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138篇
  223篇
综合类   700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温光地离体大蒜鳞茎形成和内源激素变化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高琼  张学平 《园艺学报》1997,24(2):165-169
以徐州白蒜和太仓白蒜2个地方品种试管苗进行试管鳞茎增减结果表明,鳞茎形成需较高温条件的诱导,15℃下培养的试管苗转入20 ̄25℃高温下可形成鳞茎;4℃低温预处理促进鳞茎形成。对长日照的要求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徐州白蒜在8 ̄16h日长下均可形成鳞茎,晚熟品种太仓白蒜在8h短日下不形成鳞茎。鳞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ABA含量升高,iPA下降,IAA先剧烈升高,然后下降,GA先下降,然后升高。鳞茎开始形  相似文献   
83.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开花结荚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科学》1996,15(4):289-294
通过长日照(16h光/8h暗)和短日照(9h光/15h暗)相互转换处理,证明大豆品种“早12”为相对短日植物,9个短日就可完成其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过程。大豆感受光周期效应的株龄在真叶期。短日诱导处理不仅促进花序产生的速度及数量,还有利于荚的发育;长日处理的结果恰相反。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用16日龄自然感染暴发 IBD 的 AA 肉鸡群,采用 HI 试验β—微量法定期进行 ND 抗体监测,当 HI 滴度低于正常临界安全线时,对鸡群进行 ND 疫苗首免,定期监测 HI 抗体值,以其消长情况及鸡群 IBD 自然发病后的死亡率两项指标来综合判定 IBD 对 ND 疫苗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当肉鸡群中感染 IBD 病毒的日龄越大对 ND 的免疫抑制就越小,符合张学松的一日龄感染 IBD 的雏鸡其外周血液中 B 淋巴细胞的减少比3周龄时感染IBD 的严重得多的研究结论。当雏鸡 ND 免疫(特别是首免)的日龄与 IBD 感染日龄相隔较长时间(7天以上时),IBD 对 ND 的免疫抑制现象也很小,两者呈反比关系,这两点对于在 IBD 流行区的肉鸡制定 ND 免疫程序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86.
阿拉善查汗套海滩生态建设区最佳水文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沙漠区环境治理,水文地质环境是制约其它因素的关键。地下水位过高引起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过低则引起沙漠化。而正确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将成为查汗套海滩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本文提出地下水资源的允许开采量作为解决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很好的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7.
依T.D.Lysenko(1928)的春化理论及W.H.Garner和H.A.Allard(1924)的光周期学说,许多学者都把冬小麦列为低温长日作物(low-temperature and long-day pla-nt),即冬性小麦生长早期必经一段时间的低温春化,和在其后的生长中处于较长日照条  相似文献   
88.
西北内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调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成因与地下水水台升存在密切关系。土壤次生盐渍化 防治的根本措施是调控地下水位,本在分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临界深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用地下水动态临界深度。中以天山北麓平原灌区为例,根据多年来土壤改良试验成果,确定灌区地下水临界深度为:解冻始2.0-2.5m,春灌始2.5-3.0m,春灌头水末1.2-1.5m,夏灌末2.0-2.5m,冬灌始2.5-3.0m,冬灌末1.3-1.5m.  相似文献   
89.
光周期对浙北地区桑螟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螟对光周期的感应效应试验证明 ,桑螟进入越冬状态是由短期光照引起的兼性滞育 ,3、4龄虫期是光感应的重要阶段 ,完全滞育与非滞育 ,只有在一定的连续光照条件下才产生 ;在温度 2 4 6℃时桑螟的临界光周期时数为 13h 40min ,浙江省湖州地区桑螟的临界日长日期为 9月 5日。初步探明湖州地区 (30°5 3′)第 4代桑螟发生分化而形成局部世代及世代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