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68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0篇
  216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81.
82.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三角洲盐渍区表层土壤(0~10cm)积盐的影响因子及其强度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表土积盐过程受到盐源分布、盐分离子化学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地下水状况以及区域性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旱季条件下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且盐分表聚性明显;土壤盐源分布对表土层积盐的影响强度最大,其次是盐分离子组成化学特征,表土层理化属性和地下水状况主要通过其它因素对表土层积盐产生间接影响;反映盐源分布的亚表土层(10~20cm)盐分和反映土壤盐分离子化学组成特征的钠吸附比SAR、氯硫比Cl-/SO42-是表土层积盐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的科学管理与改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水深环境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水深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均较大,随着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种群对水平空间的占据程度较大;信息维数总体上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在水深低于-1.55m范围内,信息维数较大,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复杂,格局强度较高,水深高于-1.55m时,信息维数较小,柽柳种群的微观结构较为简单,格局强度较弱。水深-1.55m可能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种群分布格局的一个阅值。  相似文献   
84.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各养分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沿湿地演替的方向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与酶活性相关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3种酶可以作为评价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5.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多角度操作需求,提出了一类具有3组耦合分支,且对称分布的6自由度Delta型机器人。首先,将每组耦合分支拆分为独立运动单元,并等效为串联运动链,基于旋量理论求出等效后的运动自由度;其次,利用闭环矢量回路法分别计算耦合分支中每条主动链的位置逆解,建立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搜索算法,用于描绘满足边界条件的机器人运动空间,并与相同尺度参数的3自由度Delta机器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自由度Delta机器人的运动空间是所提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子集。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完成了工程样机的搭建与运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Deta型机器人具有6个自由度运动能力,且所提运动空间搜索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以东经105°10′54″~107°43′43″,北纬11°48′3″~15°45′18″,湄公河干流老挝沙湾拿吉至柬埔寨桔井段,湄公河重要支流南蒙河(Nam Mun River)、色丹河(Se Done River)、色贡河(Se Kong River)、色桑河(Se San River)、斯雷博河(Sre Pok River)及其左右岸缓冲区50km范围为研究区域,分析区域内旱季(1-2月)、雨季(6-9月)土地利用及土壤侵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旱、雨季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河道沿岸水体动态变化;旱季水体面积较雨季净减少43259公顷,占总变化面积的93.8%;雨季至旱季耕地转入占总变化面积38.0% (17514公顷),其次为灌木地(23.0%,10159公顷)和裸地(21.8%,10033公顷)。旱、雨季土壤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变化不大;旱季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增加为主,净增加面积分别为4107公顷和5864公顷,分别占总变化面积的36.9%和52.7%。增加面积主要由无侵蚀类型发展而来,体现在旱季沿岸水体面积的大幅降低。建议在其水土保持过程中,改传统稻田种植为耕作、轮作和培肥一体化的水保措施,同时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护坡建设与河岸带管理,降低自然洪水或人为工程对自然林地和植被的破坏。  相似文献   
87.
简述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丰富和脆弱的特征,论述了农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指出该区域农业持续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是改善、保护环境,其重要举措是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88.
Vertical habitat use of sailfish (Istiophorus platypterus) was evaluated using pop‐up satellite archival tag data from the eastern tropical Atlantic, western North Atlantic, and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Data included Argos transmitted depth, temperature, and light level frequency histograms binned at 1–8‐h intervals, and four recovered pop‐up satellite archival tags that provided high resolution archival data recorded at 30‐s intervals. We tabulated the proportions of time spent within each degree of water temperature relative to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elta T) and proportions of time at temperature, as these are major input variables for habitat standardization models used in stock assessment procedur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were calculated for daylight, darkness, and twilight for each of the three regions and for all regions combined. Vertical habitat envelopes indicated greater use of deeper strata in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compared to the hypoxia‐based habitat compressed regions of the eastern Atlantic and Pacific.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lta T distributions when comparing the three regions, affirming this metric for its application in habitat standardiza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89.
为评价珠三角河网初级生产力,于2015年3月、6月、9月、12月对其进行取样调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初级生产力时空差异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结果表明,珠三角河网初级生产力(碳,C)为98.81~927.21mg·(m~2·d)~(-1),均值为346.51 mg·(m~2·d)~(-1)。调查区域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各站位初级生产力均值以珠江桥站位最高[600.61 mg·(m~2·d)~(-1)],市桥站位最低[232.60 mg·(m~2·d)~(-1)]。初级生产力与透明度、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呈正相关关系(P0.01,n=52),与硅酸盐呈负相关关系(P0.01,n=52),与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EI)呈线性相关关系。珠三角河网以中营养、富营养为主体,与其他水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低,污染程度较严重,需防止其向富养化发展。  相似文献   
90.
测定了中国华南6水系及澜沧江(云南勐腊)-湄公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萨湖)的125尾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线粒体部分ND2基因1 010 bp序列,分析发现39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总遗传多样性较低(h=0.369,π=0.003 8),推测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中国攀鲈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低(h=0.282,π=0.000 4),处于边缘区的中国攀鲈群体是造成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单倍型网络图中柬埔寨和中国攀鲈各自聚类,具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结构,推测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导致基因交流受阻所致。核苷酸错配图和中性检验表明中国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时间约为(5.94~4.13)万年前。华南水系群体间基因交流通畅,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与云南澜沧江群体间分化大而显著(FST=0.775,P0.01),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组群间(77.41%),推测二者分化时间约为(4.0~2.8)万年前,云南群体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而出现分化。中国群体和柬埔寨群体可作为2个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就中国群体而言,韩江水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澜沧江与华南水系间群体分化显著且遗传多样性极低,建议对澜沧江水系群体进行保护,以避免种质资源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