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运用灰色模糊多维综合评估烤烟新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模糊多维综合评估方法,对新引进的10个烤烟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RGH51综合性状优良,好于K326,主要表现在产量、产值、均价高和上等烟较多,赤星病发病较轻,值得推广;PVH08综合性状较好,优于K326,主要表现在产量、产值和均价较高,烟碱含量相对较低,K2O含量较高,南方根结线虫病发病轻,建议进入下一轮生产试验;PVH01、PVH02、PVH03、PVH05、PVH06和RGH12综合性状一般,与K326相当,建议分生态区明确品种特性;PVH09和RGH04为综合性状较差的品种,较K326差,须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2.
紫叶酢浆草又名紫蝴蝶,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15~30厘米.地下部分生长有小鳞茎。叶丛生.为掌状复叶.每个复叶由3片小叶组成.叶色为紫红色,部分品种中央还有深色或浅色蝴蝶形斑纹,叶片晚上会自动聚合收拢后下垂,  相似文献   
13.
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球根秋海棠微体快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培养基、大量元素和植物激素对球根秋海棠微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诱导外植体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以BA、NAA较为适宜 ;增殖培养时以MS + 6 BA(0 .8~ 1.2 )mg/L +NAA 0 .1mg/L +糖 3 0g/L +琼脂 7g/L为培养基 ,有利于提高球根秋海棠的分生倍数 ;而生根时以 1/2MS +IAA 0 .5mg/L +糖 2 0g/L +琼脂 7g/L为培养基 ,则有利于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14.
杜娥  张志国  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15-615,626
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对大花萱草穴Hemerocallismiddendorffii雪分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不仅能够增强大花萱草的分生能力,提前花期2~4d,而且可以提高其观赏价值;适宜的施肥量为N110.4kg/hm2,P2O592kg/hm2,K2O108kg/hm2。  相似文献   
15.
茶芽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芽枯病是浙江省茶树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为害春茶幼嫩芽叶,可使春茶减产约30%,而且品质下降。病原是一种叶点霉属真菌新种,学名为 Phyllostictagemmiphilae Chen et Hu sp.nov.。菌丝生长和器孢子萌芽的适温在20—27℃,8—10℃时能缓慢生长,29℃时生长受抑制。器孢子萌芽最适 pH 为5.40—6.80。在2%茶汤中器孢子萌芽率最高。病菌对氮源的利用力高,以丙氨酸和谷氨酸最适宜。碳源以果糖、棉子糖、蔗糖为最适宜。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树上老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越冬,器  相似文献   
16.
以白僵菌孢子粉为原药,硅藻土为主要载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筛选合适的润湿剂、分散剂等助剂配方比例,研制出性能优良的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确定配方为:白僵菌分生孢子粉20%; NNO7%; 农乳32082%; 拉开粉5%; 十二烷基硫酸钠2%; 硅藻土加齐至100%。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配方润湿时间<1min,悬浮率可达到75%以上,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可湿性粉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树木的次生生长决定着木材的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围绕着草本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木本模式植物杨树,对近年来有关维管组织形态建成的信号机制与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主要内容为:维管组织的功能与形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类型及基因表达特异性;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极性的有关关键基因;维管形成层干细胞的分化机制;维管组织发育中的激素调控网络.重点对比拟南芥和杨树这2种模式物种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以东方百合索蚌(Sorbonne)的鳞片为试材,采用Hoaglang与Amon 1938年提出的营养液配方Y1(N:P:K=15:1:6)和对照(CK)去离子水处理,研究了小子球分生、新根和新叶产生动态.结果表明,小子球分生大多在鳞片愈伤组织腹内侧1~2 mm处,呈线状规律排列,愈伤组织(伤口)与腹背产生较少,仅占1%左右;营养液和对照两种培养方法,子球的分化期都集中在破球扦插后的3~4周,以后子球的数量不再增加;营养液无土扦插较对照去离子水培养,子球产生高46.74%,差异极显著;新根的分化集中在破球前1~4周,但破球后的生长期内仍有新根产生;新根产生较对照高35.69%,差异极显著.营养液培养下,子球分生较新根早,而对照根的发生则先于小子球,但新叶产生较早,比对照提早2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蝴蝶兰原球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常规方法对蝴蝶兰原球茎结构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原球茎表面存在透明的根状纤毛。中间有分生区。顶端有生长点,在原球茎上部有气孔。在原球茎外层组织中存在成簇的“棒状结构”.是兰花原球茎所特有的。在部分原球茎细胞中存在真菌的菌丝,是与兰花共生的真菌。  相似文献   
20.
兰花圆斑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作者1989~1990年对兰花圆斑病的研究结果。该病菌初步鉴定为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Ito.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病菌主要侵染叶片,病斑呈圆形、半圆形,边缘黑褐色,中间淡褐色。发病严重时造成全叶枯死。病害发生期4~11月。病菌在黄豆粉蔗搪琼脂培养基中生长最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为25℃,适宜pH值为4~8,最适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6℃左右,最高为32℃,适宜温度为20~25℃,糖分可促进孢子萌发。接种试验表明,不论有伤或无伤接种,均能致病。室内抑菌测定结果:75%百菌清WP,50%代森锰锌WP,50%稻瘟酞WP,50%克菌丹WP各1000倍,均可100%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也可100%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