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7 毫秒
21.
中暑又称热应激。是犬由于长时间在高温或暑天烈日下暴晒、由于强烈的阳光辐射及高温作用,尤其是在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体温调节受阻或水盐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障碍所致的一种神经紊乱的疾病。  相似文献   
22.
晚粳新品种“嘉99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991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晚粳新品种,组合为武育粳7号/水晶1号(日本越光辐射育成)。2003年引入萧山区,经过两年的试种、试验和示范,表现十分突出,有推广种植的广阔前景。1.产量表现2003年在4个镇5个点进行小区比较试验,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615.3千克,居参试品种第一  相似文献   
23.
光辐射波长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用果实套有色薄膜的方法,研究了采前30—50天不同光辐射波长对苹果红星、红富士、国光品种果实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透明薄膜处理的果实与对照品质差异不显著外,绿色、红色、兰色、紫色薄膜处理均明显降低果实着色程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影响程度依次增加,以紫色处理果实品质最差,着色此对照低28.4%~75.8%,可溶性固形物低11.9%~16.7%。  相似文献   
24.
1 土窑洞的建造 窑址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良好、交通方便、临近果园的地方。窑顶土层厚度最好在5m以上。窑门向北为最好,其次向东,再次向西,向南最差。窑门向北,日光辐射小,又迎风,有利窑内通风降温,平均温度低,温差小。土窑洞的窑形结构很多,当前推广使用的有大平窑和母子窑两种。现以大平窑(亦称过渡间斜坡直筒式土窑洞)为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5.
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生理生态效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512-4不同株型的夏玉米品种,设置60 000 株/hm2和75 000株/hm2两个种植密度和50、60、70、80 cm等行距以及80+40 cm宽窄行5个行距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60 cm等行距处理下,群体光辐射分布较为合理,田间小气候的控制较为安全,有利于提高抗逆性,能够在不同的品种和密度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是目前黄淮海区夏玉米机械化生产较为适宜的播种行距。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播期对水稻群体光能截获量及干物质垂直分布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的3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品种还是播期,至齐穗期水稻群体各高度层的干物质积累量都表现出20cm以下>80cm以上>20~40cm>40~60cm>60~80cm;品种间表现为汕优63(V2)>两优293(V1)>扬稻6号(V3)。水稻群体消光系数(K)在同一播期的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汕优63(V2)>两优293(V1)>扬稻6号(V3),相同品种不同的播期之间表现出播期2(S2)>播期1(S1)>播期3(S3)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7.
1 榆林地区农业资源特点 1.1 光热、水资源充足,宜于玉米原原种生产 该区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594-2914h,总辐射量540.96K-606.06HJ/cm2·a,4-8月占到54%左右,属光辐射高值区.≥10℃的有效积温为2847.2-4127.9℃,无霜期134-169d.  相似文献   
28.
0引言 霍城县大西沟乡属于沿山逆温带,海拔813-1500m,年降雨量266.9mm,蒸发量155.6mm,历年平均气温8.7℃,最高气温38.7℃,7月份平均气温22.2℃。全年≥10℃的有效积温2672-3400℃,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859h,平均日照率为64%,太阳光辐射总量137-140卡/cm^2,土壤类型属灰钙土和黄灰土,质地为中壤,有机质含量达1.802%,碳酸钙含量达9.48%,PH8.46。整个区域水资源充沛。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摸索出一种适合霍城县大西沟乡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新型栽培模式一洋葱套种蓖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将这一种植方式在更广大范围内推广,现将具体栽培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9.
基于光辐射时滞效应的温室番茄蒸腾量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基于光辐射时滞效应的温室番茄蒸腾量模型并确定其应用参数。【方法】依据自动连续记录仪实际称重获得的番茄单株小时蒸腾量,分析番茄蒸腾与温室环境因子的时滞关系,构建基于光辐射时滞效应的温室番茄蒸腾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按照模型预测蒸腾量(ET),设置T1(1.0 ET)、T2(1.2 ET)、T3(1.4 ET)3个灌溉处理,研究其对番茄基质含水量、光合作用、叶片解剖结构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模型应用参数进行求证。【结果】晴天时,光辐射与番茄蒸腾量存在1 h的时滞关系,阴天时无时滞关系。考虑时滞效应有利于提升晴天蒸腾模型的精度,时滞模型标准误差与相对误差分别从无时滞模型的0.117 2 mm/h和31.00%降至0.088 5 mm/h和23.42%,纳什系数从0.72升至0.84。T3处理番茄的光合能力强于T1、T2处理;T2和T3处理番茄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番茄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T1,但与T2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水分利用效率因素认为,T2处理综合最优。【结论】晴天时光辐射时滞效应1 h的温室番茄蒸腾模型误差最小,精度最高;在番茄果实膨大期,模型灌溉参数为1.2。  相似文献   
30.
两种紫花苜蓿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皇后和敖汉苜蓿两种苜蓿的株高、草产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敖汉苜蓿的植株高度高于金皇后,但 产草量低于金皇后;有效光辐射极显著影响两种苜蓿的净光合速率。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