦根病初侵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种子所带的许多真菌如镰刀菌等在种子发芽生长后可继续存活,在根内生长,并导致小麦根部发病,成为小麦根病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28.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残体及粪肥。雨水、灌溉水、农具、昆虫媒介传播也是传病的主要途径。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5年。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及自然孔侵入,通过皮层组织侵入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导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尔后病菌进入皮层与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使之崩解腐烂,再次散出,重复侵染。  相似文献   
29.
苎麻炭疽病初侵染源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苎麻炭(广且)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残体。此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特点:(1)病害的田间消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甚为密切,日均气温20~30℃和相对湿度大于80%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2)品种间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芦竹青和宜杂2号较抗病,宜苎1号较感病;(3)麻田施用尿素处理,炭疽病发生重于有机肥处理,并且发生的严重度与无机氮的施用量呈正相关,与钾肥无显著相关性;(4)水稻土和沙质壤土病情重于丘陵红壤土麻田;(5)低洼积水和连作均加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前 ,河南省郸城县发生的烟草病毒病 ,主要以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和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为主 ,而且发生严重。自 1 998年开始 ,烟草马铃薯 Y病毒病逐渐发生 ,并且日趋严重。1 998年的发病地块为 8% ,发病地块的烟株发病率 5%左右 ;1 999年发病地块为 1 5% ,发病地块的烟株发病率 2 2 %左右 ;2 0 0 0年发病地块为 30 % ,发病地块的烟株发病率 4 0 %左右 ,最高达 6 0 %以上。尽管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 ,但收效甚微 ,对烟草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预防此病害 ,我们对其发病、流行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探讨出一套比较有效的综合防治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