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8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69篇
林业   265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140篇
  2433篇
综合类   2859篇
农作物   382篇
水产渔业   322篇
畜牧兽医   609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不同磷水平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苜蓿充分供应氮、钾等其它营养的情况下 ,施用磷肥能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高度和侧枝数 ,增加植株生长高度 8 2~ 10 1cm ,增加植株侧枝数 0 9~ 1 8个/株 ;能大幅度提高苜蓿鲜草产量 ,增产 30 8%~ 70 2 % ;对反映苜蓿品质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不明显 ,但能增加单位面积牧草营养成分总产量 ;增施磷肥不仅可以显著增加苜蓿对磷的吸收 ,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苜蓿对钾和钙的吸收 ;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磷 (P2 O5)量为 10 2 4kg/hm2 。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究磷对铝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分别用不含和含200 μmol·L-1磷(P)、100 μmol·L-1铝(Al)、200 μmol·L-1 P+100 μmol·L-1 Al的简易 [Ca(NO32]营养液(pH=4.5)处理铝敏感紫花苜蓿品种‘Wl440’幼苗。结果表明,在铝处理中添加磷后,苜蓿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铝含量分别比铝处理降低81.53%和61.47%,苜蓿幼苗的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光合生理得到明显改善,与铝处理相比,磷添加处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光系统Ⅱ和光系统I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加;磷添加处理明显提高了铝胁迫苜蓿根系的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体内有机酸螯合铝离子的能力增强,光合能力提高。因此,磷能够通过增加根系有机酸含量,改善铝胁迫苜蓿光合系统,从而缓解苜蓿铝毒害。  相似文献   
993.
外源磷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周转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添加土壤原总磷(TP)0~60%的过磷酸钙和室内培养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外源磷素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其周转特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下降,下降率最高达23%。活性有机碳成分中,外源磷输入对高活性有机碳(HLOC)影响最显著,60%磷素输入处理HLOC含量比未施加外源磷素高54%;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随外源磷输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最大下降率为22%;中活性有机碳(MLOC)含量、活性有机碳(LOC)含量无明显改变。涉碳循环生物酶中,β-葡聚糖苷酶(β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均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升,但脱氢酶(DH)活性并无显著变化。此外,土壤碳矿化强度和潜在矿化势也与外源磷素输入后的土壤TP呈正相关。总体来看,外源磷素输入显著增加了湿地土壤碳库的有效性及周转速率。  相似文献   
994.
改良热硼酸法高效提取苹果果实RNA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苹果果实、尤其是成熟期的果实中多糖和其他次生物质含量高,难以提取RNA。对此,在原热硼酸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添加提取辅助剂并根据辅助剂特性调整提取步骤,高效、稳定地从苹果果实、尤其是后期果实中提取到了高质量的RNA。所得RNA的A260/A230大于2.0,A260/A280为1.8-2.1,并且RNA产量高,其中前期果实RNA产率在13.40μg/g以上,后期果实RNA产率在7.02μg/g以上,完全可以满足RT-PCR、cDNA-AFLP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红海湾水质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7年 8月~ 1998年 11月的调查数据 ,分析红海湾水域的营养水平及分布特点 ,以了解红海湾水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红海湾水域的富营养化指数E的分布从北向南呈逐渐递减趋势 ,即长沙湾滩涂养殖区 >长沙湾浅海养殖区 >自然水域、龟龄岛水域 ,其中长沙湾滩涂养殖区和长沙湾浅海养殖区受污染明显 ,分别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 ;自然水域和龟龄岛水域则营养状况相似 ,基本上未受到明显的污染。E的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除冬季处于贫营养状况外 ,其余 3个季节均达富营养化程度 ,其中以春季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 ,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分别根据CN/CP 值和E值所推断出的结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吉林省西部超高产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积累量有一定影响。施磷量一定的条件下,在玉米生育后期追施磷肥可有效提高产量,其中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均追肥处理产量达到13 706 kg/hm2,较一次性基施处理高0.82%;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磷素积累量也相对较高,收获时期植株磷素吸收积累量为126.4 kg/hm2,高于其他各处理。从成熟期玉米植株磷素含量分配比例来看,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均追肥处理收获时期子粒中磷素含量占植株总磷素含量的68.99%,其他处理均超过70%;除子粒外其余各器官磷素含量所占比例均较高。本试验条件下,在玉米生育后期追施磷肥的施磷方式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但相对于磷肥一次性基施的方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蛋壳质量是商品蛋及种蛋生产与销售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从蛋壳的形成及其品质衡量指标入手,从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和糖类及其相关物质、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对鸡蛋蛋壳品质的调控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中进行蛋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过量磷对菜心植株生长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过量磷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磷浓度处理(1 mmol/L H2PO4-)比较,3~7mmol/L H2P04-处理植株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降低,5和7 mmol/L H2PO4-处理植株根冠比显著增加;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菜薹表皮花色苷含量和菜薹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菜薹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三者与营养液磷浓度均呈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石灰质土壤上不同葡萄品种叶片的铁含量与其黄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石灰性土壤上8年生的3个欧亚种鲜食葡萄品种(红脸无核Blush Seedless、玫瑰香MuscatHamburg、里扎马特Rizamat) 以及3个欧美杂种(京亚J ingya、藤稔Fujiminori、紫珍香Zizhenxiang) 为试材, 通过对叶片叶绿素、活性铁和全铁含量相互关系的分析发现, 不同品种新叶到成熟叶的叶绿素、活性铁和全铁含量逐渐增加; 黄化叶片叶绿素比绿叶显著降低, 重度黄化欧美杂种1、2位叶活性铁含量显著低于未黄化欧亚种; 不同品种1、2位叶全铁含量比较, 黄化叶与绿叶差别不大, 有时黄化叶比绿叶全铁含量高; 欧亚种红脸无核和玫瑰香4位叶全铁含量显著高于黄化品种4位叶。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黄化程度呈负相关, 与活性铁和全铁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ngling groundbaits as a fish feed and the potential for nutrient loss, the macronutrient digestibility of four groundbaits was investigated i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using a sieving method of faeces collection and chromic oxid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ADCs) of protein and lipids were >80% for all angling baits. ADCs of nitrogen-free extracts and phosphorus (P)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est diets, probably because of divergent feed compositions and ingredient treatments. The generally high digestibility estimates indicated that fish feeding on angling groundbait will benefit from this food source. The differences i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suggested that type of groundbait and ingredient used will have a major effect on potential eutrophication and fish production caused by groundbaiting. The principle of groundbait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to minimise the P-content of the groundaits and maximising P-digestibility and P-reten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