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102篇
  613篇
综合类   875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吕玉珍  张爽 《北方园艺》2011,(21):157-159
以黑龙江地区畅销的主要栽培菌种黑29为对照,研究了产自黑龙江山区柞栎木上经筛选获得的黑木耳野生LY58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8℃、pH 7.0;产量为(45±5)g/袋,生物学效率为95.4,其各方面性状皆优于对照菌株黑29,可用于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袋料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92.
新疆31年来耕地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新疆1978~2008年84个县市的耕地数据和人口经济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耕地面积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经历了波动变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人均耕地面积呈小幅减少趋势;②各县市与全区耕地变化相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依据相对变化率...  相似文献   
93.
基于退耕还草背景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干研究区2000、2005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从整个研究区及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送耕还草工程实施初期、实施5年后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工程实施5年后...  相似文献   
94.
基于甘肃省1997-2006年耕地十年变化的数据,研究了甘肃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过程,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耕地变化与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人口呈相反趋势,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呈正" U"型三次曲线相关,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G...  相似文献   
95.
喀什地区近10a绿洲耕地变化及其地下水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喀什地区绿洲耕地面积和地下水位实测数据,分析近10a来耕地面积和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性。分析表明:1)近10a绿洲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年均增长率3.40%,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从减少到增加的变化过程,年均递增1.14%;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巴楚县耕地变化率最大,年均达11.49%,岳普湖县最低,为...  相似文献   
96.
陇东黄土高原地表粗糙度对耕作土壤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工模拟降雨器,对陇东黄土高原不同地表粗糙度(RR)条件下翻耕土壤的径流和蓄水能力进行研究.以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为试验点,设3个处理:轻度(LR,RR=7.6 mm),中度(MR,RR=10.1 mm)和重度(HR,RR=21.0 mm)处理.结果表明:在66mm/h的降雨强度下,降雨开始的20min内,LR...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以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与空间分异进行评价和研究,为科学规划该区耕地资源,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加耕地产出及统筹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县域尺度采用熵权TOPSIS法和GIS计算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各县(市、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格局。[结果]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布表现为以东平县为界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北部高,北部中又以东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西南部低,中间一般,并存在"俱乐部趋同"的态势,即同一集约利用水平的耕地表现为集中成片分布态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各县(市、区)数量上呈现"金字塔"的趋势,即水平越高数量越少,水平越低数量越多;从指标层指标来看,化肥投入指数、机械投入指数、复种指数、机械化率、粮食安全指数、耕地安全指数、粮食单产和人均产粮是影响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指标。[结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8.
沙地衬膜水稻施肥效应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地衬膜水稻采用无土栽培原理,施肥以化肥为主。适宜的N肥能显著促进沙地衬膜水稻营养体的生长.P肥则对水稻后期籽粒灌浆结实有明显效应。N、P配施较单施N、P处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沙地衬膜水稻栽培中。纯N最适施用量为144.7kg/km^2,最佳N、P配比为1:0.502.以使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均表现较高。根据沙土特点和水稻生长发育规律,衬膜水稻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N肥分4次施入。P肥基施为主,K肥少量追施。另须基施Si等微肥。基肥采取沟深施。追肥撒施,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主攻分蘖肥和穗粒肥。  相似文献   
99.
四川旱耕地生产、生态问题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四川地域辽阔 ,地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农耕地分布范围广 ,旱耕地比重大 ,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等生产、生态问题突出 ,既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又给长江中下游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 ,四川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外 ,旱耕地 ,特别是旱坡耕地 (2°~ 2 5°)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也是四川农业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0.
1985-2010年西藏粮食产量对气候和耕地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藏宜耕土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且对气候变化敏感,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揭示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1985-2010年西藏粮食产量、38个气象站资料和4期遥感数据,采用Thornth waite模型和指数曲线法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离作物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气候变化趋势,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和土地变化率分析耕地的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粮食产量与气候变化和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5-2010年,西藏粮食总产量、气候生产潜力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分别为77.83×107 kg、7419.58 kg/(hm2·a)、1948.93 kg/hm2,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粮食生产潜力实现率平均为25.86%,且呈逐渐上升趋势,粮食产量正在向气候生产潜力靠近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气候产量占粮食单产的比值在-10.74%~8.03%波动,变化幅度呈减小趋势,粮食生产受气候的影响程度不断下降;3)西藏≥0℃积温、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别为2 224.53 ℃ 、11.41 ℃、387.48 mm,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生长季日照时数平均为1095.45 h,呈减少趋势,各气候要素变化的转折年份出现在1994年;4)西藏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气候产量与耕地面积、≥0℃积温和生长季降水量的关联度均介于0.633~1.321之间,与生长季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的关联度介于0.595~0.641之间。耕地面积、≥0℃积温和生长季降水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识别粮食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