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8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730篇
林业   1444篇
农学   787篇
基础科学   1337篇
  725篇
综合类   7341篇
农作物   601篇
水产渔业   425篇
畜牧兽医   3589篇
园艺   1015篇
植物保护   57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698篇
  2014年   1076篇
  2013年   865篇
  2012年   1151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911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1035篇
  2007年   980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761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寿光市供电公司某110 k V变电站电容开关保护动作跳闸,接通知后,公司变电检修专业人员及时对现场动作情况进行了勘察和询问,得知该站曾经进行过直流系统接地拉路和查找直流接地点工作,在对二次设备勘查情况发现:补偿电容器组一次设备无异常;电容器保护单元报"低电压保护动作";电容器组所在开关其余保护模块报"电压互感  相似文献   
182.
2014年7月上旬,淮安区一养殖户饲养的22日龄、2100只雏鸭发生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头颈歪曲、叫声嘶哑、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业主曾先后使用强力霉素、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未见疗效,已有251只病鸭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大肠杆菌与弓形虫混合感染。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松乱无光,两翅下垂,排灰白色稀粪,结膜苍白,眼睑凹陷,外型消瘦,全身呈脱水样,不能站立和走动,多卧地蹲伏,驱赶时病鸭表现出跛行,腿麻痹,后期出现  相似文献   
183.
从2010年冬天至今,在我国部分地区肉鸡群中流行一种以气管栓塞和肺坏死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日龄~30日龄之间,死亡率从5%~40%不等。该病在诊断上各地众说纷纭,本公司积极帮助饲养场查找病原,从送往公司检验的病料中发现禽流感H9病毒、传支病毒、大肠杆菌分离率比较高。该病使用清热败毒、通肾的中草药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使用普莱柯新支流和新支二联活疫苗联合免疫,能避免或减少疾病损失,加强鸡群管理也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4.
推进抗菌药减量投入是保障畜禽食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养殖户是兽药使用的微观决策主体,对养殖户用药行为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利于引导其减少使用抗菌药。本研究基于河南省281户肉牛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负二项回归分别对影响养殖户减抗化生产响应行为选择以及响应行为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响应行为选择看,养殖户年龄、教育年限、养殖其他牲畜、养殖年限、加入合作社、健康风险认知、政策认知、政府监管对养殖户选择减抗化生产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从响应行为强度看,教育年限、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养殖年限、是否加入合作社、健康风险认知、政策认知、政府监管、政府补贴对养殖户选择减抗化生产行为种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激励养殖户积极响应减抗化养殖,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养殖户规范精准用药、使用替抗品的内生动力,也应为养殖户减少抗菌药投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5.
<正>GIS(Gas-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是SF6全封闭式组合电器的简称,它是将变电站中除了变压器之外的所有一次设备,通过优化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积木式组合特征的有机整体。其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现有的GIS产品已经可以覆盖66~750 kV各电压等级的所有应用。GIS组合电器采用了SF6气体绝缘,其断路器的灭弧介质也进行了全封闭,因而具有体积小、噪音低、防污染和组合使用方便等特点,设备的安全性能、运行稳定性等都是其他敞开式电器无法相比的。同  相似文献   
186.
利用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以成熟的库车小白杏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一阶导数混合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因子数为4,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4 45,校正集标准偏差为0.215,预测集标准偏差为0.456时模型最佳。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杏的可溶性固形物含有具有可行性,可以为库车小白杏的无损检测提供重要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7.
【目的】研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杀菌技术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为DMDC应用于巨峰冰葡萄酒发酵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的浓缩葡萄浆醪中,分别添加250 mg/L DMDC和200 mg/L亚硫酸盐进行杀菌处理,比较2种杀菌处理方法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酒精度、pH、总酸、挥发酸、花色苷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处理前,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其对葡萄醪的微生物菌落总数无显著影响。与处理前相比,DMDC处理能降低葡萄醪的菌落总数、霉菌和乳酸菌菌落数,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使葡萄醪的酵母菌菌落数降低至检测限之下,而亚硫酸盐对酵母菌只有微弱的杀菌作用。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当糖质量浓度为350 g/L时,DMDC与亚硫酸盐处理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无差异显著。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DMDC处理的酒精度、pH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的花色苷质量浓度低于亚硫酸盐处理,但二者总酸质量浓度差异不大。在发酵前期,各处理组的挥发酸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后期,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和亚硫酸盐处理的挥发酸质量浓度均较高。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DMDC处理能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酒体颜色呈桃红色;亚硫酸盐处理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较差,酒体颜色呈紫红的宝石色。【结论】用250 mg/L DMDC对葡萄浆醪进行处理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控制发酵冰葡萄酒品质的杀菌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8.
研究采集宁夏区内各市县(固原、海原、同心、中卫、中宁、永宁、平罗)抽取玉米样品120批,用近红外分析仪扫描定标样品集获得玉米近红外光谱图,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并分别经过无预处理、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量转换、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转换结合去趋势校正(SNV+D)预处理光谱,获得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预测模型,分别是经过MC、SNV+D、SNV+D、SNV+D光谱预处理后效果最好。预测决定系数R2 p分别为0.951、0.976、0.728、0.897,相对分析误差RPD除粗脂肪为2.62外,其他均大于3的近红外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验证集验证后,并对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U检验,结果为差异不显著(P>0.05)。该近红外预测模型对玉米中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具有较佳预测效果,粗脂肪的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9.
分析了梨树二次开花的原因,论述了梨树二次开花的防控技术措施和原理,以期为广大果农、专业户科学管理果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0.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立克次氏体中猪附红细胞体(Eperytozoa)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造成血红球的改变,而容易被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血红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使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此病主要引起猪(特别是仔猪)高热、溶血性贫血、黄疸、消瘦、全身皮肤发红为主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