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26篇
  378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9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本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家庭牧场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CIAR草畜平衡模型对荒漠草原家庭牧场在全年放牧和季节牧场及补饲措施的家畜需求与草地供给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进行模拟研究,目的是了解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状态,为草地畜牧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分季节牧场利用可增加家畜在冬季的实际能量摄入,减少在夏季的能量摄入;补饲可以缓解在家畜关键生长期对于能量的需求,并在不额外增加补饲量的条件下,划分季节牧场的家畜也表现出冬季实际能量摄入增加,夏季能量摄入减少。  相似文献   
182.
放牧和刈割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对放牧和刈割的响应。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优势种贝加尔针茅的重要值高于刈割利用的,而样方内的物种数、Margalef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低于刈割利用,说明刈割利用较放牧增加了草原贝加尔针茅群落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3.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floral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lant specie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the high altitude cold desert of Ladakh, India.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survey and field explorations were made across the different parts of Ladakh in order to create a compilation of vascular plant specie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vegetation, a total of eight habitat types were identified and sampled using the point intercept method. In all, 647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58 families and 243 genera were documented. Asteraceae (89 species), Poaceae (66 species), Brassicaceae (54 species), and Fabaceae (43 species) were the dominant families. Astragalus was the most dominant genus as it obtained 24 species, followed by Polygonum (18 species), Artemisia (15 species), and Potentilla (14 species). Among the habitats, riverine beds contain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plant species, followed by narrow gorges and tablelands. The crags and ridges had the lowest frequency of plants. Relatively high water and moisture availability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high frequency of plant species in riverine beds and narrow gorges.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was influenced by elevation; however, the intensity of change reduced at >4500-m elevatio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altitude cold desert vegeta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findings.  相似文献   
184.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5.
郑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88-3091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主要分布在北疆各山地山前砂砾质冲积平原、洪积扇到前山、低山丘陵区中,在新疆各类草地中共有2个草地类、3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和9个草地型,面积约600万hm2,不仅是新疆重要的春秋牧场,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受地质地貌、土壤及气候因素的影响,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发育为典型的中亚荒漠草地,每年春秋两季利用。由于人类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资源经营的不合理,使其处于持续退化与草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利用现状。针对利用现状和草地资源经营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索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钙蛋白酶I(CAPNl)基因4685位点对肉质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草原红牛、延边黄牛CAPNl基因第14内含予区4685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肉质嫩度进行分析,验证该位点在吉林省地方品种牛中的作用。[结果]该位点与肉质嫩度相关检测指标(蒸煮损失、肌纤维直径、剪切力、滴水损失等)密切相关,均表现为T等位基因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嫩度水平,但该位点与pH无关。4685位点与屠宰性状(净肉重、胴体重、净肉率等)无关,仅与眼肌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CAPNl基因4685住点与肉质嫩度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7.
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绿洲腹部沙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和盐池毛乌素沙地三种类型,进行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的试验研究。着重突出沙产业技术开发,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新技术、少用水、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要手段,开发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3个示范区按8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建立试验示范区0.13万hm2、辐射推广2.67万hm2;培植杨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优质纸浆用材林、鲜食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沙地植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开发与繁育、沙地设施栽培4种沙产业,申报3项专利,形成多项新技术,撰写30余篇论文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88.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成像遥感系统,在400~1 000 nm波段内采集低矮、混杂生长的荒漠草原退化指示物种的高光谱图像信息。分别在退化指示物种的开花期、结实期和黄枯期进行飞行实验,飞行高度30 m,高光谱图像地面分辨率2. 3 cm。采用特征波段提取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一种荒漠草原物种水平分类的方法,结合植物物候给出了中国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物种分类的推荐时相,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94%和0. 91。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高光谱成像遥感技术及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实现荒漠草原退化指示物种的分类,与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法相比,基于特征波段选择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法效果最好,分类精度最高。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低空遥感和卷积神经网络法提供了一种草原物种水平分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9.
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碳汇,荒漠植被建设则进一步加速了其固碳过程。探究咸水滴灌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干旱荒漠区人工林碳储量的估算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沙漠公路沿线4.82~28.40g/L的4个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的人工防护林,采集并分析了0~5m各层土壤有机碳(SOC)与无机碳(SIC)含量及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含水量、pH和土壤电导率(EC)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OC与SI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别呈现“减-增-减”与“增-减-增”趋势,并最终分别在2m和3m以下土层趋于稳定;浅层(0~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无机碳密度(SICD)分别比流沙地增加了73%~346%和1.5%~14.0%,5m深土层SOCD、SICD和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8.3%~28%、5.4%~58%和8.3%~29.9%,其中SICD为SOCD的13.3倍;人工林SOC分布与含水量和EC呈正相关,SIC与含水量同样呈正相关,同时SOC与SIC间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总之,荒漠人工防护林建设显著提高了SOC与SIC储量,且灌溉水矿化度、土壤含水量和EC均对SOC和SIC储量及垂直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不同有机物料对灌漠土重金属累积特征及作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灌漠土中重金属含量、形态赋存特征及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有机物料农业安全利用及土壤有机培肥中重金属累积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鸡粪、牛粪、猪粪、菌渣、污泥和沼渣对灌漠土几种典型重金属元素含量、赋存形态及小麦植株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 长期(7年)施用鸡粪、猪粪、污泥的处理显著增加了灌漠土中Cu、Zn含量,增加量为猪粪>鸡粪>污泥,其中Cu含量分别增加了62.20%、20.10%和10.26%,Zn含量分别增加了79.98%、39.24%和18.31%,并与施用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种有机物料施用下Cu平均每年累积速率为4.16、1.25和0.97 mg·kg -1·a -1,Zn平均每年累积速率为11.04、4.86和2.59 mg·kg -1·a -1。但施用上述3种有机物料对Cd、Cr、Pb和Ni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牛粪、菌渣和沼渣对灌漠土中重金属含量亦无显著影响。施用鸡粪、猪粪、污泥还显著影响了土壤中Cu、Zn赋存形态,增加了土壤中Cu、Zn各有效赋存形态的含量和占总量的比例,显著提高了灌漠土中Cu、Zn有效态的含量,显著增加了小麦根和秸秆中Cu、Zn的含量,其中猪粪影响最大。【结论】 猪粪、鸡粪、污泥长期施用可导致灌漠土中Cu、Zn快速累积并提高Cu、Zn的生物有效性,其中猪粪的作用尤为明显。在施用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时,要特别关注其中Cu、Zn的含量,以确保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