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53篇
  免费   4921篇
  国内免费   5795篇
林业   8462篇
农学   5807篇
基础科学   4506篇
  15270篇
综合类   36265篇
农作物   4229篇
水产渔业   2316篇
畜牧兽医   8776篇
园艺   2376篇
植物保护   3062篇
  2024年   464篇
  2023年   1595篇
  2022年   2386篇
  2021年   2827篇
  2020年   2776篇
  2019年   2967篇
  2018年   1807篇
  2017年   3078篇
  2016年   3838篇
  2015年   3158篇
  2014年   4453篇
  2013年   4925篇
  2012年   6453篇
  2011年   6201篇
  2010年   4937篇
  2009年   4912篇
  2008年   4322篇
  2007年   5013篇
  2006年   4279篇
  2005年   3372篇
  2004年   2718篇
  2003年   2353篇
  2002年   1706篇
  2001年   1580篇
  2000年   1445篇
  1999年   1086篇
  1998年   924篇
  1997年   809篇
  1996年   772篇
  1995年   747篇
  1994年   661篇
  1993年   526篇
  1992年   456篇
  1991年   371篇
  1990年   291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194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稻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 David et Subramaniam, 属半翅目粉虱科, 以刺吸式口器为害水稻叶片而导致产量损失, 是我国闽?赣?浙等稻区的一种偶发性水稻害虫, 近20多年已鲜有报道, 但2019年-2021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试验农场稻田暴发?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为害症状和形态特征, 并配以原色照片; 克隆得到了稻粉虱线粒体DNA COⅠ基因片段, 发现其与烟粉虱Bemisia tabaci序列一致性最高(85.80%); 田间调查表明, 富阳试验农场及周边稻田稻粉虱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但前者发生量明显较高(每个分蘖最高可达251头), 推测可能与农场温室内的稻粉虱越冬虫源有关; 利用稻苗浸渍法评估了不同作用机制的7种杀虫剂对稻粉虱的毒力, 发现双丙环虫酯?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对稻粉虱成虫均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其中前4种药剂推荐中剂量处理后72 h的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0%, 其LC50分别为3.028?3.769?6.405 mg/L和7.894 mg/L?本研究可为我国稻粉虱的识别诊断和化学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以4个引种燕麦(Avena sativa)为典型代表,对其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燕麦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燕麦饲草的科学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全株C、N、P含量分别为322.30~333.97、17.42~75.62、2.74~5.42 mg·g-1,燕麦根C、N、P含量分别为298.42~317.92、11.47~73.71、2.82~3.42 mg·g-1,燕麦茎C、N、P含量分别为311.25~338.86、10.15~75.16、2.44~5.06 mg·g-1,燕麦叶C、N、P含量分别为330.80~372.47、30.64~113.80、2.59~8.65 mg·g-1;各器官间C、N、P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此外,燕麦各器官C、N、P含量的积累过程具有一定季节特征,C含量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N和P含量的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大,其在拔节期~抽穗期均...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我国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生产管理粗放及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探究合理的牧草种植与水氮供应模式,以充分挖掘区域牧草的生产潜力。采用3 a生(2018年播种)紫花苜蓿(简称‘苜蓿’)和无芒雀麦,分析种植模式(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量(低氮量N1:60 kg·hm-2;高氮量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分枝期均充分灌水(75%~85%θf),现蕾和初花期轻度亏水W1:65%~75%θf、中度亏水W2:55%~65%θf、重度亏水W3:45%~55%θf,灌水上限均为85%θf)对牧草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累积截获光合有效辐射量(CIPAR)、辐射利用效率(RUE)、产量(Y)、耗水量(ET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LAI和...  相似文献   
994.
以陕西长武旱塬为例,分别对研究区农地和5个不同林龄(9、12、16、19 a和23 a)苹果园的土壤剖面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Craig-Gordon模型定量估算其土壤平均蒸发量,并基于“空间换时间”方法分析果园种植及生长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及9、12、16、19、23 a林龄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均随苹果树的种植及生长呈现先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年均蒸发量分别为129、104、89、119、128、136 mm;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13);苹果园种植的前中期(9~12 a)土壤蒸发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逐渐减小,而在中后期(12~23 a)深层土壤水被大量消耗造成的干旱胁迫使得果树叶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林下土壤蒸发量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5.
广州近代城市公园设计精巧,风格独特,在岭南造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结合历史图文资料,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分析其造园特征。广州近代城市公园的中西合璧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中西融合的建筑小品、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探析其中西合璧特征,有利于丰富岭南近代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推进对广州近代城市公园的保护与造园智慧的传承。  相似文献   
996.
针对近几年广东省在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工程做法方面取得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了南粤古驿道分类及分级,南粤古驿道用材区域概述、保护与修复原则、修复程序、典型古驿道修复做法、修复施工要求等内容。通过梳理修复工程方法,规范其修复技术步骤及施工标准,防止建设性的破坏,再现历史工艺。  相似文献   
997.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feeding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form animal feeding tactics that maximize energetic gains by minimizing energy costs while maximizing feeding success. Relevant studies in aquatic animals, particularly marine mammals, are scarce due to difficulties in the observation of feeding behavior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This data scarcity concurrently hinders ecosystem-based fishery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small toothed-cetacean conserv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 station was deployed in an East Asian finless porpoise habitat in Laizhou Bay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st Asian finless porpoises and their prey. The data revealed that porpoises were acoustically present nearly every day during the survey period. Porpoise detection rates differed between spring and autumn in concert with activities of fish choruses. During spring, fish choruses were present throughout the afternoon, and this was the time when porpoise vocalizations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During autumn, when fish choruses were absent, porpoise detection rates decreased, and diurnal patterns were not detected.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fish choruses and finless porpoise activities implies an “eavesdropping” feeding strategy to maximize energetic gains, similar to other toothed cetaceans that are known to engage similar feeding strategies. Underwater noise pollution, particularly those masking fish choruses, could interrupt finless porpoises’ feeding success. Fisheries competing soniferous fishes with finless porpoise could impact finless porpoise viability through ecosystem disruption, in addition to fishing gear entanglement.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种类和施氮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在湖南稷子拔节期设置不施肥(CK)、尿素和硫酸铵(N1,N2)轻施肥(F1:50 kg·hm-2)、中施肥(F2:100 kg·hm-2)、重施肥处理(F3:150 kg·hm-2),研究不同氮肥和施氮水平下湖南稷子田间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实现高效生产的适宜氮肥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量为F2和F3时能够显著提高盐碱地湖南稷子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P<0.05),植株不同部位氮含量上升,施氮量F3时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且同一施氮量下追施硫酸铵后湖南稷子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尿素。综上所述,氮肥追施量在150 kg·hm-2时,有利于盐碱地湖南稷子的产量的提升和养分的吸收,且同一条件下追施硫酸铵较追施尿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不同梯度氮、磷单独及混合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植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实验分析了青海省门源县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功能群水平地上生物量,植物全氮、全磷含量及氮磷比对多梯度氮、磷添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氮、磷添加均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添加对禾草类和豆科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磷添加对禾草类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磷交互作用对豆科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群落水平上,氮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氮含量,对植物氮磷比(N∶P)有正效应,磷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磷含量,对植物N∶P有负效应,植物全磷对N∶P的负效应大于全氮对N∶P的正效应。本研究表明氮、磷添加可能会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养分含量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逐渐向禾草类发展;此外,高寒草甸植物生长趋向于受氮磷共同限制。  相似文献   
1000.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