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130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黄土低山丘陵区湿润锋运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人工降雨技术,对黄土低山丘陵区的湿润锋运动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各因素对湿润锋的正规方程解,可预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湿润锋,找出了影响湿润锋运动的主导因素,它们依次是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土地利用方式与坡度的匀互作用,通过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湿润锋的影响程度,湿润锋的下行深度与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呈相关,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湿润锋的下行深度也不一样,杨林土壤湿润锋的下行速率最快,其次是农田地和草地,最后是裸地和油松林土壤,为黄土低山丘陵区的综合治理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弃渣场土壤侵蚀规律,为该地区弃渣场的土壤侵蚀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搭建径流小区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降雨量同侵蚀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降雨强度同渣场产流时间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同径流含沙率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渣场表层较高的细砾石含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溅蚀与面蚀量,但在强降雨或持续降雨条件下会促进坡面沟蚀的发育;渣场侵蚀具有一定季节分布,非雨季时,渣场侵蚀以面蚀与轻微沟蚀为主,坡面主要发育为细沟与浅沟,侵蚀量较少;雨季时,渣场坡面浅沟迅速转化为切沟,泥沙流失严重。[结论]研究区渣场侵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渣场施工时应根据气候特征适当调配,主动避开雨季,并在雨季前完成渣场的水土保护设置;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抑制或减缓雨季沟蚀的发育是研究区渣场水土保持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53.
天山中部不同林龄天然云杉林地表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山中部不同林龄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Rupr.)Chen et Fu)地表土壤和林外草地土壤进行实验室人工降雨模拟渗透试验,初步探讨了天山云杉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结果表明:1)累积渗透量、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均呈幂指数相关关系.稳渗速率最高为近熟林1.91...  相似文献   
54.
紫色土渗透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用双环法和人工降雨分别对遂宁组紫色土的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1)双环法和人工降雨法测定的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分别为101mm/h和18mm/h,(2)雨强对土壤稳定入渗速率无显著影响;(3)翻耕对土壤稳定入渗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5.
美国有关覆盖作物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衣阿华大豆地中种植的燕麦、黑麦具有较强的减蚀作用。 1995~ 1997年 8月T C Kaspar等人在一块免耕的大豆地中种植了燕麦和黑麦 ,1996~ 1998年 4月在降雨强度为 12 5mm h的人工降雨后对该坡地的入渗、径流、细沟间侵蚀和细沟侵蚀进行了测定。为区分覆盖作物和车痕对土壤特性和入渗的影响 ,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覆盖作物种植前 ,在有无车痕的垄沟内进行了同样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1996年覆盖作物对入渗、侵蚀没有影响 ;1997年燕麦和黑麦都减少了细沟间侵蚀 ,但是在 1998年只有黑麦增加入渗 ,并且减少了细沟间侵蚀和径流。无车痕与有车痕的垄沟相比具有较少的细沟间侵蚀、径流和较大的入渗。 1997年和 1998年燕麦和黑麦都减少了细沟侵蚀 ,但车痕对细沟侵蚀的影响没有测定  相似文献   
56.
Tret.  RM 李玲 《麦类作物》1997,17(4):13-16
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Toluca田间试验站对分离和稳定品系进一步筛选和评估。这些品系是在澳大利亚植物育种研究所人工降雨条件下筛选出来的。田间评估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以确定筛选出的耐穗发品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该文用双环法和人工降雨方法分别对遂宁组紫色土的渗透性能做了研究,其结果表明:(1)双环法和人工降雨法测定的土壤稳定入渗透率分别为101mm/h和18mm/h,两者相差5.6倍,(2)雨强对土壤稳定入渗透率无显著影响。(3)翻耕对土壤稳定入渗透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8.
发展人工增雨 开发空中水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工增雨的理论是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所谓水分循环就是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热力的作用下,蒸发变为水汽,水汽被汽流带到空中,并从一处移送到另一处,在适当的条件下,水汽凝结成液体或固体:浃态,以雨雪或冰雹的形式降回到地球表面。降到地面的水,一部分下渗变为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江河汇归海洋,一部分流入湖泊及其他的河流。这些回到地球表面的水,又先后蒸发成水汽返回空中,在适当条件下,再凝结成雨雪、冰雹的形式降回地球表面,这种往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分循环。根据蒸发量和降水量总数相等的原理,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在  相似文献   
59.
蒋家沟部分滑坡是在老滑坡的基础上 ,经过后期条件改变如坡脚流水切割、降雨入渗激发而再次发生规模不等和形式不一的滑动。选择蒋家沟流域这一相对稳定的老滑坡体 ,通过人工降雨激发促使其二次滑动 ,观测滑坡滑移过程 ,分析描述实验过程中坡面出现的各种滑、溜、崩等现象 ,并进行部分有关的土力学实验 ,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可供进一步讨论的参数  相似文献   
60.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PAM用量及其与不同强化剂联用对紫色土坡面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施加4,8,16g/m2分子量600万、水解度20%的阴离子型PAM均能显著降低坡面径流量、总磷(TP)及颗粒态磷(PP)浓度,并显著增加壤中流体积。2次降雨中,PAM应用效果均与PAM用量有关。第1次降雨以8g/m2 PAM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径流量减少62.28%,TP减少80.71%,PP减少95.78%;第2次降雨以16g/m2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径流量减少53.28%,TP减少77.52%,PP减少98.40%。相比PAM单施,分别联用石膏和石灰石后,坡面径流量增加,TP和DP浓度均显著降低。第1次降雨以石膏联用效果更佳,其中TP减少83.91%,DP减少85.34%;第2次降雨2种强化剂效果相近,TP分别减少76.10%和75.28%,DP也分别减少78.17%和79.46%。可见,施用PAM和强化剂能够显著降低磷素流失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