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39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 processes of solar radiation and sap flow, sap flow velocity (SFV)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and Pinus tabulaeformis, effective solar radiation (ESR)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synchronously monitored for one year in the Beijing Western Mountains by using a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TDP) system and a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anges in diurnal characteristics of ESR and sap flow in sunny days during three seasons. Starting times of sap flow occurred generally 1.5–3 hours later than those of solar radiation and there were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Platycladus orientalis and Pinus tabulaeformis. But peak times and stopping times of sap flow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large contrasts in ESR. The duration of sap flow showed clear differences among the seasons owing to the variable rhythms of climate factors in Beijing. Fluctuation amplitude in the duration of sap flow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the autumn but changed greatly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Changes in diurnal sap flow velocity of both Platycladus orientalis and Pinus tabu-laeformis were about 0–3 hours later than those of ESR but with the same configuration. The start of sap flow was mainly induced by the sudden intensification of ESR (sunrise effect). Seasonal models of SFV indicated that a cubic equation had the best fit. It was more practical to simulate seasonal water consumption models of trees with ESR. In further investigations, these models should be optimized.  相似文献   
12.
呼包高速公路上栽植侧柏,其成活受水分和栽植埋深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表明:在排除苗木质量问题、解决水分等因素影响外,苗木栽植埋深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呼包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侧柏栽植成活的适宜深度为0~10 cm。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侧柏自然分布区范围内23个种源在甘肃两个试验点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幼林期的生长量、结实期及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种源与立地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种源的高生长与年龄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源的生长量基本趋于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生长逐渐〔漫的规律。根据种源生长速度、适应性和形态特征等性状的变异表明:西北部种源适应性强,生长慢,侧枚密生,树形美观,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和城市绿化;东、南部种源生长快,树冠较窄,主干明显,宜营造用材林。  相似文献   
14.
在太行山石质山区采用不同规格容器袋进行侧柏育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份采用1年生大田裸根苗移栽到13cm×2 0cm的大规格容器内培育10 0~110天后,在7~8月份雨季上山造林,保存率比小规格播种容器(6. 4cm×15cm)苗提高10 %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分析方法进行了沙棘与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的水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内年均降水量较林外减少了20.1%;林内月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以夏、秋、春、冬依次递减;年均气温比纯林内低0.1℃,相对湿度高4.5%;乔木层年均截留量较纯林提高了56.6%,灌木层提高了395.7%;年均地表径流量105.8 L,径流摸数为10.58 m3·km-2·a-1,纯林分别为1 349.05 L和134.9 m3·km-2·a-1,土壤侵蚀模数为0.65 t·hm-2·a-1,纯林为9.2 t·hm-2·a-1;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增加了200%;平均容水量为自身质量的3.1倍;土壤密度和土粒密度分别减少了6.3%和17.7%,含水量、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了6.1 %、13.9%、20.3%.不同土层土壤密度和土粒密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孔隙度和通气度表层较高,向下逐渐减少;底层、中层和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3.3%、38.6%和32.6%;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较纯林平均高11.0%、9.8%、10.5%,较荒地高36.0%、16.0%、25.6%;储水量和0~40 cm储水量分别较纯林和荒地提高了12.4%、22.7%,排水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16.
在渭南市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了侧柏不同苗木类型、不同苗龄的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干旱沟壑区造林宜选用定植培育1a、苗高0.8~1.0m的侧柏容器苗,较裸根苗可提高成活率37.3个百分点;选用定植培育2a、苗高1.8~2.0m的侧柏苗,要带直径和高度不小于20cm的土球,较不带土球苗提高成活率40个百分点;栽后截除苗木顶梢和茎干枝叶的一部分,较不截可提高栽植成活率26.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以3个不同年龄段的侧柏茎段为外植体,探讨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量元素对侧柏茎段培养快繁的影响,研究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并分析年龄对培养各阶段的影响,进而建立了黄帝手植柏克隆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年龄段的侧柏茎段消毒效果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提升,黄帝手植柏最佳升汞消毒时间为8 min;各年龄段的侧柏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启动率均大于90%,选择MS+0.1 mg·L-1 NAA+0.1 mg·L-1 6-BA作为黄帝手植柏适宜启动培养基,启动率可达100%;50 a侧柏适宜在较高激素浓度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800、3 000 a侧柏适宜在中等激素水平的培养基上培养,黄帝手植柏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2 mg·L-1 6-BA,30 d增殖系数为2.52;随着侧柏年龄增大,茎段生根更加困难,800、3 000 a侧柏在培养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上有较好的生根效果,黄帝手植柏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黄帝手植柏茎段培养技术体系,为黄帝手植柏的克隆和种质资源保存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病变的中国对虾溞状幼体组织学切片观察发现,病虾的肠粘膜、肌肉、神经索、心脏等组织器官普遍坏死。明显的特征是,角质层皮下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巨大嗜伊红染料的包涵体。故推论此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亲虾的能量代谢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周洪琪 《水产学报》1990,14(2):114-119
本试验测定了中国对虾亲虾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氨氮排泄率,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商、氧氮比、能源的化学本质及其消耗量之比。结果表明,体重为85.1±14.8克的亲虾,在水温19~22℃时的耗氧率为0.25±0.08毫克/克·小时,二氧化碳排出率为0.28±0.09毫克/克·小时,氨氮排泄率为8.86±3.53微克/克·小时;亲虾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混台物为能源,其中以蛋白质为主,脂肪次之,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最少;亲虾的耗氧率(Y)与体重(W)呈负相关,Y=1.89W~(-1.3),而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则相反,性腺发育好的亲虾代谢率高,性腺发育差的亲虾代谢率低。  相似文献   
20.
以20个县291个侧柏人工林标准地数据作为编表材料,从7个数学模型中选定理查德(Richards)式H=11.455 1-e-0.025()A 1.286作为导向曲线,基准年龄为40年,指数级距为1m,运用相对优势高法导出立地指数表。拟合显著性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表明:所编地位指数表精度较高,可用于山东省侧柏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