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6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3篇
  149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淮河流域是我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化其粮食生产格局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50个区县2006—2020年的粮食生产优势,并采用ESDA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水稻的优势区域多数为规模主导型,小麦、玉米的生产区域普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分布逐渐向淮河以北地区聚集,种植面积的减少使豆类部分优势区域变为劣势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水稻、小麦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情况较为稳定,玉米的高值聚集区分布由"双核心"变为"带状",而豆类恰好相反,两种作物呈"竞争"态势。此外,早期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与灌溉水平高度相关;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解释力逐年增强且成为决定性因素,表明粮食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有所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解释力处于低位状态且逐年减弱,反映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农户收入反而较低,粮食生产与农民可支配收入"脱钩"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82.
福建毛竹冬笋营养品质地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毛竹中心产区5个不同地域毛竹冬笋的总糖、脂肪、粗纤维、蛋白质、氨基酸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地域差异对毛竹冬笋的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龙岩冬笋总糖含量最高,顺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最高,武夷山冬笋的粗纤维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3.
在奶牛的繁殖工作中,发情鉴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发情鉴定不但可以判断奶牛发情是否正常,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判断奶牛的发情阶段,以便确定配种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奶牛的发情鉴定通常以外部观察法、试情法和直肠检查法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1阴道检查法应用阴道开张器插入奶牛阴道,检查其阴道粘膜的颜色、润滑度、子  相似文献   
84.
幼树靶标探测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针对果园对靶喷药中幼树靶标难以精准探测的难题,该文基于红外传感器设计了幼树靶标探测器,该探测器能同时探测喷药机两侧果树树干,根据用户设置的喷雾宽度和延迟距离等参数计算出靶标喷雾位置,并准确控制电磁阀开闭以进行对靶喷药。实验室试验表明,在传感器探测范围内探测距离和树干直径对探测器探测准确性几乎没有影响,速度对探测准确性有微小量影响,速度不大于1m/s时喷雾总宽度计算精度不小于96.1%。果园试验表明,行走速度不大于0.94m/s时,幼树靶标探测器能100%探测到树干并准确计算出喷雾位置和喷雾宽度。  相似文献   
85.
《干旱区研究》2021,38(5):1199-1206
地理探测器是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异性,并且定量分析其驱动因子的一种统计方法。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青藏高原24个站点的降水δ~(18)O年均值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藏高原降水δ~(18)O年均值的空间分异性,得出纬度、海拔、经度和降水量对青藏高原降水δ~(18)O年均值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分别为0.82、0.71、0.57和0.49,温度对青藏高原降水δ~(18)O年均值空间分异的解释力不显著;因子之间的共同作用增强了降水δ~(18)O年均值在空间上的分异性。讨论了青藏高原站点降水δ~(18)O年均值与纬度、经度、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均温之间的关系,并对降水δ~(18)O主控因子的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纬度对青藏高原降水δ~(18)O年均值、夏季均值和冬季均值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均为最强。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大湾区人为干扰因素的时空特征,为解决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衍生的一系列人地关系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1980—2018年人为干扰时空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人为干扰度空间分异的自然与社会驱动因素。[结果] ①湾区用地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但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近40 a增长了4.25倍。②近40 a湾区以中度人为干扰为主,但向重度和完全干扰发展;人为干扰总强度在较发达城市高,欠发达城市低;人为干扰平稳度以高度平稳为主,但不平稳区域在2010—2018年迅速扩张。③人为干扰总强度空间分布主要受夜间灯光指数、交通密度、年均温、高程和坡度影响;因子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湾区内部城市的人为干扰总强度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外围城市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驱动。[结论] 大湾区人为干扰呈扩张与升高趋势,在地形地貌限制下,人为活动强弱驱动干扰度以城市为中心和次中心向外扩展。  相似文献   
87.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是云南省景观生态建设和修复保护的重点区域,也是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主要的南北轴线,兼顾生态与经济两大建设性任务,如何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区域开发是区域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010年、2015年、2020年3个时间节点,计算得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其现状及演变情况;结合影响因素提出调控措施。结果表明:2010—2020年研究区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水平持续上升,高等级生态风险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其中,2010—2015年期间呈现两极化扩张趋势,高风险和低等级风险区域均有较大的面积增长,2015—2020年则表现为高等级风险区域面积持续性扩大,总体呈现出生态恶化趋势。自然因素决定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基本格局,但向高等级生态风险转移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提出实现研究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导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88.
为真实反映旅行者行为,优化自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以“两步路”中的旅行者活动标记点作为数据源,根据标记点集中程度界定的自然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时空分析工具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总结旅行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因子作为驱动指标,探究旅行者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旅行者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形成了27个旅行者活动热区。(2)旅行者年际分布处于集聚状态,最近邻指数呈现“U”型曲线形式,空间分布均比较集中,但热点区域年际变化明显,“单核心”集聚到“平行多核心”再到“双核心”“单核心”,说明该旅游目的地内部竞争格局处在变动中。(3)夏、秋2个季节旅行者活动集聚,旅行活动热区比较集中,但不同季节旅行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4)景点、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是旅行者活动空间分异性的决定因素,其中景点是主导因素。综上所述,以旅行者标记点为主的时空大数据能更细致的刻画自然旅游地的旅游者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9.
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研究松材线虫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河流和人类活动等因子间的关系,并利用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筛选出对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异影响最大的因子。结果表明:2022年休宁县松材线虫病的重灾区和中灾区主要集中在东临溪镇、榆村乡、山斗乡和海阳镇,部分中灾区分布于万安镇、商山镇、五城镇和源芳乡;休宁县松材线虫病主要分布在高程600 m以下、坡度5°~35°、距河流800 m以内、人类活动强度低的区域,疫情分布与坡向间的关系不明显;高程对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高,是影响休宁县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试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优化全域土地综合试点布局,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POI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网格维数法系统分析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体呈集聚分布状态;集聚过程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不断加强趋势,由嘉兴市、衢州市和台州市“三核心”变化为以嘉兴市、湖州市和绍兴市为核心的连片高密度区;2)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空间分布上概率不等,分形结构复杂,存在局部围绕平原地区集聚情况;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移动幅度逐渐变小;3)政策文件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GDP、地形起伏度和城镇化率是影响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试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浙江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