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54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1449篇
林业   1286篇
农学   2498篇
基础科学   1526篇
  760篇
综合类   14510篇
农作物   1939篇
水产渔业   1192篇
畜牧兽医   10151篇
园艺   1351篇
植物保护   494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815篇
  2021年   847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790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836篇
  2015年   1105篇
  2014年   1774篇
  2013年   1581篇
  2012年   2189篇
  2011年   2269篇
  2010年   1851篇
  2009年   1964篇
  2008年   2107篇
  2007年   1840篇
  2006年   1726篇
  2005年   1758篇
  2004年   1256篇
  2003年   1238篇
  2002年   972篇
  2001年   952篇
  2000年   634篇
  1999年   516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596篇
  1996年   506篇
  1995年   449篇
  1994年   429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19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9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我市1984年发生鸭病毒性肝炎。据当年1050群雏鸭疫情调查,自然发病群占37%,死亡率介于13—89.5%之间,平均死亡率为50.1%,此后连年流行不止,极大地危害了养鸭业。  相似文献   
82.
83.
三交种定期换种,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宁夏贺兰县畜牧局(750200)钱秀梅笔者于1986~1989年4次引种进行三交种轮回换王,淘汰劣种蜂王,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1.1供试种蜂王:分别由山东试验种蜂场、北...  相似文献   
84.
单克隆抗体捕捉法ELISA检测DHV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HV单克隆抗体包被反应板,以粗提病毒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测DHV抗体的单抗捕捉法ELISA,经与间接ELISA作平行试验,二者检测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85.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中籼3037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7.
<正> 三疣梭子蟹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深受人们喜受,经济价值也较高,是目前虾池养殖的主要对象。但是传统的养殖方式不能克服梭子蟹同类相残的生产难题,也不能防止梭子蟹残杀同池对虾、蛤类等混养品种,因而造成池养产量、效益较低。1999年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  相似文献   
88.
忻城县古蓬镇凌头水库位于忻城县南面,处于忻上(忻城—上林)、忻金(忻城—金钗)公路交叉的周安圩西边约一公里处。水库总库容75万米~3,有效库容45方米~3,水面面积为150亩,灌溉面积二千多亩。该库于1992年4月起由该镇畜牧水产站  相似文献   
89.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都有很高的易感性。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减少 ,体温升高至 4 3℃以上 ,饮欲增加 ,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怕光、流泪、眼睑水肿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2 病理变化 病鸭口腔有假膜覆盖 ,刮落后即露出鲜红色、外形不规则的出血浅溃疡。食道粘膜表面覆盖斑块状或条索状灰黄色假膜。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 ,泄殖腔粘膜表面覆盖棕褐色坏死痂皮 ,散布出血斑点。肝脏表面有小米粒状灰白色坏死斑点。3 防制措施 注射鸭瘟弱毒疫苗 :7日龄雏鸭首免 …  相似文献   
90.
从土耳其野生大麦(Hordeum vulgare ssp.spontaneum)中衍生的第三代回交系(Bq)即BC系240的F2后代在某种意义上分离出了对褐斑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的抗性。这说明存在有单一的显性抗性基因。用AFIP标记开发出了与该抗性基因连锁的两个SCAR标记。用SCAR标记对二体和双端体小麦-大麦添加系的筛选证实。褐斑病抗性基因位于大麦染色体3H的着丝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