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6篇
  114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corrosion of the steel bar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bar is uniformly corroded. The actual measurement in projects proved that most of the reinforcement bar is in non uniform corrosion state. Based on electrochemical principles of metal corros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 corrosion course of the bar in concrete structur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contour line of reinforcement bar due to non uniform corrosion is established, through deducing the speed of corrosion and theoretical corrosion penetration and volume changes due to corrosion of reinforcement in general air at different position and different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model is verifi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relative references and measured data.  相似文献   
42.
为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水分利用率,选用多年生作物苜蓿及小麦、鹰嘴豆、马铃薯 等一年生作物作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带状系统研究了各种种植方式和耕作方式对作物生长、土壤水分、WUE及 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保持水分的能力依次为: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T);(2)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防止土壤侵蚀能力,依次为:NTS>NT>T;(3)免耕+秸秆覆盖和免耕方式与传统耕作相比, 均能提高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和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侵蚀量。从不同处理保持水土效应来看,从优 至劣的顺序为NTSPL>TPL>NTSCL>TCL>NTSWL>TWL。由此可见,免耕秸秆覆盖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粮草豆隔带种植,结合保护性耕作措施不但具有蓄水保土,减免侵蚀的生态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宜结合生产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3.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沧州地区第III含水层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发展演化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直线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急剧扩张阶段和逐渐恢复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内漏斗的形态和演化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各阶段影响漏斗演变特征的主导因素。同时指出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环境响应,提出了应对水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横垄耕作的面源污染截留效应,选取吉林省长春市莫家沟小流域横垄耕作坡耕地为研究区,应用210Pbex核素示踪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 268 t/(km2.a),吸附态氮、磷流失负荷分别为4 889、2 022 kg/a;运用RU-SLE2.0模型,模拟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顺坡耕作土壤侵蚀模数约为6 200 t/(km2.a)。对比结果表明:横垄耕作较顺坡耕作可减少约63%的土壤流失量及随土壤流失的吸附态氮磷负荷。  相似文献   
45.
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实时数据融合算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针对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系统的数据融合要求,提出一种多传感器实时数据融合算法。首先在节点上对各传感器数据序列进行一致性检测和三次指数平滑,然后将平滑后的数据发送到路由器或网关,基于文中提出的无需指数运算的新型支持度函数进行幂均方融合。在江苏农博园现代农业馆玻璃温室中进行了实地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三次指数平滑能够明显减少数据波动;新型支持度函数的幂均方融合精度与高斯型支持度函数相比无显著差异,算法运算时间缩短83.6%,并且融合效果优于算术平均法。  相似文献   
46.
苕溪流域茶园不同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讨苕溪流域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特征,于2010年5-10月对等高种植和顺坡种植2种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水样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径流水样中的氮磷元素各指标的含量、形态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氮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6月底或7月初,茶园径流中磷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底、7月初或9月初。在整个监测时期内,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总氮、硝氮、铵氮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茶园低8.54%~43.01%,4.05%~46.70%,5.92%~33.19%,但2种种植模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等高种植茶园径流水中总磷、可溶态总磷、颗粒态磷的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低8.51%~31.07%,0.39%~17.91%,8.45%~36.86%,2种种植模式之间径流水中总磷、颗粒态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态磷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硝态氮均为茶园氮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则是茶园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总的来说,等高种植模式能有效地截留茶园氮磷营养元素,防止其随地表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47.
利用宿迁市船行灌区实测数据率定衰减指数平滑模型的参数,研究了衰减指数平滑模型在蔬菜大棚墒情预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与霍尔特双参数模型相比,衰减指数平滑模型改善了预报效果,用于蔬菜大棚墒情预报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8.
基于脊腹线波动的猪呼吸急促症状视频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预警呼吸急促症状的病猪时,人工连续监控方式存在效率低下问题,为实现自动预警,通过机器视觉方法,捕获猪的脊腹线轮廓,证实自动计算的脊腹线起伏频数和人工计算频数强相关性。通过6个训练有素的人,对10头含有或无呼吸急促症状的猪打分(5分制),并拍摄分辨率为320像素×240像素、猪自由站立在视频窗口中的侧视视频。在Matlab仿真平台,采用图像灰度化、背景减法、脊腹线段提取、脊腹线波动描述子计算后,自动捕获的波动频数和人工计算的相比较,所有测量值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47,猪和视频窗口面积比在0.35~0.75之间时,脊腹线波动识别精度高于85%,且其波动频率与猪的人工呼吸急促症状估分值呈线性正相关。视觉技术用于呼吸急促的病猪预警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区域地下水位插值的整体-局部组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趋势面分析法进行空间插值时估值趋势面光滑,对局部数据起伏较大的区域插值精度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基于非平稳地下水位数据,在用趋势面分析法进行空间插值的基础上,运用Yamamoto提出的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对区域残差进行了空间插值。将趋势面分析法的估计值与残差估计值相加,得到区域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整体与局部结合的组合插值方法,地下水位插值的结果比趋势面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在保证全局最优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估值趋势面光滑、局部插值精度低的问题,更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0.
本文提出用等高沟坡结合覆盖作物的斜坡种植经营果园的新技术,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抑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降低经营成本且便于机械化作业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