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5篇
  21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91.
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同时测定辣椒中溴虫氟苯双酰胺及其代谢物DM-8007和S(PFP-OH)-8007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及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净化样品以甲醇和0.2%甲酸水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并通过电喷雾正离子(ESI+)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及其两种代谢物在0.01~1 mg/kg范围内与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空白辣椒基质中添加溴虫氟苯双酰胺及其两种代谢物,在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90.8%~9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5.7%,定量限(LOQ)为0.01 mg/kg,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采用该方法监测了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在湖南、河南、浙江3个地点的消解动态,溴虫氟苯双酰胺在辣椒样品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3个地点的半衰期分别为7.7、4.7 d和2.8 d。  相似文献   
692.
文章旨在评估哺乳期犊牛饲喂程序对其后续繁殖性能及各阶段血浆代谢物浓度的影响。试验将体重接近的72头刚出生的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头。犊牛出生后3?d开始饲喂代乳料(200?g/L),T1和T2组犊牛在第3天每天饲喂3?L代乳料,之后逐渐增加饲喂量,在20?d时达到9?L/d,之后以9?L/d持续到90?d(T1组)和60?d(T2组),T3组犊牛在9~30?d时每天饲喂6?L代乳料,在31~70?d每天饲喂7?L代乳料。结果:T1和T2组90?d肉牛的代乳料摄入量较T3组显著提高14.62%和10.66%(P<0.05),而T2组300?d肉牛的体高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4.18%和3.75%(P<0.05)。T3组母牛的第一次授精时间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而T2和T3组母牛11~13月龄妊娠率及1次人工授精受孕率显著高于T1组(P<0.05)。T3组60?d牛血浆葡萄糖、磷浓度及180?d IGF-1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在60?d时,T2和T3组血浆胆固醇和钙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T1和T2组血浆非酯化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T3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后3?d的犊牛以最高7?L/d饲喂代乳料是最合适的饲喂程序,而以最高9?L/d饲喂代乳料会降低人工授精时母牛的受孕率。 [关键词]犊牛|饲喂程序|繁殖性能|代谢物  相似文献   
693.
为创制高甲基化儿茶素茶树新种质,以金萱和紫娟为亲本构建了一个F1代分离群体,并通过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群体内各单株的代谢物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群体中多数代谢物含量分布符合正态偏陡分布,变异系数在20%~30%,且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个体,并从中筛选出9份高甲基化儿茶素等富含功能成分的优异单株。同时,结果显示多数代谢物含量在秋季高于春季,且儿茶素总量随叶片紫化程度加深而减少。本研究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今后鉴定和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测定方法;对金萱×紫娟F1分离群体生化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也为今后高功能成分育种和通过正向遗传学发掘调控相关性状的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94.
695.
建立了一种简便、直接进样、非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6种强极性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环境水样经离心、过滤后,无需衍生,直接进样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 (100 mm × 2.1 mm,1.8 μm) 分离,以0.1%甲酸-5 μmol/L亚甲基二膦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下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 (R2) 均大于0.99,在10~200 μg/L添加水平下,6种化合物在环境水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100%之间,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3.6%~7.0%和4.3%~7.5%。方法定量限在0.5~10.0 μg/L之间。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个地区10份地表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6种化合物均未检出。该方法与衍生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为环境水中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强极性化合物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6.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和猪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1:从1 000头猪中挑选体重[(15.5±0.5) kg]相近的猪40头备用,将剩余的960头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平均分在2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分别放在2个栋舍中监测氨气浓度,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等)的试验饲粮。每个栋舍再随机挑选平均体重[(15.5±0.5) kg]接近的3栏猪(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观察猪腹泻情况。试验期30 d。试验2:将试验1中挑选出的40头猪在另一个栋舍中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猪只料重比、肠道菌群及代谢物进行研究。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和室内氨气浓度(P<0.05);添加复合益生菌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P<0.05);物种差异判别分析(LEfSe)发现,瘤胃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代谢组学KEGG通路富集...  相似文献   
697.
为了研究溶磷菌如何响应和应对缺磷,将难溶性磷转变成可溶性磷的机制。利用贵州多花木兰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菌株PD19-4,设置无磷(CK)、难溶性磷(UP)和可溶性磷(SP)3种磷元素条件下培养,并采用LC-MS/MS 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磷元素条件下培养产生的差异代谢物。经形态学鉴定、理化特性比较和16S rDNA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发现PD19-4与巴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etica)最相似,且同源性达99.65%。代谢组分析发现:(1)菌株代谢物共鉴定出253个。CU(CK∶UP)、CS(CK∶SP)和US(UP∶SP)中差异显著下调的代谢物有68、101和108个。代谢物中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和核苷酸类差异物最多;(2)与CK相比,UP和SP中共同上调较明显的代谢物有磷酸糖类D-甘露糖6-磷酸、D-木酮糖-5-磷酸和核酮糖-5-磷酸类物质,且仅在UP中最活跃的代谢物是D-葡萄糖-6-磷酸和2-脱氧核糖1-磷酸。与UP相比,CK和SP中有机酸类精氨基琥珀酸差异倍数较大且相反,分别为17.28 log2FC和-17.28 log2FC;(3)KEGG注释和富集,与SP相比,CK和UP都共同富集在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途径、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及ABC转运体通路。仅在US中富集的代谢通路有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综合以上,溶磷菌株从可溶性磷转到难溶性磷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同时增强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来提高溶磷性。  相似文献   
698.
肠道担负着重要的屏障功能,该屏障可以有效抵御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侵染。肠道的完整性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后生素是近年来益生菌领域研究的新生长点,是指能够对机体起到有效健康的灭活益生菌及其代谢物。文章综述了后生素与肠道屏障健康的关系及其对机体肠道屏障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99.
以饲用西瓜(Citrullus var. citroides)‘1555、947’、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W1-49、W1-60’、野生西瓜(Citrullus lanatus var. lanatus)‘W1-51’和栽培西瓜(Citrullus lanatus.)‘W1-1’为试材,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饲用西瓜、药西瓜、野生西瓜与栽培西瓜果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6份西瓜材料果肉中共鉴定出580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苯丙素、醇类、多酚、酚胺、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花青素、黄酮、黄酮醇、黄酮类、黄烷酮、醌类、生物碱、糖类、萜类、维生素及衍生物、酚酸、异黄酮、吲哚及衍生物、有机酸及衍生物、甾体和脂质等初次级代谢物质。可知,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黄酮、黄酮醇、有机酸及衍生物等差异代谢物可能与4种西瓜果肉颜色和风味等方面不同有关。研究分析西瓜属4种近缘种果肉差异代谢物,对合理利用和改良西瓜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0.
为探究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三七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林下三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和施用生物菌有机肥处理,通过扩增16S rDNA序列对两种处理下林下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OTU分析、菌群分析;运用UPLC-MS/MS技术分析林下三七的次生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1)施用适量生物菌有机肥有利于林下三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在门水平下,处理组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5.57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9.509%)、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12.267%)组成。在属水平下,处理组菌群主要包括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 10.185%)、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4.816%)、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5.133%)、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3.249%)。(2)对三七的次生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第一主成分明显分离,与三七根际土壤的结果相似;三七的酚酸类次生代谢产物有4种上调,29种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