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2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720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119篇
  586篇
综合类   1692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胡志强  宋孝玉  覃琳  刘辉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9):3862-3874
【目的】保护中国高寒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指导草原牧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草畜平衡的角度为制定高寒荒漠草原牧区合理的放牧管理政策及实现牧草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季节性轮牧的特点和牲畜生产节律,考虑了草地资源的时空隔离和牲畜数量的动态变化,对暖季、冷季两个草场放牧时间段进行细化,在现有合理载畜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载畜量最大为目标,以动态草畜平衡为约束条件,以转场时间和出栏率为优化参数,建立了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并选取青海省乌兰县牧区作为高寒荒漠草原季节性牧区的典型代表,利用遗传算法寻优,确定乌兰县牧区丰、平、枯3种降水情景下最优放牧条件,进行草畜平衡优化模拟计算和动态草畜平衡分析,并与优化前进行对比。【结果】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牧区不同降水情景的模拟结果均较好。以未利用饲草量最低为依据,确定乌兰县牧区丰、平、枯3种降水情景下最优放牧条件分别为11月1日转场,出栏率43.4%、11月3日转场,出栏率38.2%和11月3日转场,出栏率36.7%,最优合理载畜量分别为109.92、96.14和83.64万标准羊单位,较优化前合理载畜量分别提高了11.75%、10.44%和10.43%;优化前后乌兰县牧区丰水年的合理载畜量分别为98.38和109.92万标准羊单位,比枯水年的75.74和83.64万标准羊单位的适宜承载量高30%,可见除牲畜出栏率和转场时间外,降水量也是影响牧区合理载畜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牧区产草过程与牲畜动态需草过程的分析,进行乌兰县牧区平水年动态草畜平衡计算后发现,优化前冷季牧场可利用饲草不能被完全利用,放牧过程存在不合理之处,剩余草量超过6 130万kg,而优化后可利用饲草未充分利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牧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对于乌兰县整个牧区而言,调整放牧转场时间和牲畜出栏率是改良放牧制度的可靠方式;利用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牧区放牧过程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牧区全年合理载畜量较高的同时,能够实现季节性轮牧区动态草畜平衡。【结论】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高寒荒漠草原季节性牧区的适用性较好,对轮牧区放牧管理过程调控和草畜平衡优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可有效调控牧区载畜量,其优化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提供参考,因此可将该模型用于优化单个牧户或牧场的放牧过程,得到单个牧户或牧场的最优放牧条件,从而制定相应的放牧制度,对单个牧户或牧场的生产实践工作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2.
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基于此,分析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的措施,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选择原则两点策略。探讨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包括:合理排布林业造林布局、完善造林前准备工作、引入抗盐碱造林技术以及调整林业造林防护管理模式,这些措施对提高山丹县林业造林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为了更好的保护尼勒克县荒漠草地植物资源,采用样方和植物踏查法对尼勒克县荒漠草地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尼勒克县荒漠草地有23科68属98种(亚种)植物,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有害植物少。藜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含有54种(亚种)植物;小型科和单科种类众多,单科植物有12种。按照经济类群划分,豆科植物占8.16%,禾本科植物占13.27%,藜科植物占27.55%,菊科植物占14.29%,莎草科植物占3.06%,杂类草占33.67%。按照饲用价值划分,优良占14.29%、良好占27.55%、一般占36.73%、差占16.33%、有毒占5.10%。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高寒草原放牧强度,以新疆和静县高寒草原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7—8月野外草地地上生物量采集数据和2013年遥感数据源MDOIS13Q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了高寒草原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指数(NDVI)的遥感反演模型;并通过分析近10年(2008—2017年)监测点每年NDVI的旬变化特征,解译高寒草原草地的放牧起止时间,通过分析归类各样点NDVI变化特征,并以ΣNDVI值划分放牧强度。结果表明:1)本研究中建立的高寒草原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以模型y=523.21NDVI2-82.8NDVI+55.84(R2=0.732 9,P0.000 1)精度最优;2)通过NDVI变化曲线的突变点确定了高寒草原夏季放牧开始时间为6月9—26日,结束时间为8月28日—9月14日,该结果与实际放牧时间基本吻合。3)通过分析NDVI生长季累积总量(ΣNDVI)、生长季NDVI波动下降频数和幅度确定放牧强度,构建了高寒草原草地放牧强度分级标准,与实地判断的放牧强度相比,精度验证达到89.47%,并据此制作了研究区放牧强度等级图。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快速确定草地放牧强度和放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喀左县不断加大林业产业结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合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林下中药材强林兴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喀左县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1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2.4%,现有林下野生中药材封育1.5万hm2,人工林下种植0.4万hm2,而且每年以400 hm2左右递增,实现林农人均年增收1500元。随着产业扶贫的不断深入,林下中药材在林业精准扶贫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6.
文章通过分析博罗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其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地类构成等进行了数据分析,并通过与博罗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相比较,调查结果表明博罗县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较大,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稳步健康增长的势头。其主要原因一是其森林建设成果,二是调查范围的扩充,三是技术手段革新所带来的系统误差。调查中也发现博罗县部分森林质量仍较低,需要加强相关森林质量提升工作,并在森林资源长足提升后的瓶颈期,及时转变林业发展思路,结合二调数据科学规划,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7.
以香格里拉县高山松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香格里拉县TM遥感影像、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2009年精度为30 m 的DEM数据以及2013年香格里拉县高山松实测样地数据,提取研究区内高山松林影像分布图及筛选出17个因子(13个遥感因子、3个地形因子、1个地面调查因子)作为备选自变量,在MAT-LAB下利用LIBSVM模块建立研究区高山松林蓄积量单位面积(30 m ×30 m)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选用RBF核函数在参数范围内寻找出SVM模型的最佳参数C=3.5809, g=0.1、 p=0.01,利用最佳寻优参数建立SVM非参数模型,对SVM模型进行测试得到,均方根误差MSE=0.0087,复相关系数R=0.51,相对误差RE=23.4%,估测精度为76.6%。以像元为单位,分块提取高山松林对应的各像元自变量因子,利用估测模型预测得到香格里拉县高山松林总蓄积量为13318476.5 m3。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青县环境现状进行分析,依据城市规划理论,在保留场地原景观的前提下,采用乡土景观的设计手法,对乡印公园进行设计,为市民创造一个亲切舒适的休闲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宣扬沧州青县文化,使人们的生活、游赏和文化紧密结合,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体现青县的特色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9.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0.
对浮山县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了统筹安排浮山县的用地情况,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浮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该县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状况,并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的结构调整和依法管理,在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导致该县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