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2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1510篇
林业   631篇
农学   1252篇
基础科学   1382篇
  2277篇
综合类   4353篇
农作物   554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1003篇
园艺   278篇
植物保护   955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651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害,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正安县地区水稻菌性条斑病的杀菌剂,本研究以当地主要栽培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0%唑醚·代森联、6%春雷霉素、20%吡唑醚菌酯、40%稻瘟灵对水稻菌性条斑病防治效果及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防治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间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20%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情指数最低和防治效果最优;较喷施清水对照处理相比,60%唑醚·代森联、6%春雷霉素、20%吡唑醚菌酯和40%稻瘟灵施用时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幅分别为10.29%、13.48%、15.17%、12.92%和15.15%、16.77%、18.92%、17.31%;20%吡唑醚菌酯施用时的水稻穗粒数和产量最高,分别为61.76穗/粒和627.75kg/亩。本研究可为遵义市正安县地区水稻生产中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别山板栗片热泵干燥过程和特性,建立其干燥动力学模型,并优化干燥工艺以提高干燥后的品质,以大别山板栗为研究对象进行热泵干燥动力学研究,通过对7 种常用干燥模型线性化处理,筛选适合用来描述板栗片热泵干燥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并建立最适合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Page 模型的预测值曲线和实测值曲线高度吻合,Page模型可用来描述板栗片热泵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板栗片实际生产中的热泵干燥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降水实况资料、单站地面资料、FY2E云顶亮温和NCEP、ECMWF格点资料,对2012年7月20日(7·20)、29日(7·29)腾格里沙漠发生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0局地热力环流在抬升、水汽动量辐合等方面为暴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它们必须得到天气系统的加强和优化,才能触发中尺度对流天气;沙漠的北边界为持续的水汽输入,南、东边界在暴雨前后由输入转为输出,西边界则由输出转输入,水汽源地在南海、孟加拉湾以及高纬地区;2次暴雨过程都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高低层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垂直方向上形成抽吸结构;7·29过程前期为强不稳定层结,引发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是MCC,而7·20过程层结相对较稳定,观测点降水主要由中β尺度对流系统引起,这是7·29过程降雨大于7·20过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养殖模式下金背鲤 (Cyprinus carpio var. Jinbei) 肠道菌群和鱼肉风味品质差异,对金背鲤的繁殖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稻田放养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背鲤的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利用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 (HS-SPME-GC-IMS) 技术测定其滋味物质、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结合感觉阈值计算滋味活性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的金背鲤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稻田放养 (FGF) 组以弧菌 (Vibrio)、拟杆菌 (Bacteroides)、交替单胞菌 (Alteromonadales)、希瓦氏菌 (Shewanella)、嗜冷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psychrophile) 和Brevinema属为主,池塘养殖 (FGP) 组以莫拉克斯氏菌 (Moraxella) 和克雷伯菌属 (Klebsiella) 为主;FGF组中鲜味肌苷酸含量及其滋味活性值 (1.676 g·kg−1, 6.705) 远高于FGP组 (0.246 g·kg−1, 0.985),FGF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 (0.143和2.052 g·kg−1) 高于FGP组 (0.109和2.001 g·kg−1),而其苦味氨基酸 (3.193 g·kg−1) 却低于FGP组 (3.836 g·kg−1);金背鲤的挥发性化合物组分复杂,其关键气味化合物 (ROAV≥1) 和对整体风味有修饰作用的化合物 (0.1≤ROAV<1) 的种类存在差异。菌属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弧菌属、拟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摩根菌属 (Morganella) 与风味物质呈显著相关 (0.01≤P<0.05 & 0.001≤P<0.01 & P<0.001)。研究表明,养殖模式影响了金背鲤的肠道微生物,并间接影响了其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J.J. Hu  Y.C. Tian  Y.F. Han  L. Li  B.E. Zhang 《Euphytica》2001,121(2):123-127
The performance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rees (Populusnigra) expressing a Cry1Ac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 HD-1 against poplar defoliators was evaluated in the field at the Manas Forest Station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during1994–199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highly damaged leaves on the transgenic trees was 10% while that on the control trees in nearby plantations reached 80–90%. The average number of pupae per m2 of soil at 20cm depth in transgenic poplar plantation was 18 which was only 20% of that found in the non-transgenic control field. The number of pupae and the leaf-damage on transgenic trees described above are all far below the threshold set for chem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non-transformed poplar trees grown in the same plantation with the transgenic trees were also protected indicating that cross protec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trees.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rees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in afforest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蔡肯  王克强  何纯飞 《中国农机化》2012,(2):158-161,150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田间的播种、收割农作物,而是对于农作物成长过程的更多的管理。面对多变的天气,及时快速的发现异常,则能够让农户减少损失。本设计是用PHP+MySQL数据库开发的,基于B/S结构的田间环境参数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它将网络应用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使之能够监测农作物生产环境的动态并及时反馈,让农户能够随时随地查看农场环境信息。通过提供农业相关资讯,环境监测以及农户们交流的服务平台,本平台让农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学习更多的技术和知识,最终实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稻、油菜和土壤肥力测定等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以三江平原试验区为背景,采用植物生态场技术开展次生林效应带生态功能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6m效应带产生斑块效应,8m效应带出现边缘效应;4m,6m和8m带的光能利用与风流动模式与效应带的分布方位关系密切,根据光能利用效率总结出蒙古栎林效应带依照8 m带→6m带→4m带逐步演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麦秸直接还田和水稻氮肥配施技术的研究表明 :经过三熟作物秸秆连续还田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显著地增加 ;秸秆全量还田 ,水稻产量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提高 ,秸秆还田量 5 4 0 0 kg/ hm2 的产量比不还田的增产 6 .6 % ;全生育期氮肥配比以前∶中∶后期为 6 .5∶0 .5∶ 3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