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3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Abstract – Age and growth of juve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 from Lakes Zwai, Langeno and Chamo (Ethiopia) were studied from microincrements in otoliths. Growth in length was best described by the Gompertz mode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he fish was most rapid in Lake Chamo (0.39 mm  ·  day−1, 1.14%  ·  day−1), intermediate in Lake Zwai (0.20 mm  ·  day−1, 0.72%  ·  day−1) and slowest in Lake Langeno (0.16 mm  ·  day−1, 0.62%  ·  day−1). Similarly, back-calculation from otolith increment widths gave growth rates of 0.28 to 0.43 mm  ·  day−1, 0.15 to 0.32 mm  ·  day−1 and 0.11 to 0.28 mm  ·  day−1 for Chamo, Zwai and Langeno fish,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Fulton's condition factor was largest for Chamo tilapia and smallest for Langeno tilapi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sh from Langeno and Zwai was small. Rapid growth of juvenile O. niloticus in Lake Chamo was attributed to warm temperature and better food quality. Note  相似文献   
42.
股票原理在湖泊点源污染排污管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原理在湖泊点源污染排污管理上应用的基本思想是:以目前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一股票来对湖泊的水环境容量进行最有效地分配。把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划分成若干等份,并以股份的形式(即排污权)发放到市场,各有污染排放要求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排放量到市场上购买相应的排污权。通过流通和优胜劣汰,来实现对环境容量最有效地利用。政府通过调节水环境容量的发放量,能够在宏观上有效控制水体的等级。  相似文献   
43.
广西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区域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的耦合协调状态,为更精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指数、耦合度指数和关联度指数为基础构建评价分析框架。基于PSR模型,从“山、水、林、田、湖”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7年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 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综合评价指数由2005年的0.918上升至2017年的0.931,具体表现为:水系统 > 田系统 > 林系统 > 湖系统 > 山系统。②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909下降至2017年的0.861,虽然为良好耦合协调状态,但有下降态势。两要素间耦合协调度较高的为“水—田”,3要素间较高的为“水—林—田”,4要素间较高的为“水—林—田—湖”。③影响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水要素,灰色关联度为0.723,具体指标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结论]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开放性的“山水林田湖+”的概念范畴,可依据各要素的典型性进行耦合叠加重组,其中水要素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各要素耦合关联的核心,水土流失治理是关键因素。广西区内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综合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耦合协调情况不容乐观,应以水土流失治理为出发点,串联山水林田湖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与生态整治,搭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与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耦合协调状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涝渍地综合改良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季节动态及多样性局的影响。发现改良后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更加复杂,多样性增加,时间稳定性亦增强。  相似文献   
45.
In recent time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dichotomy between preservation of single species and broader, ecosystem-based approaches to conservation. Freshwater habitats are among the most highly human-impacted ecosystems. We used a long-term data set on black kites (Milvus migrans), a threatened raptor dependent on aquatic habitats, to explore ways to reconcile single species and biodiversity-driven approaches to conservation. In the pre-Alpine lakes of northern Italy, black kite populations showed medium-low density, extremely low breeding success and widespread declines.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showed density and breeding success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ecosystem productivity (as estimated by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in lakes), availability of aquatic habitats and grassland, and to be negatively related to extent of farmland and fish harvest by professional fishermen. Fish species richness, used as a surrogate of biodiversity, was highest in one oligotrophic lake, but on averag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cosystem productivity (i.e. lake eutrophication). Given expected future declines in ecosystem productivity, kite conservation will be helped by enhancing populations of alternative prey in terrestrial habitats (e.g. through incentives for grassland), and higher regulation of fish harvest. On the other h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may profit from the use of black kites or other aerial piscivores as indicators of biodiversity and of diffuse ecosystem stress, such as sustainability of fis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多年冻土快速融化坍塌形成的热喀斯特湖对土壤碳和微生物的影响,为该类地貌类型区生态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1年12月的有关热喀斯特湖碳和微生物的文献418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微生物和碳循环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 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小型热喀斯特湖的识别不足,缺乏热喀斯特湖长期监测数据等问题,需要充分考虑甲烷循环过程(甲烷生成和甲烷氧化)。[结论] 在未来应该用多种模型和更多的控制变量来评估和预测热喀斯特湖的变化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以及大量野外实测和无人机影像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并加强热喀斯特湖的形成对微生物群落演化及其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究水体光学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8—2019年对鄂东南5个典型湖泊(仙岛湖、梁子 湖、网湖、策湖和青山湖1号)进行了周年调查;通过分析光学衰减系数(Kd)等重要水体光学参数,得到了各湖泊光合 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该地区富营养化湖泊的水生植被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鄂东南5个典型 湖泊之间的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a差异极显著(P<0.01)。(2)仙岛湖和梁子湖的溶解性有机物浓度较低,年均值分别 为(1.38±0.39)、(2.36±0.92)m-1,与其他湖泊差异极显著(P<0.01)。(3)年均光学衰减系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仙岛湖 ([ 0.36±0.21)m-1]<梁子湖([ 1.81±0.89)m-1]<青山湖1号([ 3.77±1.89)m-1]<策湖([ 4.40±1.90)m-1]<网湖([ 4.70±2.54)m-1], 各湖泊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仙岛湖光学衰减系数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溶解性有机物,梁子湖和网湖则主要 受悬浮物影响,溶解性有机物和叶绿素a是造成策湖和青山湖1号水体光学衰减系数较高的重要原因,其中以溶解性有 机物为主。(5)各湖泊的真光层深度与透明度均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演真光层深 度,也可为沉水植物恢复区域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湖泊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有机磷(DO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正磷酸盐(DRP)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2个柱芯中DTP和DOP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上覆水转移扩散,而岱海3个沉积柱芯中DOP和DTP则由上覆水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沉积柱芯迁移扩散,并分别符合负的幂指数或对数函数的释放规律.据扩散通量结果估算,在夏季90 d的时间内,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19.81 t的DTP和33.43 t的DOP,由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RP约为13.95 t,明水区沉积物表现为DOP和DTP的源及DRP的汇;由岱海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TP和DOP分别约为13.29 t和21.40 t,由沉积物释放至上覆水的DRP约为8.69 t,岱海沉积物表现为DTP和DOP的汇及DRP的源.揭示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磷可以直接或经矿化降解的间接形式参与再循环,成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营养源,表明有机磷作为生物有效磷库的重要性及其在水-沉积物界面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为了判别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汤逊湖、野芷湖、黄家湖和东野芷湖的水质状况,从2011年3月~2012年2月,对这四个湖泊进行了周年水质监测。采用了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透明度等参数,对水质现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四湖的水质污染程度呈现明显的梯度。水体富营养化综合加权指数法评价表明,湖泊全年富营养化状态级别处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化之间。  相似文献   
50.
意境的涵蕴不仅是传统园林的造园特征,而且也是现代景园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的涵蕴基于对自然的理性思考,强调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重要意义,在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和艺术营建中极具启示。现代绿色行政办公区的营造,充分采用巧于立意、因地制宜、因势构景的手法,既构建出朴实、野趣的自然风韵,又唤起人们以往经历的记忆,从而获得绵延不断的景外之景、象外之旨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