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81篇
  174篇
综合类   552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从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DNA损伤的抑制,MDA、SOD含量等方面对桑黄(Phellinus sp.)抗氧化研究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2.
测定珍稀濒危植物贵州苏铁植株,构建不同组织和器官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分析矿质营养在体内分布特征及其相关特性,以及结合生长环境土壤特性分析贵州苏铁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以及土壤环境供给之间的关系,研究珍稀濒危植物贵州苏铁植株矿质营养含量及与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为贵州苏铁栽培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植株体内N、P元素含量变化较大,4a生植株体内比1 a生积累更多Fe、Mn、Zn、Ga、Mg元素,小孢子叶Zn含量最高,大孢子叶Mn含量最高,雄性叶元素含量高于雌性叶.表明贵州苏铁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殖生长需要大量种类和数量的矿质营养物质,同时也证明了营养生长物质服务于生殖生长.在栽培生产中除了选择栽培基质与原生地大致相同满足植株的营养生长外,还更应注重在生殖时期对矿质营养的补给,满足植物生殖生长对矿质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73.
三峡水库消落带几种草本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草本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为三峡消落带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峡腹地石宝镇消落带选取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eoides)三种人工恢复草本和自然恢复草本,利用WinRhizo Pro.2009c根系分析系统研究其根系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结果]4种草本类型的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根长密度、根直径(除自然杂草外)、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尖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减小;除根径外,在整个土层剖面中(0—25cm),3种人工草本的根系指标都要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杂草。[结论]4种草本根系发达,对消落带水淹胁迫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选取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聂家庄农业生态系统为典型研究对象,从分析系统能物流数量特征入手,对资源转化效率和资源持续支持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剖析系统结构功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5.
Twenty-one soil profiles were described, analysed and classified in a salt marsh dune system in SE Spain. Sites for sampling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micro-topographical positions and vegetation types. The pedons showed an A–C type profile. Most of the profiles at summit positions had a microbiotical crust in the upper centimetres, formed by fungal mycelia that contribute to agglutination of sand particles. In two soils, a buried Ab horizon could be identified. Soils at inter-dune depressions showed redoximorphic features with diffuse boundaries, therefore indicating the actual activity of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es. The presence of remains of Posidonia oceanica buried in many of the profiles indicates both a progressive regression of the shoreline and the accretion of the dune system. Sand grain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size fraction (generally higher than 65%). Salinity strongly increased at the depressions, with Cl, SO42−, Na+ and Mg2+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ions. The microtopographical position at the dune had more influence on the vegetation cover and the soil type than did the distance to the shoreline. Most of the profiles at summit sites were colonised by trees (Pinus halepensis and Juniperus phoenicea subsp. turbinata), shrubs (Pistacea lentiscus, Rhamnus lycioides), thyme-brushwoods (Crucianella maritima, Teucrium dunense) or grasses (Ammophila arenaria), and they were classified as Arenosols or Torripsammens. The slopes of the depressions were dominated by Schoenus nigricans, living on Gleysols or Halaquepts and Aquisalids, or Limonium cossonianum, living on Solonchaks or Aquisalids. Juncus maritimus occupied footslope or bottom positions of the depressions, growing on Solonchaks or Aquisalids and Gleysols or Halaquepts. The succulent halophytes Arthrocnemum macrostachyum and Sarcocornia fruticosa were typical species at bottom positions, living on Solonchaks and Fluvisols or Aquisalids. In two of the profiles at interdune depressions a petrocalcic horizon appeared.  相似文献   
76.
贵州西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退耕弃荒地土壤氮素变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以贵州西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退耕弃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自然因素相对一致的条件下,根据退耕年限的不同和有无梯化过程,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全氮及氮素形态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各形态氮素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根据此结论,并结合该区域性水热同期的先天条件,认为在贵州西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氮素肥力的自然修复是存在可能的。  相似文献   
77.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柑橘冠层施药沉积量分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农作物冠层施药沉积量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低、网络模型参数量大且运算速度慢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SPP-Net-Inception-v4模型。该模型通过构建稀疏网络结构平衡各个模型子网间的计算量,利用3个Inception模块生成施药沉积量在柑橘冠层热红外图像的稠密有效特征数据;在模型的卷积层与全连接层间创新性接入空间金字塔池化网络(Spatial Pyramid Pooling Network, SPP-Net),进行一次历遍提取热红外图像特征信息,再通过空间池化操作融合3种池化方式提取的多尺度特征,实现柑橘冠层热红外图像施药沉积量表现特征的提取与融合。搭建多环境因素自主控制试验环境,模拟无人机低空采集柑橘冠层热红外图像,应用3个分类模型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PP-Net-Inception-v4模型与Inception-v4和ResNet-152两种模型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1.58%和3.26%,模型大小分别降低13%和24%,表明SPP-Net-Inception-v4模型在降低模型规模的基础上,提高了柑橘树冠层施药沉积量分类的准确率,可为精准农业航空中无人机植保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5a后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性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1)从流动沙地恢复到固定沙地,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地下根量和地表枯落物残留量均趋于增大。β多样性测度值表明,在半流动沙地恢复到半固定沙地阶段,植物种周转速率大,群落结构变化明显。(2)在退化沙质草地的自然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的结构性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相应提高。(3)相关分析显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植物特征值之间存有密切的相关性(R2=0.33~0.84,P<0.01,n=20),表明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实质上是土壤—植物系统协同演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关键恢复期滞后于土壤环境的关键恢复期。  相似文献   
79.
阐述MicroRNA(miRNA)数字特征在计算识别中的发展及应用,总结相关数字特征在miRNA基因及靶基因预测中的作用。miRNA数字特征是计算识别物种新miRNA基因的工具,从首个miRNA基因被发现以来,数字特征研究由最初的miRNA序列特征和二级结构特征到现在常用的热力学特征、熵特征和拓扑特征等,均被广泛应用于新miRNA基因鉴别和靶基因辨识。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广泛应用,miRNA数字特征在miRNA生源论探讨、基因和靶基因识别、生物合成途径发掘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提出将数字特征应用于靶基因功能的归属判别、生物进化等研究领域,为miRNA数字特征在其他研究领域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讨乌腺金丝桃(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的显微特征,采用显微鉴定方法对乌腺金丝桃茎、叶横切面及全草粉末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表明,乌腺金丝桃茎横切面维管束为外韧型;叶为异面叶,栅栏细胞一列;全草粉末石细胞众多;导管为螺纹、具缘纹孔,少为网纹;花粉粒长球形;气孔为不定式或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