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43篇
  免费   6760篇
  国内免费   8136篇
林业   11309篇
农学   7485篇
基础科学   6077篇
  29083篇
综合类   50536篇
农作物   4102篇
水产渔业   2226篇
畜牧兽医   8058篇
园艺   2376篇
植物保护   6387篇
  2024年   490篇
  2023年   2050篇
  2022年   2903篇
  2021年   3065篇
  2020年   3145篇
  2019年   3677篇
  2018年   2543篇
  2017年   4264篇
  2016年   5179篇
  2015年   4135篇
  2014年   5328篇
  2013年   6252篇
  2012年   8874篇
  2011年   8230篇
  2010年   6653篇
  2009年   6674篇
  2008年   6160篇
  2007年   7203篇
  2006年   6340篇
  2005年   5319篇
  2004年   4088篇
  2003年   3552篇
  2002年   2745篇
  2001年   2492篇
  2000年   2258篇
  1999年   1744篇
  1998年   1539篇
  1997年   1416篇
  1996年   1333篇
  1995年   1344篇
  1994年   1245篇
  1993年   1059篇
  1992年   952篇
  1991年   819篇
  1990年   712篇
  1989年   630篇
  1988年   472篇
  1987年   333篇
  1986年   16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1篇
  196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6 毫秒
991.
旨在探索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在不施氮肥和施氮肥(187.5 kg/hm2)处理下,分别设计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6、12、24、48 t/hm2)试验,来观察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施入187.5 kg/hm2氮肥时,24~48 t/hm2范围内的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其中48 t/hm2时全氮超出对照26.6%,碱解氮可超过对照约27.67%;6~12 t/hm2的范围时,玉米茎粗、叶绿素在生长中期均相对处于优势,且玉米养分含量和产量结果优于生物炭量大的处理。不施氮的情况下,生物炭也可促进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的积累。其中6~12 t/hm2时,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含量相对较高;24~48 t/hm2时玉米产量结果最佳,比对照高1468.2 kg/hm2,约13.39%。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的养分影响较大,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肥的投入情况。  相似文献   
992.
Accurate estimation of winter wheat frost kill in cold‐temperate agricultural regions is limited by lack of data on soil temperature at wheat crown depth, which determines winter survival. We compared the ability of four models of differing complexity to predict observed soil temperature at 2 cm depth during two winter seasons (2013‐14 and 2014‐15) at Ultuna, Sweden, and at 1 cm depth at Ilseng and Ås, Norway. Predicted and observed soil temperature at 2 cm depth was then used in FROSTOL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frost tolerance of winter wheat at Ultuna.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soil temperature at 2 cm depth, soil temperature was better predicted by detailed models than simpler models for both seasons at Ultuna. The LT50 (temperature at which 50 % of plants die) predictions from FROSTOL model simulations using input from the most detailed soil temperature model agreed better with LT50 FROSTOL outputs from observed soil temperature than what LT50 FROSTOL predictions using temperature from simpler models did.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simpler temperature prediction tool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when used to evaluate winter wheat frost kill.  相似文献   
993.
2016年6月5-6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的“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岳麓书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45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库学研究的历史、《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总目》与学术、《四库总目》的考证与纠谬补缺及四库学的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94.
995.
采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对海南旅游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提出海南旅游投入的调整策略,以期让海南旅游发展更加合理,为旅游投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地位越发显得举足轻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体系。如茶文化、企业文化等等名词渐渐为人们所熟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关注文化,研究文化。文化也变得流行起来,并且渗透到了园林景观的领域。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程度。在景观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植物的文化性作为考察植物配置水平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景观工作者的重视。在不同的园林景观环境中,合理的利用植物文化性能够体现整体环境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品味文化,达到提升审美情趣,感悟世界观、人生观和了解人文历史的目的。目前,对于植物文化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篇论文目的在于对植物文化性的概念进行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植物文化性的分类和评价依据。最后,引入在不同地域环境中,植物文化性的实例分析,对植物文化性展开讨论。旨在使读者系统的了解植物的文化性,弘扬民族文化,使园林工作者在植物配植造景中更好的运用植物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997.
环境管制一直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所采取的主要政策之一,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致使其成效不甚显著甚至背离初始目标.在此情况下,如何评价环境管制政策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九龙江流域"限猪令"政策为例,选取政策目标实现度、主要环保指标实现、环保投入效益、公众参与及满意度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8.
《唐物语》第十九段对《汉书·朱买臣传》中朱买臣故事进行改编,因受众群体、文化差异、民族向性的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产生对母国文化信息的过滤与人物形象变异。以朱买臣故事东渐日本为线索,运用比较文学流传学与变异学,探究该文学作品对朱买臣故事的摄取与创新、朱买臣故事日本化的实现条件等,以期增进文学文化交流中的互读互解,避免因文学流变中信息过滤增删、形象失落变形而产生的民族心理与意识形态的误读。  相似文献   
999.
根据烟田苗期的农艺要求和种植模式,在现有的烟田苗期残膜回收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出适合云南本地烟草种植模式的烟田苗期残膜回收机。介绍了残膜回收机的主体结构,并完成万向节传动机构的UG建模,对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得到速度传递的关系;设计能使机器在行走过程中实现仿形限深目的的机构以及在完成卷膜作业后能够方便卸膜的卸膜机构。  相似文献   
1000.
黄淮海旱作区土壤压实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旱作区农田不同层次土壤压实度特征,基于2017年采集的255个土壤样品,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地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淮海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层次的土壤压实度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土壤压实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厚度均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耕作层最大厚度可达22.50 cm,最低仅有10.21 cm;压实层厚度最大可达17.50 cm,最小值也达到7.50 cm。从不同层次来看,耕作层和压实层的压实度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耕作层压实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安徽北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最大值可达87.68%以上,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北南部地区。和压实层压实度相比,耕作层压实度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在70%~80%时获得较高产量。分析表明,土壤压实度受到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土壤自然属性等环境因子和机械耕作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农田土壤压实情况的改善及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