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33篇
  388篇
综合类   902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5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2.
李化武  齐波 《长江蔬菜》2012,(14):102-104
立足皖北农业现状,选择蔬菜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分析了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皖北蔬菜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3.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针对豫北地区强筋小麦育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强筋小麦育种技术体系。新麦系列优质强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的育种实践表明,新品种与栽培技术、产业加工的有机结合能够适应当前豫北地区的农业发展需要,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24.
杨天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33-7535
从农业产业基础、耕地资源条件、资本投资能力、生产资料投入4方面构建陕西省农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陕西农业投资环境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在陕北榆林、绥德、延安建立观测站,于2003年对乡村聚落中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院落在降雨时的次径流泥沙含量、平均含沙量、次侵蚀强度及观测期降雨形成的总侵蚀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其观测结果,均说明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径流平均含沙量较大,榆林为29.37g/L、29.96g/L,缓德为21.06g/L、17.53g/L、延安为54.6g/L2、9.18g/L,而院落平均径流含沙量较小,榆林、绥德、延安分别为9.47g/L、8.64g/L、14.87g/L。观测期降雨侵蚀总强度,三个观测站均以户间道路最大,分别为1142t/km2、2156.6t/km26、285.7t/km2;户间空地次之,分别为744.5t/km2、1192.6t/km2、1953.2t/km2;院落较小,分别为161.1t/km23、78.7t/km2、1274.3t/km2。说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不可忽视,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全新世地层中27块样品的孢粉分析,根据其组合特征并结合表土花粉分析,本区全新世以来除了塔里木河中游隐域性植被成分随着河流改道变化频繁外,两侧显域性的早生、超旱生荒漠植被成分无明显变化,它们的生境反映了气候环境总的形势是持续干旱的。但全新世地层中孢粉种属和丰度的变化,蒿属、藜科和麻黄花粉相对数量的增减也说明了在干旱背景中本区气候有微弱的干湿波动,表现为全新世早期和晚期气候偏凉湿,中期气候干暖,但干暖期鼎盛阶段略湿。  相似文献   
27.
天山北坡水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包括乌鲁木齐市在内的天山北坡山前平原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数量、补给关系及开采利用条件,以及地下水开发后对该地区地下水位、数量、质量及泉水渗出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利用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8.
<正> 1.前言在研究气候冷暖变化时,气候学家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年平均气温、最冷(暖)月平均气温、气温距平、寒冷指数等;在研究农业气候的热量变化时,所采用指标集中在≥0℃或≥10℃积温上。本文则从农业气候的角度出发,采用农业气候带分界的热量指标,来研究近百年我国北部南温带北界界限的动态变化。采用农业气候带分界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出气候的冷暖变化,而且有一定的农业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对陕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因素与特征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划依据,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陕西省旅游资源进行了区划研究。研究结果将陕西省旅游资源划分为4个旅游资源区,16个旅游资源亚区,各旅游资源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特征,在开发利用上也具有不同的方向,采用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条斑型玉米圆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首次明确陕西省发生的玉米条斑型叶斑病是玉米圆斑病的一种症状类型,由玉米生离蠕孢(Bipolaris zeicola)3号生理小种引起。供试品种豫玉22、农大108、农大3138、东单7号、沈单10号、沈单16号、户单4号、新陕资1号、高农1号和陕单9号都对3号生理小种表现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此菌在PDA、PSA、OMA、CMA、WA和Czapek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为5~35℃,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低于5℃高于40℃萌发率极低,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孢子在pH 3~11均可萌发,萌发最适pH为5。在自来水中分生孢子可以萌发,蔗糖和葡萄糖溶液可以明显促进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