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3篇
  免费   850篇
  国内免费   3446篇
林业   65篇
农学   2655篇
基础科学   997篇
  2996篇
综合类   11525篇
农作物   6119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239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35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705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729篇
  2019年   808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993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926篇
  2014年   1371篇
  2013年   1220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1401篇
  2010年   1184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058篇
  2007年   1248篇
  2006年   1159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787篇
  2003年   763篇
  2002年   556篇
  2001年   513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81.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花香”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花香"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T1,常规处理;T2,豆饼处理;T3,豆饼+麦饭石处理)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整精米率高于T1和T2处理,垩白粒率表现为T3T2T1,而碎米率表现为T3T2T1。从稻米的成分来看,蛋白质含量表现为T1T2T3的倾向,3种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T3处理的评分极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淀粉糊化特性方面,最高粘度表现为T2T3T1,崩解值表现为T3T2T1,而消减值表现为T3T2T1。品尝试验中,3个处理在米饭外观上的差异不明显,T2、T3处理的香气与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T3处理的综合评价值极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的味道、粘度和硬度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T3处理的味道和粘度与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2.
我国有机水稻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发展有机水稻的积极意义,分析了有机水稻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我国政府提高对有机水稻生产的支撑、扶持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加强市场监管、采用合理的方式组织规模生产、实行科学种田等措施促进有机水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3.
旨在研究外源硒处理对不同类型优质地方常规稻产量及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浓度硒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处理后不会降低两个品种的稻谷产量;随外施硒浓度的提高,两个水稻品种精米及米糠硒含量均显著提高,粳稻品种在0~15 g/hm2外源硒浓度范围内随硒浓度的增加,精米中硒含量的增加率呈较高的线性模式增长;而高浓度硒处理下,粳稻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降低;随外施硒浓度的增加,水稻精米中氮钾元素含量与硒含量从极显著正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在硒浓度较低的环境下,适当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能促进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积累,高浓度反之。因此,对优质地方常规稻外施硒以提高品质与硒元素积累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4.
施钾量对超高产早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淦鑫20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双季早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增加生物产量、促进茎鞘物质运转,提高抽穗期剑叶的气-叶温差和颖花伤流量,降低抽穗后的根系活力衰退值。施钾量与倒1节间大维管束数、茎秆抗折力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施钾提高了陆两优996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但降低了淦鑫203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施钾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185.
陇川坝水稻德优8号(香型)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云南陇川引进水稻德优8号(香型)品种的示范种植,初步提出了德优8号(香型)在陇川坝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6.
后备优质晚稻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8个优质稻新品种的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表现米质优,有7个品种生育期适宜、适应性较广,可作为宁德市蕉城区优质稻后备品种继续试种。  相似文献   
187.
Eight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lAa, CrylAb, CrylAc, CrylB, Cry2Aa, CrylC, CrylDa and Cry 1Ea were assessed for toxicity against 1 st instar larvae of rice leaf 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at 48 HAT and 72 HAT. Bioassay results depicted CrylAa was the most toxic (LCso 2.35 ppm) followed by CrylBa (LCso 8,50 ppm) and CrylAb (LCso 8.73 ppm) at 48 HAT, whereas, at 72 HAT CrylAb proved to be highly toxic (LC50 0.50 ppm) followed by CrylAa (LCso 4.07 ppm), CrylAc (LCso 4,84 ppm) and CrylBa (LCso 6.42 ppm). Toxins Cry2Aa, CrylCa, CrylDa and CrylEa did not resulted in any mortality at 48 HAT and 72 HAT, respectively. Baseline estimates for CrylAb against 1st instar larvae of C. medinalis sampled from seven geographical locations revealed variation in LC50's from 0.37 ppm to LC50 16.25 ppm at 48 HAT and LC50 0.50 ppm to LC50 6.49 ppm 72 HAT, respectively with relative resistance ratios of 44-fold and 13-fold at 48 HAT and 72 HAT ove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88.
189.
紫云英与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影响稻田土壤钾循环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帆  杨茜 《草业学报》2021,30(1):72-80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是维持稻田地力和化肥替代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在湖南酸性红黄泥和碱性紫潮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进行了2年的紫云英-双季稻定位试验为对象,分析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K循环的影响.两土壤试验处理一致,包括稻田冬闲(FRR)、冬种紫云英(MvRR)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MvRR+St)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冬闲和冬种紫云英相比,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未影响红黄泥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但显著提高紫潮泥土壤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其中紫潮泥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及特殊吸附钾的含量较冬种紫云英处理分别提高了134.0%、93.0%、73.4%;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显著提高下茬作物紫云英的全K含量及吸K量,且紫云英的吸K量为紫潮泥>红黄泥;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均未影响早、晚稻产量及籽粒K积累;在稻田各种植季和周年目前的K投入水平下,两种典型稻田土壤上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处理均存在K盈余(红黄泥K盈余量为401.15 kg·hm-2、紫潮泥K盈余量为403.42 kg·hm-2),说明冬种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利用能减少双季稻生产中的化学钾肥投入量.综上所述,紫云英和双季稻秸秆协同利用有益于稻田土壤的K循环与平衡.  相似文献   
190.
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对漳河灌区的主要农业作物-水稻在费改税制度实行前后灌溉成本和产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费改税制度的实行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增加了灌区水库供水和水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水稻生产灌溉成本。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了水稻减产。因此,有必要对费改税前后水稻生产的变化情况做进一步的研究,减少不利影响,使得农民既能减少税费开支,又能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