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1篇
  免费   1546篇
  国内免费   3183篇
林业   2264篇
农学   2370篇
基础科学   1568篇
  11899篇
综合类   10506篇
农作物   2049篇
水产渔业   381篇
畜牧兽医   1712篇
园艺   806篇
植物保护   1055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846篇
  2020年   831篇
  2019年   953篇
  2018年   739篇
  2017年   1276篇
  2016年   1594篇
  2015年   1316篇
  2014年   1658篇
  2013年   1768篇
  2012年   2185篇
  2011年   2495篇
  2010年   1911篇
  2009年   2022篇
  2008年   1886篇
  2007年   1980篇
  2006年   1734篇
  2005年   1411篇
  2004年   988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389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N) rate (60, 120, 180 and 240 kg N ha?1 applied in three equal dressings at seeding and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cuttings) and stubble height (7, 14 and 21 cm) on the dry matter (DM) yield, crude protein (CP) content, and CP yield of a sorghum–sudangrass hybrid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 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 cv. Pioneer 988] in the three‐cut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The N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first and third cuttings, but in the second cutting DM yiel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 in N rate. The highest yield of 9.1 t ha?1 was obtained with 80 kg N ha?1 for the average of 2 years at the second cutting,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40, 60 and 80 kg N ha?1 rates. CP content and yiel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N rate at the first and third cuttings, but CP content and yield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pplication of N at the second cutting. Stubble heigh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P content at the third cutting. However, i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P content at the first and second cuttings. Stubble heigh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P yield at the first cutting,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P yield at the second and third cuttings.  相似文献   
52.
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占池  杜菁昀 《四川草原》2003,(1):26-28,41
就地上部而言,在3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以N、P、K、Fe、Co、Na含量较高,红三叶以Mg、Zn含量较高。在3种禾本科牧草中,鸭茅以P、K、Mg、Mn、Cu、Zn、Mo含量较高,草地早熟禾以Fe较高。3种豆科牧草N、Ca、Mg、V、Sr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部与地下部比较,豆科牧草的P、K、Ca、Mn、Zn、Na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禾本科牧草的N、P、K、B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3.
54.
牧场土壤含水率与坚实度空间变异与相关性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土壤水分/圆锥指数复合测量装置,应用精细农作技术体系网格定点测量与GPS定位,在一块面积约1.27 hm2的草地上获取了土壤含水率与坚实度空间分布基础数据,并针对采样过程中出现的数据缺失,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修补.然后运用克里格插值法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含水率与坚实度的空间变异性及两者的相关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5.
在离体培养幼虫外寄生蜂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蜂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对麦蛾茧蜂(B.hebetor),矛茧蜂(O.Plaliatus),管氏肿腿蜂(S.guani)的蛋白酶活性,饲料中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蛋白酶含量低的蜂,饲料中含高游离氨基酸及低蛋白;蛋白酶含量高的蜂,饲料中含低游离氨基酸及高蛋白。  相似文献   
56.
在三种库房里对五种不同含水率、两种包装的华北落叶松种子进行了60个月的贮藏试验。结果认为,含水率5.19/5~8.0%的落叶松种子可以在三种库房密封贮藏39个月。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率为6.6%~8.0%,最佳的库房是冷库(0C~5C)。磨口瓶与布袋在冷库贮藏效果差异不明显;地下库不能用布袋贮藏;在普通常温库中磨口瓶比布袋能多贮藏12个~18个月。  相似文献   
57.
退化草地土壤生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种不同退化程度的退化草地土壤生化活性进行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退化后其土壤生化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土壤生化活性随着退化程度增高而减小,但差异并非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而土壤生化活性间的相关性则显著地与草地退化程度有关,说明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间的协调作用受到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土壤氮素和碳素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58.
巨桉纸浆原料林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探讨了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速效N、速效P、土壤有机质的浓度与林木胸径、树高、材积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N、全P与林木胸径树高、材积显著正相关。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与土壤养分的线形回归方程,最佳数学表达式说明速效N、速效P是影响巨桉林生长的关键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59.
洋葱型大蒜为大蒜鳞茎异常生理变态所形成的类似洋葱鳞茎结构的大蒜(原称“面包蒜”),该鳞茎主要由肥厚的叶鞘基部及鳞芽的外层鳞片加厚所构成,无肉质鳞片或肉质鳞片极不发达,可形成蒜薹或无薹分化,无任何食用价值。洋葱型大蒜的形成与N、P、K超量施用且配比不当,追N过多且时间过早,土壤过于粘重并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0.
1990~1993年在柴达盆地尕海地区弃耕地进行土壤可溶性盐分测定,测定结果,该地区土壤盐分组成为氯化物-硫酸盐和硫酸盐-氯化物,大部分地区耕层盐分含量小于10g.kg^-1,少部分盐荒地表层含盐量高达70g.kg^-1,牧草生长季节中,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期在6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