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0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1076篇
林业   416篇
农学   611篇
基础科学   2516篇
  1573篇
综合类   1946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2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质地和根系深度对水分探头埋设的仿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不同植物根系深度和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与平衡,研究了根系分布深度和质地对控制灌溉土壤水分探头埋设深度的影响,并利用试验进行了验证. 土壤质地和植物根系分布深度对探头埋设深度有显著影响,砂壤土和壤土分别采用高频低灌量和低频率高灌量的方法.浅根系植物(10 cm)在砂壤土条件下探头埋设5 cm深度最佳,但是根系深度增大到30 cm,探头应该埋设到20 cm深度.对壤土而言,利用位于根系1/2至1/3处的探头控制灌溉. 太浅的埋设深度会导致灌溉频率增大,太深的埋设可能造成植物缺水.黏土条件下,结果较为复杂,探头的埋设深度需要田间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具体植物,因其需水规律和生理特征的不同,根据植物需水规律来调整探头的控制范围达到高效节水目的.  相似文献   
992.
为制造输出性能良好的气体压电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伞形橡胶阀.分析了伞形橡胶阀的过流特性,并应用Ansys软件,对阀的工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伞形橡胶阀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阀工作失效时作用在阀两侧的临界压力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泵工作频率低于阀一阶固有频率时,且当作用在阀两侧的临界压力值大于08 kPa时,阀因为开启高度过大而不能恢复到关闭状态导致泵工作失效.并对泵用压电振子在泵送气体时进行了发热性能测试以及应用伞形橡胶阀所设计的单腔气体压电泵进行输送气体和液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10 V正弦交流电压驱动下,驱动电压频率小于400 Hz时,振子的热平衡温度小于70 ℃;输送气体时,在最佳工作频率为380 Hz时,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1 889 mL/min和51 kPa;输送液体时,在最佳工作频率为240 Hz时,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300 mL/min和250 kPa.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轴流泵轮缘间隙泄漏流的非定常特征及其对泵外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S-A模型的DES方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对轴流泵在设计流量下的内部湍流进行了数值计算,重点分析了4组轮缘间隙下泵内非定常流场特性及压力脉动特性.在设计轮缘间隙下,计算所得泵扬程和效率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0%和3.0%.计算结果表明:随轮缘间隙增大,水泵扬程和效率均呈下降趋势;轮缘泄漏涡强度和影响范围随轮缘间隙增大而增大,当轮缘间隙为3.3‰D2时,轮缘泄漏涡扩散至相邻叶片出口边;不同轮缘间隙下,叶轮区压力脉动频率均以叶频为主;靠近叶片进口的叶轮室内壁压力脉动幅值随轮缘间隙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叶轮室中部压力脉动随轮缘间隙增大而增大;叶轮出口断面的压力脉动频域特性在不同轮缘间隙下均以1倍叶频为主,脉动幅值随轮缘间隙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小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存在的不稳定流动特性,基于大涡模拟亚格子尺度模型与滑移网格技术, 对包括进口管和出口弯管的混流泵全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60%~85%最优工况范围内,扬程-流量特性曲线呈正斜率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控制在4%内,表明大涡模拟可以准确预估混流泵存在的扬程-流量正斜率不稳定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流泵产生正斜率不稳定特性的内流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入口切向速度呈明显的非对称性,叶轮与导叶流道内液流的失速效应使叶轮叶片表面和导叶叶片入口轮毂侧存在大尺度的旋涡结构.导叶流道内旋涡尺度较大,压力脉动沿导叶轴向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使旋涡区域从吸力面侧逐渐扩展到导叶流道,旋涡结构的涡核附着在压力脉动最小值的导叶吸力面中间叶高区,且涡核旋向与叶轮旋向相同.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试验并结合特征线法(MOC)对带有一个分支管管网阀门关闭时产生的水锤压力及波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水锤压力波动、角位移传感器测定阀门的关闭时间及关闭规律,结果表明:MOC方法能较好地预测管网阀门关闭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值,管网监测点计算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3%,但MOC方法计算所得压力波的衰减比较缓慢,而试验得到的压力波衰减很快,是由于在计算中使用的恒定流摩阻所致;在此基础上对5种阀门关闭方案产生的瞬变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表明管路末端2个阀门同时关闭时管网中产生的水锤压力最大,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阀门同时关闭的操作;管网最大水锤压力随关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当阀门关闭时间一定时,采用曲线关闭规律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比直线关闭规律产生的要小,而采用两阶段直线关闭规律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压力小于线性关闭的,对于实际工况中的两阶段关闭应通过延长第一阶段关闭时间以减小最大水锤压力.