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228篇
基础科学   106篇
  206篇
综合类   1338篇
农作物   20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84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杨贵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32-3733
[目的]研究桑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测定方法并优化测定条件。[方法]以水为提取剂,沸水浴5 min提取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利用NaNO2-Al(NO3)3-NaOH光度法测定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总量,并将标准添加法应用于测定操作中以优化测定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60%乙醇补加量为0~11 ml,NaNO2用量为0.50~2.00 ml,Al(NO3)3用量为0.75~2.00 ml及NaOH用量为1.50~5.00 ml时,有色溶液的吸收值差异均不大,提取时间引起的有色溶液的吸收值差异也不大。但Al(NO3)3过量太多,则有色溶液的稳定性差。NaOH用量少于3.00 ml时,显色反应比较慢。[结论]利用标准添加法测定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避免由于待测样品溶液用量过多而无法正常测定的情况。用1∶100的样水比,沸水浴5 min的浸提方法可提取出磨碎桑叶中的绝大部分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972.
利用苗期营养液扦插鉴定法调查大白菜离体叶片小黑点病的发生状况,并结合以前大田调查结果,对高抗及易感小黑点病的高代自交系及其杂交F1代的小黑点发生状况及程度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小黑点病的发生程度介于双亲之间,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苗期营养液扦插鉴定法可作为大白菜抗小黑点病种质材料筛选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3.
五台山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为地域林业发展树种规划提供技术依据,该研究以中亚高山区五台山林区内五种不同类型林分为试材,调查分析了不同林分的枯落物及其持水量,比较了不同林分类型的涵养水源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地表枯枝落叶层厚度不同,每公顷累积量为20~50t;同时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功能也不一样,混交林持水量最高,达559t/hm2,落叶松林次之,为359t/hm2,最低的是灌木林,为339t/hm2。总体来说,各林分的平均持水量是荒草坡的280倍。林地土壤的涵养水源效益比荒草坡高277.28%~173.67%,其中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最高,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林次之,灌木林最低。因此,在五台山林区适度发展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涵养水源效益。  相似文献   
974.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on quality and decay of fresh-cut baby spinach leaves during chilling storage was assessed. Three different spinach crops were sown on October, December and January, respectively. On January–March the vegetable leaves were harvested, analysed for nitrate, oxalate, vitamin C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after the minimal processing operations, the leaves were packaged and stored at 5 °C. During storage, respiration rate,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dry matter,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olour parameters were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all harvests, the initial quality of leaves was acceptable, although slight changes may be due to variability in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75.
水曲柳苗木根系和叶片氮的分配及对生物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氮素浓度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苗木根系和叶片内氮的分配以及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采用温室砂培实验对4个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6 mmol/L)下的一年生水曲柳幼苗在不同生长时期根系、茎干和叶片中氮素浓度及其关系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氮素供给浓度显著影响苗木根系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随供氮水平提高,苗木体内根系和叶片氮浓度都明显提高.在生长初期(6月)和中期(7月和8月),叶片中氮浓度分别高于根系9.40、9.55和4.21mg/g,而在生长末期(9月)叶片中氮浓度低于根系;根系中氮浓度与叶片中氮浓度有密切线性关系,在生长初期和中期,根系氮浓度增加1个单位,叶片氮浓度平均增加1.6个单位,在生长末期相关性减弱;氮有效性增加能够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长,其中根系生物量增加明显高于地上部分.当氮供应不足(氮浓度为1和4 mmol/L)时,分配到根系生物量1个单位,则分配到地上部分生物量约为0.28个单位.氮供应充足条件下,线性关系也较弱.说明水曲柳是一个对氮素比较敏感的树种,苗木根系和叶片中的氮浓度与其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6.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慈竹竹叶为原料,对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乙醇浸提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5℃,乙醇浓度75%,料液比1:15(w:v),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到5.352%.该研究为黄酮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也可以为竹叶资源的加工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7.
张军  穆莉 《北方蚕业》2005,26(3):39-41
为开发桑叶资源,采用安徽农业大学桑树品种园中5个主要品种叶片,加工成桑叶茶。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得5种品种桑叶茶中15种氨基酸。每个桑树品种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约占15种氨基酸总量的40%左右。g-氨基丁酸的含量最你低的湖桑9001为142.75mg/g;最高的广东桑为227.00m/100g。表明桑叶茶中含有较丰富的氨基酸成分。  相似文献   
978.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桑叶农药残留种类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快速、精确、无损检测桑叶农药残留的方法。以不含农药残留的桑叶、含有敌敌畏残留的桑叶、含有毒死蜱残留的桑叶、含有乙酰甲胺磷残留的桑叶、含有乐果残留的桑叶和含有辛硫磷残留的桑叶为实验对象,利用高光谱成像仪获取390~1 050 nm范围内的桑叶高光谱图像。利用ENVI软件确定叶片的感兴趣区域,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优选出10个特征波长(452.51、469.88、517.28、539.85、578.92、643.72、727.24、758.34、785.67、819.67 nm)。利用基于径向基内核(RBF)的支持向量机(SVM)和10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建立桑叶农残检测模型,并讨论了3种参数寻优算法(网格搜索、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网格搜索的SVM模型的性能最优,其交叉验证正确率为63.89%,预测正确率为78.33%。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将自适应提升算法(Adaboost)引入到SVM建模方法,基于特征波长下的光谱数据,对桑叶是否含有农药残留及农药残留品种进行分类建模。结果表明,Ada-SV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7.78%,较传统SVM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19.45个百分点。可见,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Ada-SVM算法能够较准确地鉴别桑叶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979.
为解决烟叶智能分级识别中需对多片散放烟叶同步进行部位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ask R–CNN的多片烟叶的部位同步识别方法:在Mask R–CNN区域建议网络中引入K–means聚类算法,对已标注目标检测框进行聚类,实现对预设的5种尺度的锚点尺寸和3种比例的锚点长宽比的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烟叶图像数据的分布特性,达到提高生成建议框的精确性、缩短识别时间的目的。基于采集的烟叶图像数据集,验证改进Mask R–CNN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IoU为0.5时,改进MaskR–CNN单样本耗时313ms,比MaskR–CNN的326ms快,在测试集上的均值平均精度(mAP)提高了3.56%。与FasterR–CNN和SSD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也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980.
以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花期内佛焰苞为研究对象,选取开花植株正常叶和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作对照,根据花序发育形态分为前、中、后期,分析3种类型的叶片不同时期的激素含量(GA3、ABA、ZR、IAA)和其他生理指标含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酶、SOD、POD、MDA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佛焰苞、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GA3含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佛焰苞中ZR含量持续上升,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则不断下降;3种类型叶片ABA含量均不断增加;佛焰苞和开花植株正常叶中IAA含量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先增加而后下降,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则是不断上升。(2)佛焰苞、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叶绿素含量均不断降低,且佛焰苞中降幅最大;佛焰苞与开花植株正常叶中SOD与P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SOD活性的变化与佛焰苞和开花植株正常叶中相一致,POD活性则持续升高;3种类型叶片中MDA的含量不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在开花过程中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种类型叶片中的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且佛焰苞与开花竹正常叶中的含量始终高于未开花竹正常叶。因此,淡竹开花期间,佛焰苞中激素与各生理指标的含量变化显示开花植株处于逐渐加剧的衰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