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43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通过对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禖祝》的校读,指出“马禖祝”有作为篇题的可能性;“笱”是祝辞中的关键词,读为“苟”,假如义;整理者释为“脚”的字应改释“胠”,指胁部。  相似文献   
592.
家乐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文化现象,也是昆曲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家乐即家庭戏班,是指由私人蓄养的以满足家庭娱乐需要为目的的家庭戏乐组织以及这一组织从事的文化娱乐活动。明中叶后整个社会痴迷昆曲,蓄养家乐盛行一时,梅鼎祚、吴用先、吴琨、阮大铖、汪宗孝等安徽籍的家乐对于剧本创作、戏曲理论、戏曲表演和昆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明清戏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93.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此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共同促进了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型。通过对1860—193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进行梳理,探讨广州城市格局与形态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并从城市组团、道路系统、中心轴线、公共绿地4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最终得出这一时期广州市城市形态发展变迁规律:在保留了原有城市核心及山水结构的基础上,广州城在拆城墙后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了兼具统领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奠定了此后的城市形态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94.
拟想是文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法,这是一种从对面落笔的方法,表现为由人及我的“发送—接收”式和由人及我再及人的“发送—接收—融汇”式这两种方式,具有三种艺术效果:反面着笔,不落俗套;空间扩大,曲折有致以及虚实结合,由实入虚。这是对《诗经》以来的思乡怀亲诗艺术表现手法的继承与发扬,并且对中唐之后的诗和词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595.
在海昏侯刘贺墓东回廊北部出土的一套青铜蒸馏器,器型宏大、构思巧妙、结构独特、功能齐全,是出土汉代青铜蒸馏器中的一套精品。本文通过对其功能结构、使用方法及产品类别等方面的讨论分析,认为该蒸馏器在天锅不同扣盖方式的情况下,可适用于不同生产条件和产品类别的蒸馏操作,蒸馏产品可能是以芋为原料的蒸馏酒、提取物或药酒。该讨论和认识,丰富了汉代青铜蒸馏器的研究,为研究蒸馏技术的发展以及蒸馏酒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物证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96.
《唐律疏议》是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文章对其中“别籍”等七个词语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597.
岭南插花源于岭南人爱花惜花的花事生活传统,深植于岭南日常生活情境之中。用情境概念,以王绍增先生境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对清代岭南地区外销画与文人绘画等图像中的岭南插花情境特征展开研究。清代图像中的岭南插花常出现于居室生活、寺院供设、娱乐场所、市井生活、园林雅集5类生活情境。清代岭南插花具有世俗化、兼容性和务实性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兼采中西、注重形式、调动感官、讲究时令、讲求高雅等特征。岭南插花情境是由空间、时间、感觉、感情、文化5个维度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而构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