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以液氢作为流动介质的诱导轮的空化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诱导轮内部液氢和水的空化流动.计算中采用一种基于Kubota模型自开发的且考虑热力学效应影响的空化模型,湍流模型采用SST k-ω双方程模型,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比计算,获得了2种介质在不同空化条件下诱导轮内部的空化流场,分析了2种介质下诱导轮的能量性能和空化性能.结果表明:修正的Kubota空化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考虑空化热力学效应的诱导轮内部液氢的空化特性;相比水体而言,液氢为流动介质时诱导轮扬程有所提高,临界空化数变小,空化区域减小,这是由于介质特性特别是热力学效应的影响;以液氢为介质时,诱导轮的空化性能相对于水介质将有明显的改善,初生空化数将减小.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蜗壳隔板长度对离心泵径向力平衡的影响,以IH\|200\|150\|400型双蜗壳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5个不同的流量工况点对单蜗壳泵和3种不同隔板长度的双蜗壳泵内部流场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双蜗壳结构方案分别为L1:隔板弧度110°;L2:隔板弧度180°;L3:隔板弧度195°。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双蜗壳泵较单蜗壳泵能较好地平衡径向力,随着双蜗壳泵隔板长度的增加,双蜗壳泵径向力平衡效果有所提高,但效果提升并不明显,当隔板绕叶轮弧度大于180°时,隔板长度对径向力平衡影响非常小;隔板长度取L3是较合理的,在平衡径向力的同时,兼顾了铸造难度;较之单蜗壳泵,双蜗壳泵的效率和扬程有所下降,随着双蜗壳泵隔板长度的增加,泵的效率呈上升趋势,泵的扬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株型是反映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态势的综合性状,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不同株型水稻的单株及群体冠层三维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克服了G函数应用复杂与繁琐的缺点。通过调控栽培管理措施可构建高光效的水稻冠层结构,提高水稻冠层的光能截获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利用辐射度和光线跟踪技术可在三维空间上实现不同株型水稻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精确模拟,弥补了指数模型应用假设的不足。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光分布与光合作用模拟研究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发展,为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模型化和定量化支撑。水稻株型的差异明显改变了光在水稻冠层内的分布和利用,进而影响冠层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因而系统分析水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分布及冠层光合作用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与产量。  相似文献   
999.
基于CRUISE中型纯电动客车动力匹配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性、经济性是评价车辆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本文根据某一款纯电动客车的基本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先对该车型进行电机和电池的参数匹配,再利用CRUISE软件对该车动力性与经济性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铝合金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回弹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铝合金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回弹的仿真方法能够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阐述了铝合金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回弹仿真的流程,首先是几何建模,即在专业软件中建立零件的几何模型后再导入到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然后进行有限元建模及仿真,主要包括覆盖件网格划分、冲压方向和方式的确定、模具工艺补充的建立、压料面的建立和凹模的生成、板料模型的建立、拉延筋的处理、凸模的生成、仿真模型的装配等.总结提出了铝合金覆盖件冲压成形回弹仿真的关键技术,包括隐式回弹分析方法、节点约束、适合于铝合金成形的材料模型和单元类型等,最后对某车型前翼子板进行了回弹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