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19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我县试验千斤塘的要求,鱼蚌混养鱼珠结合,三角帆蚌养殖周期2年,产鱼500kg左右,产珍珠2—3kg。按现在市场价计算,亩总产值4500元左右,纯利3000元左右,年亩均利润1500元以上,比单一养鱼亩增效益500元以上。我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510亩水面,1992年鱼珠混养192亩,成鱼亩产506kg,  相似文献   
72.
孟枋  叶荫云 《畜牧与兽医》1992,24(4):151-153
<正> 三角帆蚌瘟病的病原.属一种病毒(据有关报道系嵌砂样病毒).为了防治三角帆蚌瘟病,我们自1986年始对本省三个地区的疫点进行了调查和试验观察,本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尤以春夏之交和秋末死亡较高,在死亡蚌中;又以育珠手术蚌最多,我们收集了三个地区部分蚌瘟带毒组织,进行人工感染、继代和保存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3.
淡水产的珍珠,是由河蚌外套膜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珍珠的用途较多,一般人们用它来制做工艺品,或者做中药材。 1983年春季,我们曾用不同年龄(即2、4、6龄)的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做人工育珠试验。经试验后发现,不同年龄的三角帆蚌所形成的珍珠,在形态等方面出现了差异。但这仅仅是从珍珠的外表面所见到的差别。至于在珍珠内部,在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上是否也有差异,这乃是作者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问题。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4.
库湾育蚌试验报告万云辉,陆晓鸿(江西省万年县水产局335500)江西万年县养蚌珍珠有20多年的历史,过去小蚌培育惯于采用泥池、水泥沟、网箱等形式,但都成本较高。为了探索育蚌的新路子,1993年大东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台商合资企业)开始利用库湾育蚌试...  相似文献   
75.
郑永年 《淡水渔业》1980,(5):5-6,F003
<正> 珍珠的养殖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采用褶纹冠蚌养殖“佛像珍珠”(一种附壳珠),这是世界上有关珍珠养殖的最早记载。大型像形珠的培育就是利用这一养殖原理试验成功的。本大队于1972年从事淡水无核珠的养殖,1976年开始用各种浮雕培育大型像形珠。目前,试验已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6.
严清华 《内陆水产》1993,(12):18-19
1990年以来,湖南省科委将《山区水域珍珠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列入重点科研项目,将湖区未发病区亲本蚌移植到石门山区水域中驯养繁殖、插片育珠,经过3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仅1993年就繁育幼蚌110余万只,现就其繁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7.
淡水育珠蚌传染病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8.
万年县珍珠养殖有近20年的历史,过去由于受蚌种和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珍珠生产很不景气,自1979年人工繁殖三角帆蚌的成功,给珍珠养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珍珠生产走上了正常轨道。1986年以来湖云塘珍珠养殖取得了亩产值5000元以上,亩利税4000余元的最佳效益,使人们得到了启迪,开阔了视野。县委、县政府就本县水产资源和技术力量的优势,制定了“八五”水产发展规划,要求在“八五”期间在大力提高养鱼单产的同时,发展万亩珍珠养殖,实行鱼蚌混养。“八五”期末实现年产珍珠15吨,鱼类3000吨,较1990年分别增长25倍和46.34%。现就发展珍珠养值的前景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水产科技情报》1973,(8):2-8,31
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的大好形势下,河蚌育珠生产如雨后春笋般普及祖国各地,我国珍珠产量迅速上升,它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随着河蚌育珠生产的蓬勃发展,天然蚌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工育珠的需要,尤其是培育珍珠的优良品种——三角帆蚌的资源更显缺乏,在某些产区已严重影响珍珠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增殖蚌源,特别是要进行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散布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  相似文献   
80.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才能达到10厘米左右,方能作育珠蚌用,接种后三年才能收珠,整个周期共需六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