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5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以航片等资料为基础,借助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且首次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各类用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退耕还林的强度和规模。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特点,为区域水土保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3种冷地型草坪草在30%50%田间持水量(FC)、50%70%FC、70%90%FC三个水分梯度下的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草坪草根系的生长与构形分布。不同水分处理下,3种草坪草的73.4% ̄92.2%的根量分布在0 ̄10cm的土层中,5.1%16.8%的根量分布在10 ̄20cm的土层中,1.7%9.8%的根量分布在20 ̄30cm的土层中。水分梯度对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30% ̄5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0 ̄30cm总根量的73.4% ̄89.5%;50% ̄7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79.5% ̄91.6%;70% ̄9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78.3% ̄92.2%。10 ̄20cm、20 ̄30cm层根量比例随水分梯度的增加则逐渐减小。在30%50%FC、50%70%FC、70%90%FC3个水分梯度下,3种草坪草8,9,10三个月根量累积值(g/m2)依次为,多年生黑麦草:4209.5、3416.5、3906.5;草地早熟禾:3716.6、3452.9、3447.8;苇状羊茅:5281.0、5184.5、4317.7,苇状羊茅根量最大,草地早熟禾根量最小。  相似文献   
83.
通过研究枣麦间作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时空异质性,为系统内科学的肥料管理技术提供参考。基于枣麦间作生态系统(JIE)内部的异质性,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不同位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冬小麦生育进程呈递增趋势,水平分布上表现出距枣树越远其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越低,并且0~20cm土层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20~40cm土层。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性。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随冬小麦生育进程基本呈下降趋势;水平分布上,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随距枣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在垂直分布则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呈逐渐降低。因此,在枣麦间作生态系统中,应适当增加20~40cm土层和距树体150~200cm的氮肥、磷肥施用量,以缓和枣树和小麦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84.
程红霞  李永树  林粤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07-10008,10037
利用统计的耕地和社会经济资料,采用年作为时间尺度,以成都平原和成都平原各区县作为空间尺度,建立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时期影响成都平原耕地数量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结果显示,每年耕地变化影响因子和其影响程度均不同,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整理与复垦来增加耕地数量,实现成都平原人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5.
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有助于从研究生命物质不同结果层次中的元素循环、平衡等角度阐明中国草原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并按植物生长季节(物候节律)、年际演替、空间变异和对全球变化响应等角度,试图揭示中国草原植物C,N和P化学元素其可能存在的内在机理、传递与调节机制及驱动因子,提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拟加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6.
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主产区,系统分析油菜生产碳足迹对促进该地区农业低碳化生产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及生产投入等统计资料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法定量分析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生产碳足迹时空变化动态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的碳足迹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13年,为2 177.6 kg·hm-2;肥料和人工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分别占总碳足迹的50.9%~53.1%和5.8%~8.4%。不同省份间油菜生产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单位面积碳足迹(CFa)和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均较高,而湖南和江西两省的CFa和CFy均较低。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高产省CFa、CFy显著高于低产省,其中,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产生的碳足迹值均显著高于低产省份,分别提高81.7%、81.2%和112.8%(P<0.05)。研究表明发展油菜生产节肥技术,加强机械一体化技术以减少人工成本是未来长江流域油菜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结果部分尽量详细些  相似文献   
87.
以航片等资料为基础,借助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且首次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各类用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退耕还林的强度和规模。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特点,为区域水土保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iodiversity, green infrastructure (GI)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urban land us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is study, habitat services from GI were used to represent biodiversity support service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remote sens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urban land use compactness and GI habitat services in Wuhan in 2005, 2013 and 2018. Seven indices for land use compactness mainly covering three aspects (land use morphology, land use intensity and land function layout)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 land use compactness and habitat services on a grid sca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 The urban land use in Wuhan presents a compact development trend except for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and habitat services decrease along with increasing land use compactness. ii) Relative to land use morphology and land function layout, land use intensity is a more prominent factor affecting habitat services, with construction land density and residential land density always being significant indicators for the habitat pattern. iii) Urban area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land use compactness tend to have different indices that affect the habitat services. Therefore, differential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ompactness levels, so as to coordinate urban compact land us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89.
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定量评价了1985-2010年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并以1985、1990、2000、2010年为代表年份,讨论了全省14地州(市)、86县(区)近2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1985-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略有增强,但全省人粮关系总体形势依然严峻.②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是全省主要粮食盈余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稳居全省之首;陇东高原区以低水平的人粮平衡为主,土地资源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人口压力较大的陇中高原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区主要表现为粮食短缺,人口超载,土地承载力状况不容乐观.③河西走廊和陇东高原区所辖县域中,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局部区域人粮矛盾得到缓解;陇中高原和陇南山地所辖各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在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在逐步增强,但绝大部分县域仍然处于不同程度的人口超载状态.④1985-2010年全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基于自然、经济层面的区域人粮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扭转和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短缺地区的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调配和贸易趋势也就会越发明显,此时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对本区域和全省的人粮平衡作用也就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0.
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年黄海中南部4个季度月(1、4、8、10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了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时空生态位宽度、时空生态位重叠以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以期对该海域主要鱼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航次总共有鱼类57种,其中冬季39种,春季42种,夏季31种,秋季40种。4个航次共有相同鱼种22种,隶属于14科20属。时空生态位宽度值大于1的10个鱼种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鱼安鱼康Lophius litulon、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小带鱼Trichiurus muticus、虻鲉Erisphex pottii、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白姑鱼Argyrosomusargentatu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这10种主要鱼类的生物量变动在黄海中南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是递增的。细纹狮子鱼与星康吉鳗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小带鱼与星康吉鳗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比,时空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黄鱼安鱼康,而IRI值最大的是鳀鱼,通过二者计算所得到主要鱼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排序不同。作者认为,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相比,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鱼类生物量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均匀度和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