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215篇
林业   71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47篇
  2937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南方森林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采用TOC-5000A总有机碳仪测定了福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酸性森林土壤中,DOC与有机碳总量、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土壤DOC与土壤中有机络合态铁、有机络合态铝和活性轻基铝之间呈权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有机碳是影响土壤中铝和铁的溶出及迁移的一个重要因子。土壤DOC与pH值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土壤中铝的吸附、保持及溶解铝的排出受到溶液中DOC的强烈控制。土壤DOC与交换性铝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2参14  相似文献   
182.
Shi  Z.  Wang  K.  Bailey  J. S.  Jordan  C.  Higgins  A. J. 《Precision Agriculture》2000,2(4):347-357
Unlike the situation for arable soils, virtually nothing is known about the spatial dependencies of soil properties in cool temperate grassland or about what the optimal sampling strategies ought to be for mapping soil nutrient distributions in such situ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plant-available (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 a grass silage field in Northern Ireland and devise optimal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mapping their distribution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field at 25 m intervals in a regular rectangular grid to provide a database of soil properties. Different data combinations were subsequently abstracted from this database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and ordinary kriging used to produce interpolated soil maps. Soil potassium displayed greater spatial variability than soil phosphorus. In keeping with this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of three separate statistical procedur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ptimal sample size for estimating the true population means was about twice as large for soil potassium as for soil phosphorus. Optimal sampling strategies, however, related not just to sample size but to sample combination and field shape as well.  相似文献   
183.
氯化铵对遂宁石灰质紫色土的酸碱度影响不大,而对重庆中性紫色土的酸碱度有明显影响,其pH值比其他几种化肥处理的低0.2左右;供试的几种肥料中,氯化铵处理的土壤硝化作用显著降低。因此,施用氯化铵可减少氮素流失;氯化铵中氯离子在土壤中易于移动,其流失量约为硫酸根离子的2~3倍。  相似文献   
184.
浙江省农业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模拟方法研究了浙江省40个土属的农业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酸的缓冲作用可分为3段,相应的pH范围大致可分为>6,3~6和<3,pH在3~6的范围内缓冲作用较弱.不同土壤对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有很大的变化,成土母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一般是:滨海沉积物发育土壤>石灰岩发育土壤>湖积物发育土壤>河流冲积物发育土壤>山地丘陵酸性岩残坡积母质发育土壤.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主要受土壤中CaCO3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5.
污灌土壤的生态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污灌区土壤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培养试验方法,进行了污染物(重金属和矿物油)含量分析和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矿物油含量为145~1121mg·kg-1,重金属Cd为0.34~1.81mg·kg-1。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35.1%,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增加到28d的-2.1%~10.7%。表明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186.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鄂东(北)茶园土壤和茶叶中六六六等13种农药的残留状况。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仅检出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其残留量分别在0.01 ̄0.08mg.kg-1和0.01~0.10mg.kg-1之间。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近66%的取样点土壤处于轻污染状态,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是滴滴涕。茶样中检测出的农药品种为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喹硫磷,茶样农残结果满足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但不符合有机茶标准。  相似文献   
187.
本文通过自然茶园采样,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6个茶园土壤铝氟的吸附特征。不同茶园土壤对铝氟的吸附速率均是先快后慢,但吸附平衡时间有一定差异,铝在40min左右即可达吸附平衡,氟在50min内可达吸附平衡;不同茶园土壤对铝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以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描述。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吸附液氟初始浓度的增加,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均呈上升趋势。在吸附液氟初始浓度〈5mmol·L^-1时,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增加很快,当吸附液氟初始浓度〉5mmol·L^-1后,茶园土壤对氰的吸附量增加趋于平缓。不同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由Langmuir方程所得茶园土壤氟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在333~1110mg·kg^-1之间。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吸附液铝初始浓度的增加,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不同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差异较小,Temkin方程可用于描述茶园土壤铝的吸附热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8.
土壤施用稻草后,土壤最大吸磷量(M)增加18.4%-30.7%,吸附能常数(K)下降56.1%-63.6%.加入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对土壤M的影响不明显,K值则下降55.6%-64.6%.影响土壤M的主要因子是活性铁、晶质铁、腐殖质、粘粒(<0.001mm);影响K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全磷。晶质铁、腐殖质.连续种植3季作物后,土壤M变化不大,土壤K值则显著增加.土壤K和M与第1季小麦及第2季油菜磷肥回收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第3季水稻磷肥回收率则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9.
采用麦饭石、石灰、紫云英和过磷酸钙等几种改良剂及通电处理改良铅污染菜园土壤的结果表明:小白菜吸收的铅主要来自土壤中的交换态铅;用小白菜含铅量和土壤中交换态铅降低的幅度来评价改良剂的改良效果结果是一样的,其顺序为石灰、紫云英、麦饭石和过磷酸钙;通电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交换态铅含量,其改良效果优于所用的4种改良剂.  相似文献   
190.
四川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的研究表明,矿物态钾占95%~98%,是土壤钾的主体;非代换态钾和代换态钾仅占0.6%~3.55%和0.49%~1.28%;水溶态钾含量在10.0mg/kg 以下。在施入的钾中,水溶态和代换态钾所占比例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非代换态和矿物态则呈增加趋势。土壤固钾能力决定于土壤中蛭石、伊利石和萦脱石的含量。酸性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明显低于钙质和中性紫色水稻土。在施钾量低时,钙质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弱,但随着施钾量增加而显著增强。根据施钾量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可计算土壤施钾量和评价其肥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