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46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36篇
  156篇
综合类   284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在分析有关活塞裙部纵向型线拟合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 BP网络拟合的方法 ;应用实例拟合结果表明 :基于 BP网络的拟合方法适用性广 ,且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52.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连作种植作为烟草的主要栽培方式,具有节省劳力、劳作时间、生产成本等优势,但烟草长期采用连作会导致土传病虫害增多、杂草群落较为单一、土壤肥力和微量元素下降等诸多问题,降低了烤烟产量和烟叶品质;加上烟草连作中烟叶采收后,农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加重了烟粮争地的矛盾,导致烟农收入减少。针对烟草连作栽培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烟草-水稻”轮作耦合养鸡养鱼的综合种植与养殖模式。该模式在烤烟采收后,将水稻直接种植在烟垄的两侧,实现烟垄免耕,节省了水稻生产成本。水稻种植后,垄肩保持湿润无水,便于鸡捕食等活动,垄沟灌水便于水稻生长和养鱼,通过鸡鱼在稻田活动可防控田间病虫草害,鸡鱼粪便可培肥土壤,利于降低农药和肥料用量,进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产出优质的稻米、鸡和鱼等农产品,显著提高稻作经济效益,并实现烟田土壤改良和烟农收入增加的双重目标。本文结合“烟草-水稻”轮作耦合养鸡养鱼的具体实施情况,论述了该模式的技术要点、综合效益和发展展望等,以期为“烟草-水稻”轮作下开展养殖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53.
在对2006—2019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时序与组成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分析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EKC模型原理结合岭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并运用Python3软件拟合三次函数对合肥市农业碳排放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谷物种植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农业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主要有弱脱钩、扩张连续、强负脱钩与强脱钩四种类型,其中主要以弱脱钩为主,且现阶段有向强脱钩发展的趋势;未来10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逐年下降。总体表明,合肥市低碳农业发展良好,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4.
为获得筑埂作业时土壤对其关键部件镇压筑埂装置的作用力,以1DSZ-350型悬挂式水田单侧旋耕镇压修筑埂机筑埂装置为研究载体,采用应变传感器设计了镇压筑埂装置动力学参数测试系统,并搭建动力学测试试验台。对镇压筑埂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测试,以镇压筑埂装置前进速度和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田埂成型过程中土壤对弹性羽片作用力和田埂坚实度为性能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获得弹性羽片受土壤作用力、田埂坚实度与镇压筑埂装置前进速度、转速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镇压筑埂装置转速一定时,随着机具前进速度的增加,土壤对弹性羽片作用力平均值增大,田埂坚实度减小,变化范围分别为:2 838.1~5 695.2 N和2 250~1 680 kPa;当机具前进速度一定时,随着镇压筑埂装置转速的增加,土壤对弹性羽片的作用力平均值与所筑田埂坚实度均增大,变化范围分别为:3 203.8~5 990.3 N和1 460~2 180 kPa。经试验验证,工作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符合实际要求,为类似结构装置的相关参数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5.
针对农业机器人的核心传动部件旋转矢量(rotate vector,RV)减速器的故障特征提取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图像脊线提取与改进稀疏分量分析相结合的RV减速器复合故障盲提取方法。首先利用提出的时频图像脊线提取(ridge extraction from time-frequency images,RETF)方法同步截取机械臂恒速时段的观测振动信号,然后利用提出的sinC函数改进形态滤波(sinC-morphological filtering,SMF)算法、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 clustering,DPC)算法和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相结合的盲源分离方法(SMF-DPC-OMP)实现平稳信号复合故障的分离提取。以sinC函数作为新的结构元素构造平均组合形态滤波器,对恒速时段的振动信号进行形态滤波处理,以提升信号的冲击特性以及稀疏性;利用DPC估计稀疏信号的混合矩阵,进而构建传感矩阵,并结合OMP在频域完成分离源信号重构,最后对重构的时域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完成故障识别。试验台采集的RV减速器的太阳轮和行星轮磨损复合故障信号的分析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有效实现RV减速器复合故障的盲分离。RETE算法能够在变转速工况导致时频图较为模糊的情况下,识别出RV减速器的运动状态;SMF-DPC-OMP算法能够在故障源数目未知的情况下,有效完成复合故障的盲分离。与已有方法相比,SMF-DPC-OMP方法能够节省约75%的时间成本,频谱更为简洁,能够抑制精细侧频和干扰分量,适用于关节型农业机器人RV减速器复合故障盲分离,对生产实际中的故障特征提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6.
为了探讨高垄栽培技术防风阻沙效果,对高垄栽培下的马铃薯耕地的上风向、耕地上边缘、耕地中心、耕地下边缘、下风向的近地层风流场和输沙通量等风沙运动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气流自上风向至下风向运动过程中,受高垄栽培技术的影响,风速降低幅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在耕地下边缘处达到最大,其10,30,50,100,200 cm高度的防风效能分别为34.96%,46.59%,38.37%,26.68%,18.3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摩阻风速分别为2.15 cm和0.91 m/s,分别是上风向的4.56,1.19倍;垂直方向看,高垄栽培技术对于30 cm高度的风速削弱作用最为明显。风沙流自上风向至下风向运输过程中,其总单宽输沙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在耕地下边缘的总单宽输沙率降至最低,为0.02 g/(cm·min),较上风向减小207.97倍,并且在耕地内部时,风沙流结构发生变异,各层输沙率不再满足指数递减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高垄栽培技术在防风阻沙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7.
沟垄集雨耕作技术能够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调节土壤水热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并且改善农田微生态,该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简要介绍了集雨技术的发展进程、集雨原理和应用效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沟垄集雨耕作技术在烤烟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为山东烟区集雨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58.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其中,孕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52.14%,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46.13%、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其中,早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以及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5~1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和厢作,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地力和提高双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859.
针对平原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研制了一种适合蔬菜钵苗大垄双行栽植的复式联合作业移栽机,对移栽机栽植机构的栽植轨迹和投苗机构的开闭控制参数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同时针对传统农机装备地轮深度调控装置难以满足大垄双行膜上栽深精确控制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液压栽深仿形装置并整合到移栽机,使得整机可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垄上覆膜、双行独立仿形、膜上Z字形移栽等多道作业工序。分别在45、60株·min-1的栽植频率条件下进行移栽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株距合格率、移栽合格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4.08%、90.45%和91.90%、88.33%,平均栽深合格率为94.15%,较好地满足了蔬菜钵苗大垄双行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860.
油菜联合收获机集成式纵轴流脱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机链耙式输送器结构复杂、输送路程长、存在堵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集成式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将强制喂入装置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合二为一,二者呈"T"字形垂直排布,取代传统的链耙式输送器,依靠强制喂入装置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实现油菜输送、抓取、脱粒分离功能。依据集成式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确定了强制喂入轮和纵轴流脱粒滚筒直径和转速等主要参数。试验表明,喂入量为2.0 kg/s,强制喂入轮转速在300~450 r/min时,该装置脱粒油菜的夹带损失率低于1.31%;强制喂入轮转速为400 r/min、喂入量在1.0~2.5 kg/s时,夹带损失率低于1.18%,符合油菜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指标。田间试验表明集成式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可适应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实现物料由割台至脱粒分离装置的均匀连续输送和脱粒分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