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林业   494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92篇
  635篇
综合类   1003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08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研究γ射线辐照处理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朱砂叶螨的γ射线辐照检疫处理提供依据。以95~1 650 Gyγ不同剂量辐照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发现γ射线辐照处理在3 d内不能直接杀死若螨和雌成螨,但能影响叶螨的生长发育。330 Gyγ射线辐照处理若螨和成螨,产的卵不能孵化,330 Gyγ射线辐照朱砂叶螨卵,卵不能孵化。试验结果表明,330 Gyγ射线辐照朱砂叶螨能使其完全不育,阻断其繁衍进程,330 Gy可以作为朱砂叶螨的辐照检疫处理的最低剂量。  相似文献   
992.
耕作方式对华北两熟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凡磊  袁继超  张海林  陈阜 《作物学报》2013,39(9):1612-1618
为了解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09–201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免耕(NTS)、旋耕秸秆还田(RTS)、翻耕秸秆还田(CTS)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 4种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TS、CTS和CT处理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籽粒灌浆和产量无显著影响,而NTS处理推迟了小麦生育进程,造成明显的贪青晚熟。在基本苗差异不大的情况下,NTS处理的单株分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群体数量和有效穗数不足,降低了干物质积累量,最终产量最低,较CT处理有效穗数低14.4%~16.9%,产量低16.4%~18.3%。虽然NTS处理推迟了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分蘖少穗数不足导致减产,但其粒灌浆时间较长,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通过增加播种量和选择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等技术保证免耕小麦群体数量,是华北地区冬小麦免耕技术研究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玉米已成为当前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历程及各发展阶段的生产特点,并重点从自然 资源分布、农田基础设施、玉米品种与种子质量、栽培技术、生产经营方式、收储流通等方面深入分析了 当前中国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扶持、 加强技术服务、加大高产创建力度和改善产后储运流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玉米进一步增产的政策建议 ,以及加强玉米新品种选育、抗旱节水、保护性耕作、提高播种质量和群体整齐度、机械化栽培和病虫草 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巨豆三烯酮是烤烟天然香气的重要成分,起主要的致香作用。从烟草中巨豆三烯酮的作用出发,介绍了其形成及基因调控,综述了基因型、生态因素和栽培措施对烤烟巨豆三烯酮含量的影响。认为今后应加强研究各因素对烤烟巨豆三烯酮关键合成酶的影响,并且着力探寻出鼻腔中巨豆三烯酮的气味受体,为针对性地改善烟叶品质,发展优质型烤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2009年采用大区试验,在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方式下,自然条件下对夏玉米田进行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夏玉米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夏玉米整个生育期降雨量为339.5 mm,前茬小麦两种耕作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都在13%以上,并且两种方式不同土层平均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在夏玉米需水高峰期,相应的有效降水使土壤含水量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的需要。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下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7 839.2、8 074.5 kg/hm2,差异不显著。因此,前茬小麦免耕可节省劳动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消除犁底层对作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磷脂脂肪酸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磷脂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可以用来表征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组成。施肥和耕作等土地管理方式可影响土壤生物理化特性,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文章主要介绍了磷脂脂肪酸方法及其在施肥和耕作等土地管理措施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浙江新发现的一种林业危险性害虫。采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值R为1.95,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结合本省悬铃木属寄主植物的资源状况及气候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大部分区域具有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据此,作者提出了检疫管理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98.
轮叶马先蒿危害现状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myriophylla)在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大面积发生,于2004-2005年5月初对其生物学特性、传播方式、分布面积、群落数量特征等进行了观测和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害草轮叶马先蒿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的分布情况及其对畜牧业的危害现状.结果表明:轮叶马先蒿的危害面积已高达4.11×104 hm2,5月下旬是其种子萌发最活跃时期,产种量高,种子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将轮叶马先蒿分布面积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发生区,且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轮叶马先蒿密度和盖度显著增大,而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却逐渐降低.轮叶马先蒿种群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禾本科和杂类草的生物量有降低的趋势.针对当地的群落问题,提出了人工和化学防除,同时应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体系,控制和规定合理的草地载畜量,并与围封、补播、施肥等草地改良措施相结合,有效控制轮叶马先蒿的危害和蔓延,改善当地的生态与环境,使当地群落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99.
景观中某些关键性点、位置的破坏对整个生态安全具有负面的后果,研究构建景观层次的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北京妙峰山风景区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有效费用距离模型(ECDM),究构建了妙峰山景区生态安全格局过程。结果表明:应用有效费用距离模型(ECMD)建立的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能够反映该区的实际情况,整个风景区面积处于低安全区有21.46 km2,中度安全区有21.78km2,高安全区有6.72 km2。同时,根据生态安全格局图与实际风景区内的人为干扰因子叠加,找到主要的胁迫因素,得出应将风景区内的采石矿点作为关键战略点优先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刘升  张长俭  戚尚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64-12365,12384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从气象条件、冻害机理、冻害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萧县晚霜冻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2010年春季晚霜冻造成该县葡萄冻害严重的原因,并提出关注天气、推迟葡萄物候期、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强抗寒能力等项预防措施,为葡萄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