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3篇
  3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明确小麦秸秆还田后机插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进行了氮肥运筹对麦秸全量还田后水稻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肥力水平较差、栽插较迟的情况下,机插秧适宜的肥料运筹方式以基蘖肥:穗肥为7:3产量最高,为10356kg/hm~2;秸秆还田后,应适当增加基蘖肥用量,基蘖肥:穗肥以8:2产量最高,为10474.5kg/hm~2。  相似文献   
92.
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9种重金属Cd、Cu、Zn、Pb、Mn、Ni、As、Cr、Se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9种重金属的全量平均含量均已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重,Se的污染程度最轻;污灌区土壤以Cd元素的有效系数最高,Ni元素的有效系数最低.Zn、Pb、Cu以及Cd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逐渐减少,Cr、Ni、As以及Se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呈上下波动状态或几乎不变,而Mn元素则是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先略有减少而后骤升.Cu、Cd、Zn等3种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以及这3种元素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
全量麦革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是将麦草机械还田利用与机插稻技术相结合的稻作技术体系,2008年冈东镇进行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高产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笔者将其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以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区现行耕作制度下产生的2种不同剖面构型——"波浪型"和"平面型"导致的有效土量差异为背景,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装土量对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玉米根系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氮、全磷和全钾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即随装土量增加,苗期和成熟期玉米根系全量养分吸收量增加,并且全量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苗期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含量逐渐递减,苗期到抽雄期下降速率最快,而抽雄期以后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95.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生产技术是一项农田保育型轻简稻作新技术,从培育壮秧、秸秆还田、机械插秧、大田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这一技术的要点,以期指导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97.
逐年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浙北一处中产单季稻田连续开展4年(2013—2016)的田间试验。试验包含三个处理:CK:对照(无任何水稻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RS:水稻秸秆全量还田(8 t·hm~(-2)·a~(-1));RSB:全量水稻秸秆炭化还田(2.8 t·hm~(-2)·a~(-1))。收获期测定水稻株高、籽粒产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总碳(TC)、总氮(TN)、有效态营养元素P、K、Ca、Mg、Zn、Al、Fe和Mn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RSB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籽粒产量(P0.05),且增幅大于RS;RSB能明显提高土壤TC、TN、有效态P、K、Ca、Mg含量,降低过量有效态Al、Fe、Mn含量;RSB对土壤养分的提高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秸秆生物质炭间接增强了土壤C、N元素及速效养分的累积;RSB增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TC、TN、有效态K、Mg含量的提高以及有效态Al含量的降低。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持续增产增肥效果显著,是稻田生态系统极具潜力的秸秆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稻草全量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施入条件下,连续7年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SIF)、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F)、单施化肥(F)和不施肥(CK)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与SBF和F处理相比,SIF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均减少0.06 g/cm3,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平衡土壤水、气状况,而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与F处理相比,SIF处理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0.1个p H,土壤有机质增加0.83 g/kg,全氮和速效硅分别提高2.92%和42.19%,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固碳量和固碳速率均呈SIFFSBF的趋势,在固碳减排上稻草还田具有更大优势。[结论]该研究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和土壤合理培肥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示范区种植作物全生育期的跟踪记录、指导和服务,全面掌握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农业投入与产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实例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本文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免耕栽培的优势,并提出了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单种复合类型单元土壤全量元素空间变异的幅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属性变异性的幅度效应研究对土壤数字制图、土壤调查及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东乡县研究区域水田—中潴灰鳝泥田(土种)一种土地利用与土壤的复合类型单元,设定了8个土壤采样幅度研究区,并利用多层次嵌套布点方法在每个采样幅度区分别布设60个采样点,共采集337个样点的土壤表层(0~20cm)样品;运用多种函数拟合分析手段,揭示单种复合类型单元(水田—中潴灰鳝泥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随采样幅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均具有明显的幅度效应特征,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随采样幅度的拓展而逐渐增加,而增加趋势则逐渐变缓。不同土壤全量元素空间变异性体现出不同的幅度效应特征,土壤全氮、全磷变异系数(%)的幅度效应刻画函数为CV=b×Da(R20.87,p0.001),土壤全钾为CV=e(a/D+b)(R20.93,p0.001),D为幅度表征指标(km);不同土壤全量元素变异系数随采样幅度快速与缓慢变化的幅度分界点位置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基于复合类型单元的土壤多属性调查采样布点与分析策略需要统筹考虑。研究结果对于红壤丘陵区县域土壤调查样点合理布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